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5-05-30 07:32王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贫困生就业

王乐

内容摘要:由于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原来被家长关心和学生烦恼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状况已有了较大改观。与此同时,就业难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据调查,我国每年将有近万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贫困大学生在签约时间上相对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较为落后,签约率较低,在择业岗位上偏差与差距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 就业 社会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

1.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相对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大量的需求存在矛盾,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各机关团体面临着机构精简,人员竞争压力,接受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获得较大利润和提高生产效率,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受到影响,就业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担心的。

2.贫困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偏低

贫困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少于当地的平均年收入,而且其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由于家中条件较为困难,入学后大多数只能通过勤工俭学解决日常的花销问题,一部分学生在性格上容易产生自卑感,易遭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不好的心态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与就业。即便一些学生选择了从基层做起,但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基层的收入非常少,社会关系朋友圈及金钱的支持较少,想要早日致富提高社会地位,难度较大。加之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特长少,实践创新能力较差。这些更加加剧了贫困生难以就业的程度

3.贫困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

大多数贫困生由于上学期间已经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毕业后更希望希望到大型城市、大型企业、政府机关,工资要求高、工作相对轻松、生活舒适。不愿到基层去,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因为他们不希望回到以前贫穷的生活。但往往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几率明显小于非贫困生,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职业稳定性方面要求较低,他们更加偏向到机制比较灵活的外企,而贫困生经济状况不佳,更倾向于到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

二.用心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

1.情感支持、提高贫困生就业信心

高校思想工作者针对毕业生包括贫困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要对其开展深入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情感上的互动,调节学生情绪激发正能量,积极引导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摆平就业心态,引导学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活到西部边疆和基层去施展才华与能力;要树立全方位、多通道的创新就业观。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这样将有利于毕业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突破障碍、优化贫困生就业服务

完善贫困生就业保障机制,努力寻找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力量支持的整体综合力量,加强各支持主体之间互动与信息交换,完善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的合作机制,快速建立系统的贫困生就业资助制度。高校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树立成功榜样,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为贫困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就业指导课程、就业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贫困生明确职业目标,通过进行就业模拟训练、求职点评大赛等活动积累实战经验和快速应变能力,构建用人单位供需平台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切实真诚的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

3.改善环境、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生活的调和剂。努力加强校园文化的活动平台建设,鼓励贫困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提高贫困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人际交往课程建设,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课程实训等指导其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使他们善于运用人际关系网改善与服务自己的生活。

关注支持贫困大学生就业,让学生不为就业烦恼,是高校"扶贫工程"最为重要的一项环节,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也必将会影响中华民族的现在与未来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高校通过“绿色通道”保证贫困生能获得优良的资源,保证贫困生安心学习没有退学现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勇敢的走出校门面向社会。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贫困生就业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