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婧
【摘要】当前,阅读在广大中学生中的普遍缺位,是一个应该引起语文教师重视和反思的问题。阅读,对于人格塑造和灵魂洗礼的重要性,决定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从“转变观念,确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和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层次性”“注重创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模式”“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四个角度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把握和分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探讨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人生的多元性与丰澹性,决定了人除了依存于物质层面外,更应在精神层面得到完善和提升。而语文学习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是其它学习所无法企及的。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初中学生尤为重要。学习语文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课内外阅读。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阅读也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它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推进,追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追求阅读教学的有效,可以从以下诸方面下功夫:
首先,转变观念,确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阅读教学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和鉴赏评价等具体环节上,借助各种阅读技能来展开。随着各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育理论家们指出:“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的确不能,直接传递信息;相反,当我们帮助他人在他们和我们的思维成果以及我们和其他人的思维成果进行协调之时,我们的教学行为才发生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并不是只把自己的思考结果预先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担当起帮助者、协调者的角色。所谓帮助者,是指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教师给予评析、补充、纠正;所谓协调者,是指教师要给予归纳、融合。教师只有承担这样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具体的诸如“美文美读”、“整体略读”和“精思细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其次,加强和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学生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目标是读懂,而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言之就是“认读”与“解读”。对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较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于一个焦点,再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问题并予以解决。“解读”不一样,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内容。就像写作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和梯度: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不同层次的阅读者都能发挥尽可能多阅读体验,获得阅读收获,各有收获,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再次,注重创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式学习。该做法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过程。应该反复阅读原文,要开动脑筋,调动情感,与作者的表达与情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阅读个体对文章从形式到内容的各方面产生有自己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的思考、比较和延伸,提炼出具有个性闪光的见解,并用简要和个性文字予以表达。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该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点燃思维的火花,放飞情感的激荡。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方式和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胡乱褒扬和乱棍棒打。
最后,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为避免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出现杂乱、盲目和无序,語文教师就应依据相关要求和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列出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阅读训练中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正确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在明确了课外阅读的目的之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要读什么书,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怎样读,读后有什么感想等等。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低,除认识上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方法不当。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段,在课堂上推出,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突然停止,使学生产生想迫切的阅读愿望。还有,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名著,鼓励阅读原著。这样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阅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渠道。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只有务求有效,才能在学业繁重的高中阶段,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成长,完成语文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作用。
参考文献:
[1]庞银娟.浅谈多元解读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中学语文.2014.30;
[2]杨芳芳.浅谈阅读的重要性.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3]徐学松.浅谈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