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还无法回避的选择,尽管网络教学、微课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但教学改革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最终还是指向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精心提炼,根据教学载体的不同,提出了适合机械类专业课的四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 教学模式 教学载体 探讨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22-02
世界各国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如加拿大CBE教学模式,澳大利来TAFF教学模式,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行动导向),多国合作,巨资打造的CDIO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均有值得我们加以研究与引用的价值,现代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使我们可以断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完全可由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教学体系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体系转变。如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彻底将学生的学习教室变成了工作场所,如图:老师带着学生作项目。
当然,国情不同,教育方针不同,现有条件不同,世界优秀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完全照般是不现实的,但绝对有我们引入借鉴的地方,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变迁,随着时代潮流奔腾而来,我们是阻挡?还是顺潮而变,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尽管网络教学、微课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但高专业性的系统全面的基础学习,最终还是指向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学校,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传统的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难以胜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风格独特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以及具体的可操作的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根据教学载体的不同,下面探讨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适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教学的四种模式。
二、专业课教学模式探讨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创设任务情境,提出工作任务,下发任务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学习过程,锻炼能力。
(1)模式框架
第一步,情境创设,引出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任务进行精心设计,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层次分明、难易适当、符合职业实操特色。创设情境要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有利于巧妙地引出任务。
第二步,分析讨论,提出完成任务最佳方案。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经过哪些步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确定完成本任务的最佳方案。
第三步,展開行动,完成任务。学生按制定好的任务方案对任务进行实际操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依次完成全部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第四步,汇报交流,作品展示。任务完成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并展示完成的作品。
第五步,成果评价,归纳总结。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由学生个体、学习小组、教师担任。
(2)“任务驱动”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任务驱动”模式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学理念,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合于机械专业以下课程选用:机械制图大作业、Cad绘图、Flash平面动画制作及各专业课的实验实训内容。
2.“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工作乐趣、掌握工作方法、增长、融会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模式结构
第一步,提出项目。项目是学生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它可能是一个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可能是要加工的一个工件、也可能是要组装、修理的一部机器。项目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知识寄存性和职业对应性。此外要突出项目标的趣味性、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第二步,项目分析。学生接到工作项目后,需要对项目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收集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思考如何做。其中,学生根据要求对项目进行研究结构分析、工艺分析和技术要求分析是重中之重,可采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此时教师可用相关的引导题,提高分析质量。学生遇到困难,应尽可能自已独立解决,必要时借助网络和使用参考资料,学会独立获取信息、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第三步,方案制定。学生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设计具体工作流程,明确任务分工,绘制工作数据记录表,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四步,方案论证。学生制订的方案需要在汇报、讨论或辩论的基础上,对操作流程、操作步骤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的全面论证后,方可实施。凡符合工艺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流程,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签发工作实施任务单。鼓励学生“多题多案”、“一题多案”。对设计精巧、流程合理的方案,教师应予以表扬,对存在问题的方案,教师要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第五步,方案实施。各小组凭工作任务单领取源材料及工具,按方案开展实践工作。方案实施阶段是师生的共同行为,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本过程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独立完成,老师要当好配角,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给予恰当的帮助。
第六步,质量检查。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项目完成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子产品及终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可采取学生自查或他查的方式进行。但教师要说明或制定“产品”质量标准。
第七步,学习评价。恰当的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评价分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客观评价侧重对完成的作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完成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主观评价侧重对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团结合作精神等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
第八步,项目拓展。项目拓展是指在学生完成本次项目工作任务后,对原有的项目进行变化和延伸,变换为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项目,让先完成任务的、优秀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2)“项目导向式”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工作能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统一于项目的完成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职业学科类专业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机械加工、机械设计、数控技术、机械维修、CAD等职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
3.“学徒式”教学模式
“学徒式”教学模式是以基本操作技能为载体,根据传统师带徒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徒式”教学模式一般由“讲解—示范—模仿—矫正—练习—评价”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1)模式框架
讲解 作为第一环节,教师对操作技能进行动作分解,对每步操作的要点进行集中讲解。讲解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二是学习内容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三是具体的操作要领。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教师讲解要详细又要重点突出。
示范 教师应做规范准确、清晰可辨的示范教学,且边示范,边讲解,讲做一致,重点突出,要点讲清。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要求,形成操作表象。学生观察要细致,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教师示范可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和教育媒体,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循环演示。
模仿 模仿是学生技术技能形成的起步阶段,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学生在老师示范后,把刚刚建立起来的操作表象付诸实践。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体会操作要领,完成技术操作,慢慢达到学会的程度。模仿阶段主要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矫正 学生对操作技术技能的模仿不可能一步到位,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在学生模仿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勤巡视,勤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在“模仿”结束后,应用简短总结,指出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练习 练习是技术技能学习提高的必要环节。在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技能后,配以相关的项目练习,由最初的操作准确、规范,逐步过渡到动用连贯、协调,最终达到自动化,形成技巧。学生练习不可以放任自流,老师仍然需要经常巡视每一工位,以指导、纠正为主,对优秀的学生可增加练习难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对操作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评价 评价可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方式。肯定、表扬对学生的技能形成有正强化作用,因此,评价时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特點及应用
“学徒式”教学模式立足教学的操作技能,适合于操作性、技能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如机械维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等专业课程实训入门阶段的技术技能学习及计算机实用软件操作(CAD、FLASH、3DMAX、UG)的学习。
4.“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职业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
(1)模式结构
依据培养目标,学生在学校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阶段训练,缩小学校与企业知识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经过一段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的职业训练,学生返校后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提高学习,然后再进入企业进行高一层次的阶段训练。工作学习交替进行,根据时间跨度,有小循环和大循环之分。
小循环 可半天学校学习,半天企业实践。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与企业生产同步,学习内容宜分步进行,学生双重身份,即是学生又是工人。这是一种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大循环 学生学完全部课程之后,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厂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模式体现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学做交替、内容对口。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生产岗位的限制,学生的操作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但学生要想掌握某专业的全部技能则会受到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及学习条件的限制。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可以缩短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度减少学生理论学习量,及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要求职业学院要实现专业与企业的良好对接,要求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良好对接发,要求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利关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适合机械维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教学。
不同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功用、效果和适用范围。放眼古今中外,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政治、经济条件的不同,教育方针的不同,世界上还没有放之四海皆谁的最优教学模式。实际教学过程是具体而相对复杂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多彩还要靠教师多方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企图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序,但它的划分形式并不绝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现有条件进行选择,变通使用。教师要做到有模式但不为模式所限,遵循模式但不为模式拘泥,在选择中求创新,变通运用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来自网络
[2]李学喜.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江苏教育——创意论坛
[3]世界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件 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益平(1970.2-),女,汉族,內蒙古赤峰市人,学士,副教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从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