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低年级学生的高效课堂策略

2015-05-30 07:25陈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能力

陈玉

【摘要】 我国教育部在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 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 在课堂教学中, 低年级,对于解决问题,一窍不通,低年级学生对解决应用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会读其字,不解其意,教师授课起来很辛苦,怎样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 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能力

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 在教学中, 低年级,对于解决问题,一窍不通,低年级学生对解决应用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会读其字,不解其意,教师授课起来很辛苦. 如何提高效率?我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选择数学问题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生活材料数学化, 低年级的儿童不管是有意注意或是记忆方面,都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情境创设需要下一番苦心. 一般来说,儿童对自己周围经常发生的事物,还有童话情境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买3块巧克力花了12元,要买5块巧克力,需要多少钱?要解决这样问题,就要创设情境“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多媒体出示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回忆想象等方式加深对生活信息的理解.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这样激发了学生动脑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欲望,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二、巧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

“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们为了分析题意用到的图解主要有实物图和线段图. 虽然实物图和线段图都有同样的直观性, 但是线段图毕竟比实物图高一个层次. 因此在一年级主要用实物图,到了二年级就开始采用线段图了. 从思维学的角度来分析, 小学数学中的演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 常常可以作为思维的支撑点,使抽象的研究对象形象化、具体化, 便于认识隐蔽在事物深层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 用图解策略探索解题方法, 总是和形象思维结合在一块, 从题目的实际出发,通过联想、想象和猜想, 构造出便于沟通题目内部联系的实物图和线段图.线段图是小学数学解题常用的辅助工具. 运用线段图分解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提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如例题: 扫地的有7 人,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2 倍, 我们把7 作为一段线段, 那么7 的2 倍就是两段线段. 在分析题目时运用了线段图. 通过画线段图,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就会使复杂的条件简单化、隐蔽的关系明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从而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 运用图解策略解题, 最根本的是要根据题目的特点, 构造一个便于表达题中数量关系的图. 这样有助于简化推理和计算过程, 启迪解题思路, 从数和形的结合上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带领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思路

低年级的图形题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不然,有很多图形文字题便是成年人做起来都会弄混淆. 如:期中试卷第五题解决问题中一道图文结合题:第一幅图出示的是一个盘子装6个苹果,第二幅图出示的是桃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 每3个桃装一盘,可以装几盘?此刻要求老师带领学生认真观图,多看几遍,弄清图的意思,从已知的信息找出关系,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然后再做题,不要急于下手处理.

四、重视问题的反馈

在解决问题后,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进行反馈. 反馈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 由于每名学生在知识基础、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上都有差异,所以教师就要及时的做好反馈的工作,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归纳. 例如: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中. 有一个例题是这样的: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 小猴采了6个. (1)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2)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提问: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不同是因为数量关系不同,再从不同找出相同,发现在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根据题目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 这样帮助了学生对“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思考和归纳,使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一般策略,从而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提出问题深化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提出问题,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性认识, 并让学生能更科学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 并且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进而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这样的教学, 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 让学生自己体会了利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通过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 应用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深化数学问题的过程, 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愿意学数学,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 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做法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