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莉萍
【摘要】 计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计算伴随我们一生,所以说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计算历来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小学数学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大块,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与图形部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等知识离不开计算,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部分也与计算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常练口算,奠定良好基础;注重笔算,培养严谨思维;惯用估算 ,获取成功体验;巧用简算,提升策略意识. 通过口算、笔算、估算、简算四算合一,为学生开启计算之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引领他们遨游美丽的数学世界.
【关键词】 口算;笔算;估算;简算
计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计算伴随我们一生,所以说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计算历来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小学数学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大块,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与图形部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等知识离不开计算,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部分也与计算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但随着信息技术普及越来越广,新课改强调避免繁杂计算,新教材中计算难度也有所下降. 但难度虽然下降,学生计算能力并未提高甚至每况愈下. 调查表明,学生计算能力整体下降,大部分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主要因为计算能力太差,连简单的运算都未过关,导致害怕学习数学学科;部分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计算容易出差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数学上的进一步发展. 怎样为学生开启计算之门,引领他们遨游美丽的数学世界,下面谨就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常练口算,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与其口算能力强弱密切相关. 因此,提高口算能力不容忽视的.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要相应确定口算练习的重点. 如低年级主要是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同时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中年级则要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熟记运算定律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高年级注重小数、分数乘除法的口算和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练习,同时熟记口诀、公式及一些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
口算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要持之以恒. 数学课上,我利用课前三分钟准备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课件、小卡片、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多种形式出示,经过长期坚持,取得一定成效. 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还要在课后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训练,才能相得益彰. 这就需要教师注重练习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和兴趣. 一位教师在二年级上学期教学乘法口诀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每天都布置一项口头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同时进行如“五七( )、( )八三十二”之类的练习. 完成作业时家长和学生互相出题,互评互考. 这项作业简单易操作,家长乐意配合,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所以很快就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 另外,还可通过游戏、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算24点、算术棋、同桌对问、小组比赛、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训练,循序渐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提高计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笔算,培养严谨思维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是通过笔算完成. 而这部分内容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究其原因多为算理没弄清楚. 学生在计算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笔算过程就容易成为机械操作,根本无法提高计算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加、减、乘、除各种笔算时,要注重借助形象直观的具体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体验由直观形象上升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切实掌握算法. 如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受整数加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得出的结果. 教学时要从吃西瓜的情境(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男孩吃了2份,一个女孩吃了1份)引入,再配合用圆片代替西瓜让学生进行分一分、画一画,形象直观的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如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就是其学习的基础. 学习时教师要安排好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项复习内容. 有效的复习,将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产生积极的迁移,将对学生正确进行计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计算的信心,提高计算能力.
算理掌握好了,若学习习惯不好,学生仍然容易在计算时产生错误. 常常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如24抄成42(数位颠倒)、1.25抄成12.5(小数点抄错)、运算符号看错、横式得数抄错等各种各样的错误.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在平常教学中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三个习惯:一是良好的审题习惯,读清题意,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及单位再提笔运算;二是及时校对的习惯,抄好题目与原题进行核对,竖式上的数与横式上的数核对,横式上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核对,做到不错不漏;三是自觉验算的习惯,笔算时采用逆运算进行检验,解方程和解决问题时采用代入法进行检验,基本都能自己发现错误. 形成严谨良好的习惯,计算正确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三、惯用估算 ,获取成功体验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采取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当前的教学中,师生常常“为估而估”,题目要求估算才估算,其他时候估算经常被忽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中用估算的地方很多,如笔算加减法估计和、差是多少,乘除法中估计商的近似值、试商、估计商与积是几位数等,倘若能养成习惯在笔算时结合估算,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如计算370 ÷ 39时,先估算,把370看作360,39看作40,360 ÷ 40 = 9,就能帮助学生很快找到准确的商. 再如笔算517-348时,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50,500 - 350 = 150,学生如果在笔算前后进行估算,将准确值和估算值进行对比,准确率则更高. 但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估算知识,会简单的估算,估算意识仍然淡薄,并未形成主动估算的习惯. 所以应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检验解题思路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生若形成了估算意识,在解决问题时,就能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题策略,适时进行估计而不必做准确的计算,快速地得到合理的结果. 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中有一道例题是: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如果采用3.14 × 20 = 62.8(米),3.14 × 0.5 = 1.57(米),62.8 ÷ 1.57 = 40(周)这样的步骤进行解题,因为刚开始接触圆的周长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容易觉得烦琐,纠结于计算量大而易出错,从而失去信心. 但如果鼓励学生进行估算,把圆周率取为3,采用 3 × 20 = 60(米),3 × 0.5 = 1.5(米),60 ÷ 1.5 = 40(周)来解题,学生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加深了对圆的周长相关知识的理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巧用简算,提升策略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由此可见,计算不仅要关注正确计算,还应注重简便计算.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 简便计算不但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的好习惯,还能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是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学数学阶段里,主要训练的简算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连减、连除. 学生如果理解并熟练掌握了相关运算定律后,对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就能得心应手,如101 × 1.98,3.3 × 1.67 + 0.67 × 16.7,48 × 125,874 ÷ 2.5 ÷ 0.4,3.49 + 26.5 - 1.49 + 13.5之类的题目学生都能又快又准完成.
但简便计算不能仅停留在计算练习中,要能够自如地运用在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各部分知识中,使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在运算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如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中求一个内圆半径2厘米,外圆半径6厘米的光盘(圆环)的面积,鼓励学生采用3.14 × (6 × 6 - 2 × 2)会比3.14 × 6 × 6 - 3.14 × 2 × 2的方法更加简便. 而养成简算习惯后,学生在类似的题目中如求圆柱、圆锥体积等问题时都会主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又如统计与概率中求平均数的问题,因为数据多、步骤繁,往往是许多学生害怕的题型之一. 如一射击运动员打了10发子弹的成绩分别如下:10,9,10,8.3,9.8,9.5,10,9.8,8.7,9.9,求平均数和求以下7名同学的平均身高:1.50,1.49,1.48,1.43,1.47,
1.51,1.52这样两道题,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形成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后,就会采用(10 × 10 - 5) ÷ 10 = 9.5和[(1.49 + 1.51) + (1.48 + 1.52) + (1.43 + 1.47) + 1.50] ÷ 7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避免了繁杂枯燥的计算,也达到了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推理,鼓励学生开拓思路,采用简便、灵活的解题方法,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提升策略意识的目标.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坚持口算、笔算、估算、简算四算合一,就能为学生开启计算之门,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和运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引领他们遨游美丽的数学世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秀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3]朱惠香.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1).
[4]张方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