曲阜贵 何燕真 张子广 涂保铭
摘 要:摄影构图知识的应用在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摄影专业的重要性要求其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如何有效地传授摄影构图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摄影专业知识,即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构图的角度选择;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构图教学中的研究;根据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视觉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摄影构图教学;论文从教师教学角度以及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摄影构图在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摄影构图;高职院校;学习特点;视觉;应用
摄影是技术与构图结合的技能。构图是一种图像构思和图像结合,是具有逻辑规则和结构形式的应用方法。构图即在可控范围内决定拍摄什么内容的照片,以及照片所展示的倾向、风格,来进行画面的结构和布局。有三种因素会影响构图的方式:一是构图知识。二是构图能力。三是构图意愿。摄影构图知识的学习一般是针对摄影专业的学生进行的,由于摄影是一门技术性极强的学科,而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主的特点,因而摄影专业在高职院校中更受欢迎。摄影专业一般设置在高职院校艺术类学院中,也受到了学生的极大青睐。摄影是通过画面来展示形象,形象又来自于显示生活,摄影构图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在画面表现形式上追寻一些可行的构图方式、构图技巧,使画面表达有主次、有章法、有关联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为人所理解、接受的画面形象,进而更好地理解画面主题内容。
1 摄影构图教学中的角度应用
拍摄角度指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所呈现的角度,生活中人们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也是呈一定角度的,这种角度的选择通常代表人们的某些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所以,拍摄角度的选择与变化是从人们的生活和习惯演变而来。角度的选择意味着看事物的出发点,角度的选择能反映摄影师的心理,代表摄影师的立场观点。
角度具有主观性,具有鲜明的个性,它能强化彰显某些事物,也能减弱淡化某些事物的表现。不同角度的选择,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对摄影艺术来讲,表达主题不同,角度选择不同;构图立意不同,角度选择不同。角度的变化是复杂多变的,拍摄一种事物或主题,在它四周的三维空间内有无数个拍摄点可以选择,如何把这些拍摄点有规律有章法的进行合理运用,找出最佳的拍摄角度,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思考并掌握的。
拍摄角度的复杂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拍摄方向上的变化、拍摄高度上的变化、拍摄距离上的变化。拍摄方向上的角度可以归纳为正面、侧面、斜侧面以及背面;拍摄高度上的角度即平拍、仰拍和俯拍;拍摄距离上的变化即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段或改变拍摄点与被摄体之间的物距所产生的变化,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个类别。这些角度和景别之间可以单一使用,也有重复交叠的搭配,他们之间体现了很强的互补关系。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合理选择和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能更巧妙的渲染人与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画面所要变现出的意图。
角度在选择上要新颖独特,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观赏模式,另辟蹊径。从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找到不一般的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新颖,表现内容形式也就独特,才能不落俗套,让画面不拘一格,让观者耳目一新。
2 摄影构图教学中的视觉心理应用
2.1 视觉直观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眼的视觉观察顺序是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最终放置在趣味中心点上,而较大的构图要素往往成为趣味的中心。高职院校学生的视觉观察特点也遵循同样的观察顺序。我们通过对所有摄影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5%的同学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最先关注的是画面的主体,其次是其他的构图元素,最后再思考这幅摄影作品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寓意。高职院校艺术类的学生在欣赏摄影作品时更多的是从作品表面的视觉效果进行欣赏,因而也就带有很强的视觉直观性的特点。
由于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在审视摄影作品时带有很强的视觉直观性,在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时,不能单纯地追求画面均衡的变化来满足观众,而是应该寻求均衡中的变化。例如,画面中构图元素的比例悬殊的对比,主体的比例悬殊、对象元素的比例悬殊、色彩上的明暗悬殊、面积上的比例悬殊等等,甚至有些摄影作品对构图元素进行边缘化的处理来达到创作者的某种创作意图,更多地表现某种情感或情绪氛围,而这样的有意地处理更体现出创作者的艺术智慧,也让观众欣赏这幅摄影作品中对构图元素的印象之深刻。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通过视觉直观的审美特点在摄影构图的学习和应用上很好地利用构图均衡这一构图方法,通过均衡中的变化,将摄影作品的构图元素合理地安排,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通过对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及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摄影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5%的学生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是从自己的第一眼视觉直观去评判一幅作品的优劣,再接着从艺术的深度去思考作品本身的内涵以及意义。由于摄影艺术是二维的平面艺术,摄影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平面的视觉艺术效果,学生在进行欣赏摄影作品也好,会自然而然从艺术的视觉直观感觉去评析作品的构图要素,或者进行艺术创作也会考虑如果将摄影构图要素合理地安排,来达到完美的视觉直观效果。
