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2015-05-30 20:12李王友赵继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综合运用

李王友 赵继英

【摘要】学习只有激情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繁多,知识涉及古今中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如《中国历史》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提高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为运用历史资料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因果关联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43-01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比较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当初中历史纳入升学考内容后,其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学生反馈的问题是:历史知识难记难背,主观题的回答找不到切入点,回答不完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得较差等,即历史难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自觉、主动、快乐地学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首先,学习历史中的比较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比较也具有多种层次,应按照学生思维的路径和规律来进行,先学会分类,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有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他们也不再被动应付,而是积极参与了。

其次,把握历史的本质,结合学生实际,掌握和运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比较类型。在历史教学中比较方法根据不同的比较目的、比较范围、性质等可以分出很多类型,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比较类型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因果联系比较、历史地图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运用比較等。

(一)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就是把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进而揭示其历史发展的规律。如中国近代史上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中,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及对国家的改造比较;新思潮萌发是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意识到要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己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开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海军 和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鉴于洋务运动的失败,认识到挽救民族危亡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从而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总结前人教训,并依中国国情掀起了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并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通过比较得出深层次的结论:近代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渐进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再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的步步深入的过程。

(二)橫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是把同一时间或时期在不同空间(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联系。如:当提及世界古代文明均是大河文明的原因时,只要铺开地图,标识出简单的纬度和地形条件,学生就能很快得出四大文明古国均处于中纬度、温带,地处大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充沛的水源让人类较容易开展农业,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才会形成最早期的人类文明中心。这样在分析比较中论由史出,史论结合,学生的比较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因果联系是必然和客观的但也是错综复杂的。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一因多果、异果同因、异因同果。教师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搞清楚多样的因果关系。如:19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与我国的戊戌变法,从各自变法的原因、内容及其结果方面比较,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多因一果,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如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北部游牧民族内迁和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南迁,这两个事件就属于“异因同果”。

(四)巧妙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历史比较的笫一层次就是形象思维,是从直观的图像开始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历史地图便是最好的工具之一。如在学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时,可让学生将《清朝前期的疆域》和现今的《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图进行直观性比较:现在的疆域有何变化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查资料、讨论、对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我国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归纳演绎,培养学生提高学习中外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

历史学习中比较的第二层次是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归纳和演绎,在比较中来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本质,从而发现规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整体史观,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如果把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分开来讲,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孤立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师务必要做到中外史紧密结合,如对中外近代化的研究,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英国的近代化从资产阶级革命到工业革命,完成工业化,中国和英国的近代化有所不同,但是却都说明了近代化的共同点: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也揭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制度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规律。

(六)综合运用比较,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发展目标上进行综合运用比较,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如,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课的点面交叉的交叉点,即坐标。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欧洲有个罗马帝国,亚洲有个东汉帝国,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对于历史比较的接受也是从浅层次到深层次,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可接受的程度,由形象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果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将终生受用,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李永顺.中学历史教材分析.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永顺.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功.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

[4]彭景华、高鹏飞.中学历史教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5]林兆其.教学优化与评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6]李永云.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操作技巧.四川出版集团,2011

[7](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综合运用
关注“综合与实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外研社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分析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感
论国有企业薪酬与绩效考核综合运用的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研究
例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综合运用环节的设计
日语能力测试的变化对日语教学的影响
浅谈动画小品创作中原画技法的综合运用
以阅读为主线全面提高高考复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