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波
【摘要】课外活动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课外活动对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然后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出开拓眼界、开展活动、组织课外阅读和成立小文学社四种方法,最后对方法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观点对习作教学有比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作能力 课外活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37-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活动是习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条件,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个性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拓展眼界,丰富内容
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摆脱“没什么可写”的弊端,必须拓展学生的眼界,把学生的眼光拉到日常生活中来。“学生的生活愈丰富,作文的内容就愈充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察,躬身实践可以增长知识,获取丰富的习作材料。
1.观察式 引导学生随时观察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风云雨雾;观察各种建筑设施;观察各种动物;观察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观看各种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等。要求学生既作定向观察,又作机遇观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中认识许多事物,增长不少知识,获得一些有用的材料。
2.访问式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去探望五保老人,看他们是如何欢度晚年的;采访致富状元,了解他们的发家史;采访英雄劳模,了解他们为国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访问农民,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活力;参观乡镇企业,了解当地的经济建设情况等。这样既可体验生活,开阔眼界,了解社会,感受时代的脉搏,又能得到许多生动感人的材料。
3.实践式 好动手是儿童的天性。所以,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比如引导学生做家务活,参加田间劳动、搞小实验、小制作、小饲养、小种植,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等。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能够锻炼实践能力,增强感性认识,获得有益的作文材料。
总之,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引向家庭、引向普通而平凡的人际关系,在平凡的人和事之中,得到交谈和写文章的材料,开拓眼界,丰富内容。
二、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争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特点之一。开展习作竞赛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激发习作热情、滋生习作兴趣。习作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组织民间故事讲演赛,看图(实物)作文赛,命题征文赛,读书(作文)心得体会讲演赛,作文接龙赛,材料作文赛,以及给文章加开头、续结尾、添过渡等片段练笔赛等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认识特征和作文心理的竞赛情景,只要引导得当,指导得法,既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思,又能使学生在紧张的竞赛中感到轻松愉快,产生作文兴趣。教学中我曾举行过这样一次作文竞赛。教师给学生观察一样物体,并发给每组学生一块一样大小的玻璃。玻璃上已打好写作方格。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进行集体作文。把观察到的情况按作文逻辑给每人写一句话,串篇成章,句子不能重复,而且句子意思上下要连贯通顺,有开头和结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把各组写好的文章用投影机放出来讲评。从而培养学生开动脑筋,互相学习的自觉性,如果组中有一位学生写得不好而影响全篇作文的评分,本组学生积极帮助他,使之进步。
三、组织课外阅读,学习习作方法
閱读是习作的基础。“课外阅读对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课外阅读,充分发挥例文的感染和引导作用来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比如指导学生以《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为题作文,课内学了《少年闰土》,课外又指导读《中年闰土》、《小桔灯》,还有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顾笑言的《正月十八吃元宵》,以及几篇同龄人优秀作文。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小孩儿,有男孩儿、也有女孩儿;有生活在城市的,也有生活在乡村的;有心灵手巧的,也有机敏大胆、顽皮淘气的。这些形象鲜明、构思各异、手法有别、语言生动的作品,对学生写好《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这篇作文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
四、成立小文学社,提高习作能力
成立一个小文学社并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文特长,把它建成应用知识的课堂,增长才干的天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在组织小文学社的活动中,第一要注意指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他们去寻找广阔天地里的“珍宝”,培养其观察思考能力;第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习作练笔和作文竞赛,在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第三要让学生参加和管理小文学社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理能力。
总之,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写作的兴趣,又有助于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