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015-05-30 14:40任志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椭圆教学设计新课程

任志伟

【摘要】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中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基本思想.椭圆作为圆锥曲线的典型代表,将这一基本数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研究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将会影响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以及相应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椭圆;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材地位及学习价值

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选修2-1中,圆锥曲线被安排在第二章中,以“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标题出现,其包含曲线与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四部分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首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标准方程的推导需借助“曲线与方程”中的知识,是对上一节知识的有效巩固;其次,椭圆位于三种曲线之首,对这三种曲线而言,研究的问题基本一致、研究方法相似,若能够掌握好研究椭圆的基本方法,学习其余两种曲线时就会得心应手.故掌握好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对学生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状况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如此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均是一种挑战.因而,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将知识有效地教授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圆锥曲线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大,这给教师、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多数的教师没能很好的利用教材及辅导资料,不进行增减直接照搬资料,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缺少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

例如:教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多数教师按照教材编排,在一个课时内对其进行讲解,导致课堂内容过多,讲解时间增加,学生只能被强迫着将知识装入脑子中,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造成概念理解不到位,进而难以处理相应的问题.因此,本文教学设计中将其分两个课时进行教授.

二、设计依据

1.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

通过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针对圆锥曲线教学内容的要求后,归纳出以下几点关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要求:

(1)借助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从探究中抽象出椭圆的定义,并体会其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

(2)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中,首先从典型的几何特征入手,选取合适的坐标系,其次利用轨迹问题的本质(抓住不变量),创建适当的方程.

(3)明确用代数研究几何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學方法

对于椭圆的标准方程来说,它没有明确的教学类型分类,可以说是椭圆定义的一种应用,也可以说是一种命题,还可以说是一种求解标准方程的数学题,没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设计依据,但可以汲取著名教育家曹一鸣编写的《数学教学论》一书中的经典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1.椭圆定义的教学设计

(1)情景引入

用一个不垂直于圆锥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当截面与圆锥的轴夹角不同时,可得到不同的截口曲线,分别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通常把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多媒体展示图片便于直观理解).

为什么截口曲线会出现不同情形?学习圆锥曲线定义之后依次进行解答(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采用总分的教学手段:先提出圆锥曲线再引入椭圆,便于学生总体感知,且由熟悉场景引人新课,易于接受,引起兴趣,激发求知欲.

(2)新课教授

之前就已接触过圆,现研究第二种圆锥曲线——椭圆.

生活中处处可发现椭圆的影子:圆柱形水杯倾斜时水面的边界,阳光下圆球的影子,地球绕太阳运行时的轨道等(展示图片,数学来源于生活).

问题1:观察以上曲线,它们和圆有那些相识之处——似乎圆被“压扁”后就得到了椭圆.

问题2:那么可否借助圆从“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角度来定义椭圆?

设计意图:将椭圆与圆作类比,借助定点、定长得出椭圆定义顺理成章,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及类比能力.

师生活动:取一段长为2a的细绳,将两端点分别固定在图板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画出的轨迹又是什么——椭圆.

设计意图:以圆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自己观察、猜想、动手检验得到椭圆的定义,由教师灌输式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问题1:画出椭圆的过程中哪些量不发生变化(即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在笔尖移动过程中,细绳的长度不变,即笔尖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设计问题,让学生从动中找静,培养其对事物的敏感度).

得出椭圆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记为2c(给出椭圆准确定义,将文字语言转化成为符号语言).

若设M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MF1|+|MF2|=2a.

问题2:将学生分成小组再次作图并讨论:如果细绳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两定点的距离,作出的图形又怎么样

通过实践得到当且仅当2a>2c时才可作出椭圆.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教师直接告知学生:2a>2c为椭圆定义中的关键,使学生分组操作,对比讨论,自我总结得出结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遗漏定义中的注意事项,注重数学的严谨性).