我们观看平面的视觉元素用到的是我们的视觉感官,人眼对构图元素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拿构图元素中的色彩来讲,“日光同室内灯光混合在一起时,虽然日光接近6000K色温,而灯光只有不足3000K色温,但人们的视觉不会由于两种悬殊的色温变化而感到日光偏蓝和灯光偏红,而是认为它们都是‘白光,与白光同等对待。”[1]人眼对色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会根据人眼对色彩的适应能力进行创作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作品。因此,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在视觉上的直观性特点对其艺术作品的创作具有极好的辅助作用。
2.2 艺术敏感性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在他们入学前有过专业的培训以及专业的考试,相对于其他非艺术类的考生来说,他们进入大学学习对于物象的审美多少都会夹带一些原有训练而成的思维定式,这个定式又是活跃的,与众不同的。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审美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所以艺术类学生在分析与欣赏摄影作品时会受到他们专业训练而成的原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带有各自的艺术的敏感性地构图一副摄影作品。
艺术类学生在欣赏摄影作品时表现出不规律地、跳跃性地移动,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从自身艺术敏感性出发的欣赏,当对某一作品的欣赏已形成固定的兴趣构图方式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构图模式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教师在进行摄影构图的教学中往往会根据教材以及自身的摄影经验进行教学,而统一模式化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失去其艺术创作型,摄影构图知识的教学中,应该采用更自由的、更开放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走一步学一步的教学方式。
由于高职院校中艺术类学生占比较小的比例,所以学校的教育方式往往将艺术类的学生放在文化生里培养,为了能够提高艺术生的文化素质,在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一定需要注意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艺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艺术类的学生在摄影构图的选择方面,如对摄影构图的主体元素视角与文化生的观看视角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生会很容易把所有的焦点放在构图主体的完美上,而艺术生会把更多的视觉范围放在如何将构图主体拍出蕴含某种意义效果。
3 摄影构图教学中的艺术类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3.1 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倾向实践操作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入学成绩普遍比其他文化生低,其文化水平与其他文化生相比也普遍较低,学生主动性差,比较散漫。而艺术类学生倾向于实践操作,对于摄影这一偏向于实践的课程,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摄影构图作为摄影艺术领域基础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加强实践方面的能力提升。
而目前,从调查的两所高职院校,包括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及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从其学校的学生学习状况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偏向于实践学习,而学生这样的偏好有利于摄影构图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摄影艺术专业知识的掌握。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授摄影构图的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只有学生的文化理论水平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摄影构图的创意。
3.2 思维开阔,善于探索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很大一部分在专业方面表现很出色,而他们在专业方面的优势由于正好契合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特点,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的能力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艺术类学生思维开阔,想法与众不同,善于探索,这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其进行艺术创作,在摄影构图方面的应用学会善于变化,追求自己想要的艺术风格,探索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创作最完美的画面效果。“画面美是靠画面的构图来实现的。”[1]构图需要创作者独特的创作思维,“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织成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和同情。[2]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思维的特点对于构图要素的组织和反应过程具有探索性,他们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一副摄影作品,并用艺术的思维去创作一幅艺术作品,而非艺术生只能在欣赏作品的这一层次进行浅层的理解与分析。对于构图要素的组织,艺术类学生明显优于非艺术类学生,正是艺术学生的这一优点,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开阔思维和探索性的精神,设置有创意的摄影棚,满足“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的审美需求,包含商业摄影的构图形式、人像摄影的构图要求、新闻摄影的构图规律等等。不同的摄影类型要求不同的构图原则,教师在任课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开阔性思维,有效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摄影类型里绽放光彩,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真正地将摄影构图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98.
[2] 本·克莱门茨(美),大卫·罗森菲尔德(美).摄影构图学[M].长城出版社,1983.
[3] 科拉·巴尼克,格奥尔格·巴尼克.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 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 王啸飞.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关联性[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 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