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2015-05-30 10:48裴志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裴志刚

【摘要】 数学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科,初中阶段的数学主要还是以基础为主的,帮学生们打好基础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从学习方面来讲,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为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地位,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 “以学促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学促教;学生主体

数学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抽象的,虽然初中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对于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学好初中数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教学中实施好“以学促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们乐于学习,最大限度地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

“以学促教”就是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水平以及发展和学习的需要来安排好教学内容和过程. 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可以使内容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学习的过程也更加全面化和自主化,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来解决问题,教学也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促教”注重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自主性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实施“以学促教”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达到这一目的.

比如说,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课的内容时,这一章节的内容不算很难,很适合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探究,但要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提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教师还是要花一点点的工夫. 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来引出课题:这里有一个常见的数学问题,看起来很简单,解决起来有点难,但想到了会觉得很奇妙. 在一丈长的水池中央立着一根芦苇,芦苇露出水面的长度为一尺,一阵风吹来,芦苇折断了,倒下时另一端刚好搭在岸边,并平行于水面,求芦苇、水面及池塘的长度. 学生们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从这个问题开始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促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高效数学课堂,这是“以学促教”的最根本目标,教师要学会利用丰富、有趣的课堂设计,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旧知识”变“ 新知识”的方法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高效的学习氛围,同时增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性,这样更容易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这一节中的“三线合一”时,为了让学生们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我让学生们先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一些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们作这些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及顶角的角平分线,在每一个三角形纸片的正反两面同时作两种不同的线,再用剪刀沿着所作的线剪开,可以发现反面也刚好剪在线上,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都会有这样的特点,由两两在一条线上可以得出三线合一.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尺规作图画出某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手脑并用,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们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了.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要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互动是否良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指导解决问题,有来有往,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学生的自学和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和讨论问题,探究式解答,教师指导性的教学,总结一般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 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方面,都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质疑. 讨论的同时互相交流评价,得出结论. 这样,教师就真正把学习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索研究的习惯都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教师不忘从旁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过程,按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促使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中,关于负数的乘法,我主要是采用了“以旧促新”的高效自主学习方式. 负数的乘法在有理数的计算这一块是一个新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通过旧知识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由加减法入手,如任意两个正数a - b = -(b - a),-a = 0 - a,那么对于(-a) × (-b)该如何计算呢?学生们分组讨论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负数,学生们在讨论的同时互相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看法,同时设法求证,通过假设和验证的方式很快可以得到(-a) × (-b) = -(-ab) = ab,得到了负负得正这个结论. 先有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带动气氛,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讲解或总结,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

总而言之,“以学促教”不仅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更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芬英.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和教学基本模式初探.课程·教材·教法,2014(5).

[2]施兰英.初中数学新课改中课堂教学常见误区及对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1).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