(3)概念巩固

现在解决课堂开始的问题:用一个与圆锥轴线夹角为锐角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截线是椭圆.

用教具模拟平面去截圆锥(使用教具直观展示便于理解,可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圆锥内放大小不同的两个球,使其分别相切于圆锥的侧面、截面,切点为E,F,现在截口曲线上任取一点A,过点A做圆锥的母线,使其分别与两个球相切于B,C,那么,据椭圆定义,只需求证A与E,F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可,为此,需回忆球的切线长定理:过球外一点做球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

图1

由图1,不难发现AE与AC为小球的两条切线,AF,AB为大球的两条切线,因而AE=AC,AF=AB,于是AE+AF=AB+AC=BC.

这样,就得到截口曲线上任意一点A到两定点E,F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满足椭圆定义,故截线为椭圆.

设计意图:学习椭圆的概念之后,解决教师们常常忽视的截线是椭圆的问题,既要让学生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椭圆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1)复习引入

回顾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抓住不变量→创建方程→化简

例如求圆方程的步骤,即:求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设计意图:知识具有连贯性,课前及时回顾,有助于提前进入课堂;

以圆为例,有两处妙用:①用具体的例子帮助识储备不足的学生,回顾求动点轨迹的方法;②圆作为圆锥曲线的一种,与椭圆联系紧密,可以类比圆的对称性,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建立坐标,避免了无规则地乱建系.

(2)新课教授

类比圆的方程求法,可否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可利用的知识,培养学生严密的解题思维)

椭圆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着重强调2a>|F1F2|不可或缺).

类比圆,据椭圆的对称性,可能出现两种建系方法:

①以经过椭圆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以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

②x轴、y轴互换,即以经过椭圆焦点F1,F2的直线为y轴,以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x轴.

自主探究:将学生分成两组就两种不同的坐标系,求出对应的椭圆标准方程.

利用多媒體给出第一种建立坐标系的详细过程(方便学生自行校对).

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焦距2c(c>0),则焦点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由定义,得M与F1,F2的距离之和为2a,即|MF1|+|MF2|=2a.

∴(x+c)2+y2+(x-c)2+y2=2a.

化简此方程(教师提点化简过程中的两次平方和方程两边同除以某个式子,最终化解为分式,利用函数的思想求解曲线方程,深化几何与函数的联系).

将左边的一个根式移到右侧,得(x+c)2+y2=2a-(x-c)2+y2.

两边平方,得a2-cx=a(x-c)2+y2.

两边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

方程两边同除a2(a-c2),得x2a2+y2a2-c2=1.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a>2c,即a>c,故a2-c2>0.

方程较为复杂,故常令b2=a-c2.(及时说明为何要引出b值不会显得唐突)

最终可得(列出比较内容,更加直观、深刻)

焦点位置x轴,标准方程x2a2+x2b2=1(a>b>0).

焦点位置y轴,标准方程x2a2+x2b2=1(a>b>0).

图2

寻找标准方程与坐标轴之间的联系发现:焦点位于哪个轴上,哪个的分母大.

由a,b,c之间的关系b2=a-c2,可在中找出对应的线段(结合图形给出a,b,c的几何意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便于理解)

|PF1|=|PF2|=a,|OF1|=|OF2|=c,|PO|=a2-c2=b.

其中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c为焦半径,

设计意图:转变教师直接板演求解标准方程的过程,两种不同的建系方式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合理地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增强了主体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给予帮助,发挥其指导、帮助、促进作用

四、设计反思

这次教学设计中很好地贯穿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不足,第一:由于教学经验有限,一些数学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不能完美应用于教学设计中;第二: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的设计比较少.

希望借鉴本设计者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改.

【参考文献】

[1]徐忠才.高中数学课程中圆锥曲线的教学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5.

[2]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85-175.

[3]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4]臧永建.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解析几何教学[J].科技信息,2009(10):23-24.

猜你喜欢
椭圆教学设计新课程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