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摘要】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与时俱进,正视问题,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有效引导、探究、总结,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习作 存在问题 有效策略 实践与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针对笔者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的儿点思考。
一、存在问题
㈠作文教学没有计划。具体表现为:①随心所欲。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走,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若作为专项训练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为了配合阅读教学而置学生的写作现状而不顾,则劳而无功。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写什么丢于十么,随心所欲,过目即忘。②没有梯度。在作文教学之初教师便作文所有要求一步到位,不遵循梯度渐进的原则,不顾写作规律和学生的内心体验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期望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
㈡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热情而害怕批改作文,具体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环节。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布置作文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其结果,学生低头就命,望题生厌,进而生畏,哪里还有兴趣写作?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因为老师的评语全是套话。二是批改拖沓。批改之所以出现这此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
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缺乏有针对性,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不快。
㈢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写作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写作教学脱离了生活,作文时文思就会枯竭,东拼西揍,自然文不成篇。另外,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写作也很难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采取有效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谈谈儿点思考和建议。
㈠制定详细的作文教学计划。计划要有课操作性,应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能够完成写作。计划要具体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此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师要胸有成竹,随手拈来。计划要保持性对的稳定性,防止计划的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
㈡表扬为主,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喜欢表扬是人的本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经常表扬进步的同学,学生就会喜欢作文。批改时的鼓励和表扬尤为重要。在批改作文时使用一些人性化评语鼓励表扬学生或者委婉提出学生需要改正的地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又可以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教会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作文评改当中,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如在讲评课上,利用投影展示学生习作,放手让学生自改、互改。修改的内容有:错别字;标点符号;同句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也就是说作文切不可内容空洞、单薄,更不能写虚情假意的话,写内容错误的话;表达方式,指导学生作文要认真推敲同句,做到前后连贯,意思完整。学生修改完作文后,要求学生把作文理顺好然后相互多读儿篇。评得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我再补充、点拨。这样学生觉得写作有章可循自信心自然就增强了,从而激发了习作的兴趣。
㈢全方位拓宽写作途径。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收集整理丰富的写作素材,要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要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句中的闪光点,通过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提高写作水平的能力。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补写“大嫂倒在血泊中,后来怎样”的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此习作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学生易于接受。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学生的写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㈣运用数字平台辅助作文教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文教学要与时具进,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功能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如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多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体转向面对全体,师生共改,生生互评,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习作后,按照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三类学生习作,借助数字媒体转化为课件。教师当堂批改,师生互改,生生互改等,方式灵活,效率高效。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