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能
【摘要】创新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本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此外,创新还是人的主体性的突出标志,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做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实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教学 学生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有效的数学创新学习活动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动中学,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探索中学到知识,并由此展开,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最终主动学习数学,取得好的成绩,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解答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操作启迪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論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直观、具体性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点,采用直观性教学。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制底面半径和高各不相同的一个圆柱体,准备直尺和剪刀,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自制的圆柱体剪开观察。学生发现侧面展开后,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还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有时还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发现令学生欣喜不已,受到了启发。一会儿,有一个学生又提出了不同的剪法。他说:“我没有用直尺,是随便剪的,所以剪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但是我试了试,这个图形只要通过再一次剪拼(做示范),也会得到如同前面其他同学所说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及时给予表扬:“你的设想真精彩,这是一种创新!”并且鼓励他不但要在数学上多角度思考,对其他方面也要多加考虑。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变得爱动脑筋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创设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猜想、发现真理。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思维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把这些数各位上的数字调换。如123、132、213、312、32l,让学生检验数字换位后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怎么还是3的倍数”?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急切探索其中的奥妙,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就被激发了出来。
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用课件出示教室门前的长方形绿化带,假设为了美观或学生课间活动方便等问题需要改变成同底(边)平行四边形时,它的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然后,抓住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三、倡导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创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问题、揭矛盾、破疑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新发现问题或再现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探究一题多解的方法。在解题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采用“割”法或“补”法,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进而找到科学的计算方法。
四、创新是学习数学的新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小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常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我们经常看到当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是孩子们探索的“天性”,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小学生学习数学更需要自主探索,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创造研究探索的氛围,开展各种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发现数学,创造数学。“不会创新,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新教学方法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让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老师只需要适时点拨、评价就可以了。
五、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创新提供保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新形势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最后,改革教学方法。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弃旧扬新,选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教师要站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准备”的高度,勤于思考,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参考文献】
[1]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2]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
[3]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