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国
摘要:学习语文,应该把生活与语文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发现、探索,最终有所创新。学习的目的是得以应用,实现教育的价值,换句话说,把“生活的元素”引到课堂,即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实现语文新课程的根本,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使其得到提高和发展。现在我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论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奥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 教学
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是高还是低,往往体现在作文水平上,作文具有综合的艺术性。语文教学是培养素质的教育,而作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的学生应该具有写作的能力,即能够写记叙的文章、议论的文章、说明的文章及应用的文章。目前,从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上来看,存在诸多不足。分析其写作的态度、写作的能力,一般归结于三种类别:第一,喜欢型的,百分比是20%;第二,应付型的,百分比是50%;第三,厌恶型的,百分比是30%。
一、高中作文的分析
一些高中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不好,比较爱玩,他们的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很差,学习其他学科也很差劲。对于他们来说,作文是困难的,因而对作文不感兴趣。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看,尤其在高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視作文的教学。更何况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写作课不重要,没必要去学;也有部分高中的学生认为:“读书为了技术而学习的,不是为了学作文的。”这样的学生,作文的基础差是可想而知了。
高中学生的作文情况,反映出了大多数的现象,即有的是胡编乱造,有的是虚假的故事、虚假的情感。作文教学长期这样的话,很难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的需要。
一些高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写出的作文格式相同、单一;作文的内容存在空洞、乏味、泛泛、枯燥、单调等缺点。而且很多学生习惯通过摘抄“优秀的作文”来烘托自己作文段落的气氛。
二、语文写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活动时,我们应该把现实的生活放在其中,即把语文变得生活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
对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应该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下进行,通过“读、写、听、说”等训练来提高其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知识,陶治情操。
课堂学习是教学的重心,要能体现学生的生活。为了使学生能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得到解脱,能够很好地去感受在各个方面的东西,如自然的、社会的、事实的、事件的、人物的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得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所以,在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注意提升其语文的素养。
我们还可以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教学所在的实质,是生活联系的核心部分。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了构建教学的机和确定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所用的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学习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体验,使得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得到接收、理解。总之,优化学习过程是通过这个策略得以实现的。
三、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的方法是通过课外阅读、课堂的教学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促进语文的学习。
1.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所谓课外阅读指导,是指以学生课外自读为主,教师集中指导内辅助的。对于这样的教学活动,一般归类于:统一阅读、自由阅读等两种方式。实现这种的做法是:通过激发其阅读的兴趣,给予阅读的策略,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读书的方法。
2.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措施,来提高语文效率。语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依靠教材教学,而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需要做到的是课堂的外延。其范围是:在时间上的外延,即在课前要预习;在课后要深化;而内容上的外延,即通过多渠道、多角度,来搜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而在空间上的外延,指的是:学生从社会、图书室、微机房所得到知识,都应用在各学科。或者在课堂教学上的外延,即通过语文观的树立,使得学生的眼界得到开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
3.实现语文生活化的策略。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完成学习的任务,需要灵活运用,以下的方法和手段。
4.通过激发兴趣来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5.通过加强指导来实现。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6.多向互动。在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来扩大学习的范围。我们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迁移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阅读具有创新,使其能力得以培养。另外,开展活动,家长的职责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
7.心理的调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作用是为了调节学生的心境,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时间较长、困难较大的过程,因此,大部分学生是需要付出毅力、耐心的。
总而言之,语文要生活化,对于教师来说,以生活来教授语文课程,学生才会用生活来学语文,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一奎.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忧思录[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2]白丽杰.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观察与积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3]柏荣芳.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4]段素平.如何使作文走向"深刻"和"丰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