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2015-05-30 18:23:21陈麟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课堂

陈麟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程度上的态度体验,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得到优化和发展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鲁科版教材中设计增加了如联想质疑、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活动性栏目。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根据这些栏目内容和结构特点,创设各种适宜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做到以“情”为中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学认识做到科学有序的把握,对情感和艺术认知也必须有准确的把握。

关键词:教学情境;课堂;兴趣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停留在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上,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疲倦。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设置故事情境,引入化学史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还能起到振奋学生学习情绪,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的迫切心情和欲望,积极投身于新知识的学习。

学习鲁科版必修1《自然界中的硫》,课前导入我使用幻灯片展示了火药的发展史,从中国四大发明到欧洲人获得这项技术并改进应用于战争来侵略中国。学生看后悲痛愤怒,这时,我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并引出对黑火药的成分之一硫黄的分析。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充满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学习氯气的性质时,通过氯气泄漏新闻事件让学生对新闻资料的阅读、分析及讨论初步得到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进而提出问题假设:如果是你身临其境,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情境中的内容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树立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索新知

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旨在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根据特定的情境设计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了课堂的探究氛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唤醒了学生获取新知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无法较好地解决某些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加强引导,鼓励他们打破旧有知识经验的束缚,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学习原电池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科学史话——伏打与电池的发明》的化学史料知识。运用化学史料提供的真实情景,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将青蛙腿放在铜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时,青蛙腿会抽搐,如果将铜盘改为木盘则不会,这是什么原因?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带着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通过对问题归纳梳理,回归到课堂中所要研究的内容:金属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电流?问题是学生感悟出的问题,学生的参与性、认同度也高,整个课堂探索新知的氛围被充分调动。最终教师总结确定金属产生电流的条件是要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电极,要形成闭合回路,要有电解质溶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阶梯,真正做到了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介绍,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流,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不完整,也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真正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无法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素材为背景创设生活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亲切感,使之热爱并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盐类的水解的应用时,我使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洗碗来创设教学情境。以下是部分教学片段:

师:一天老师在厨房洗碗,发现洗洁精没有了,这个时候老师使用了纯碱溶解在热水中制得溶液来洗碗,同样将碗洗得非常干净,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并请书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

碳酸钠水解第一步:CO32-+H2O?葑HCO3-+OH-

第二步:HCO3-+H2O?葑H2CO3+OH-

师:在碱性条件下,油脂被水解生成了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随水流冲走,从而将碗洗干净。

师:我们前面用的是热的纯碱溶液,如果是冷的纯碱溶液呢?哪个较好,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

师:升高温度会增大盐类的水解。热的纯碱溶液中Na2CO3水解程度更大,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对较高,去污效果更强。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问题与化学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化学电源时,可以要求学生带上家中的废弃的一号干电池。通过对电池的拆解研究电池构造、正负电极材料等。在課堂中,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在此过程中树立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观点。

四、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同时也是教学中可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化学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主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操作,且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结论分析的主动参与者。

案例一:演示实验

例如,在学习“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时,我采用了三个演示实验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对这三个实验的讨论、探究,基本掌握了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且同传统课堂的传授式教学相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形象、生动,记忆更为持久。

实验一:将分别装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两烧杯置于暗处,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溶液,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学生初始看到这个想象很好奇,同时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个有闪亮的光束,另一个却没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带着疑问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实验二:将Fe(OH)3胶体加入U形管,插入石墨电极并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的产生,并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到结论——胶体中的胶粒是带电荷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它发生了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实验三: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观察现象的产生,并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学生知道了在胶体中胶粒电性被破坏时,会引起聚沉现象。

案例二:学生探究实验

在学习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时,结合书本设计的活动——探究模块制订学生分组实验。在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为本次探究实验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实验探究过程中从实验方案的提出到实验过程中的分工明确到反应速率的计算及结果的分析,发现各小组成员态度积极,参与踊跃,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学生的对比反馈,发现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充满热情,让课堂的有效性显著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积累观察,提炼出更多、更精彩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让化学课堂少一些枯燥,多一点轻松;少一项任务,多一份乐趣。

参考文献:

[1]冯卫东.境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5.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兴趣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12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5:21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