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海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新生数量逐年增加,90后新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必须加强对入学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发现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探索加强入学教育实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问题 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045-02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各地的高校都很重视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我国高校也不例外,并将入学教育视为新生进入学校后重要的教育过程。近十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新生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我国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现出不确定性。尽管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适应新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方面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入学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入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学生辅导员及学生工作处的工作人员,教育人员结构单一,能够参与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多。这样的师资结构并不是学生希望看到的。他们更希望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有更专业的教师或专家能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然而在我国高校,从事入学教育的工作人员主要以辅导员为主,而高校辅导员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普遍较低。不少辅导员还属于临时聘用没有编制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上并不能全心投入,能够在新生入学教育上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和实践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二)入学教育过于集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入学教育都是集中进行,大都采取作报告或开讲座的形式,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学后的一到两个月之内,有些是在军训中穿插进行。这导致入学教育的时间过于集中,教育内容讲得不够细致、不够具体,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所讲内容,教育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新生入学教育中集体教育所占的比重过大,较为深入、细致的个别教育比较少,缺乏双向沟通和交流,缺少个性化的指导,新生与教育者互动的机会极少。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使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相结合,也不利于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入学教育内容片面化、滞后性严重
目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一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仍主要局限于校史校情、校纪校规和所学专业介绍等方面,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院(系)、专业的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学习方法、人际沟通、生活技能、社会需求、职业规划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即使有些学校对这些问题有所提及,但也不深入,造成学生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另外,随着90后新生大规模进入高校,入学教育对象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但入学教育内容却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没有针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不能真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四)入学教育形式单一,手段陈旧
当前,高校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专题讲座、分班授课、开报告会、印发宣传资料、观看电教片等,内容主要是介绍学校情况、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专业特色等内容,没有将新生入学教育与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而当前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不同,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他们角色转换的进程和开展入学教育的效果。
(五)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很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虽然完成了教育任务,但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调查发现,经过入学教育后,新生对专业课了解并不多,对大学考试和考核方法只是一知半解,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了解不深,很少接受过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是勉强适应,在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大部学生对入学教育感到不是很满意。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
二、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新生入学教育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投入
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下放到二级学院或系部进行,且主要由学生辅导员或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来完成,人员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专家型人才或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而新生入学教育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基础,对大学生大学的学习生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统一认识,整体部署。然而,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却没有全员育人的意识,学校在安排工作时不能做到全盘考虑、整体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不能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而是把入学教育看作为单纯的学生工作,具体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实施,这就使得原本全校的“一盘棋”成了学生工作者的“独角戏”。
(二)工作应付了事,不注重效果
很多高校在入学教育中只是为了让人明白学校已经开展过新生入学教育,而对教育的效果如何却很少过问,缺乏应有的关心,更不会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为了应付了事,至于这样的入学教育会不会因为教育时间过于集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使效果大打折扣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去考虑。因为入学教育“做得怎么样”,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较长时期内都不易显现出来,而且没有人进行考核,而 “做没做”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只要集中一个较短的时间把这个任务完成,让人觉得“已经做了”,就万事大吉,教育的效果却往往被忽略。
(三)对入学教育目标不够重视,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应该通过安全教育、生活适应教育、个人成长教育、专业教育、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使新生掌握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了解校园常见骗局,了解防盗的基本做法;熟悉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懂得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了解学校附近的公共交通路线;掌握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方法和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懂得如何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明白参加学生社团的利弊及应对方式;懂得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及娱乐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以及就业前景、师资力量;了解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杰出校友以及学校学生手册上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应对常见的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懂得性健康的基本常识等。然而,一些大学在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时,只注重时间和内容,导致师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内容,不考虑或不重视教育的重点和最终应该达成的教育目标,更谈不上对教育目标进行考核检查。
(四)教育手段的运用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面对刚入学的大学生,教育者应该运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充满信心。而相当多的学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侧重于传统的语言说教方法,教育手段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学生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学习气氛不活跃。这不仅与大学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而且不利于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
(五)只注重入学教育过程,对结果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的入学教育结束后并没有相应的部门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且缺乏评估标准。对进行入教育的教师而言,没有针对入学教育效果进行测评的机制约束,教师可以自行安排上课的内容和方式,对上课的效果缺乏深入的考虑。对学生而言,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也没有任何考评方式,这导致学生在对待入学教育上产生消极心理,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最终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2] 李丽,符涛.“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途径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4).
[3] 张龙,叶之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体系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0(5).
[4] 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11).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