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林
文字的产生,往往是“感于情,发乎声,图于形,达其意”的。汉字的字音,字形为“表情达意”而生,也必然为更好地“表情达意”而永远存在下去。除非汉民族永远的消失。
古老的大汉民族从远古时期的高崖喊山、呼朋逐鹿到语言的产生,从结绳记事、画形赋义到汉字的产生,从刻骨刳龟到篆、隶、楷、草、行,汉字迷人的线条、优美的音韵以及它被赋予的多姿多彩的意蕴横亘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始终。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从2013年开始,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中延续了30多年的字音、字形题却被粗暴地删除了。这实在是一件令人费解和痛惜的事情。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薪尽火传、生生不息,恰恰在于圣哲先贤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从而使我国辞书浩瀚、古籍盈赡。汉字毁弃,则中华民族危机四伏;汉字不朽,则中华民族精神永存!
“国无辞书,行之不远;欲灭其国,先亡其史。”70多年前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对我国东本地区的人民推行了焚烧中国书籍,强迫学习日语的“奴化教育”。日本对中国奴化教育的实质就是摧毁中国人的精神,叫中国人甘心情愿地被奴役,忘记祖宗。其结果必然是割裂甚至毁灭中国历史,最后灭亡中国。而现在,我们却要自己“毁灭”我们的文字。高考作为当今教育的指挥大棒,如果在试题中不再考察字音、字形,那么势必会导致青少年出于功利心理而疏于写字,懒于解字,惰于朗读。其恶果不堪设想!
汉字之美,在于形,如龙翔凤翥,婀娜多姿;汉字之美,在于音,如莺歌鹤鸣,余音绕梁;汉字之美,在于义,如金桔玉橙,里蕴悠长。
汉字之美,音、形、义缺一不可。字音、字形出题模式不能取消,理由如下。
一、字音、字形是汉语的重要特征,而汉语则是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
离开了这个特征,中华民族将如同空中楼阁、水中浮萍。中华民族的根在汉字,中华民族的源在汉语,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于汉字、汉语的博大精深。那每一根线条都是祖先的灵魂,每一处笔画都蕴含着美丽的故事。
上个世纪之初,一些“汉语圈”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出于民族自觉或被殖民的原因,发起了废除汉语,主张采用本民族的表音文字的运动。除日语中还保留了部分汉字外,汉字在其他几个国家几乎全部被废除。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继而钱玄同、鲁迅、胡适、陈独秀等学界泰斗先后提出了“废除汉字”的主张。国民党政府也曾提出过汉字改革方案,但最终“无疾而终”。新中国成立后,汉字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清洗”。尤其是1977年12月公布的1978年7月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居然将好多汉字简化得只剩下了偏旁部首。在全国人民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中,文革中的这一错误决定终于废止。
现在看来,汉字被粗暴地变成拼音字母或偏旁是荒唐可笑的。始作俑者“不顾文字发展的规律,强制废止传统正体汉字,将非正式的民间俗体升格为正式字体,劳民伤财,割断了历史,搅乱了文化秩序,造成了历史断层。汉字简化运动实质上是一个文化浅陋者,对全民族文化实行的一场强制性的媚俗整容”。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东南亚诸国废止汉字纯粹是为了 “去汉化”或者“去中国化”,彻底摆脱对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依赖,从而保证本民族的所谓纯正性或脱离中国附庸国的地位。而我们中国人自己如果舍弃了汉字的字音、字形,那就是自掘坟墓!
二、高考考察字音,字形是祖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需要。
迄今为止,祖国的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大陆与台湾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同种同文。“同文”就是拥有共同的文字和文化。当今世界既多级异变又异中趋同,国与国之间的最大差别已经不仅仅是地域、种族的差别,更主要的是思想、理念的差别。如果大陆人民与台湾人民始终保持了“同文”,那么两岸人民就永远存在了交流的基础,就会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尽量趋同。这种思想上的趋同必然最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交融。两岸能否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归根到底还是两岸人民自己的事情。如果两岸人民真能血浓于水、亲成一家,那么祖国统一指日可待。
而我们又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祖国大陆现在使用的是简体汉字,而香港、澳门、台湾流行的却是繁体汉字。由此可见,高考字音、字形题不但应该继续保留,而且还应该逐步地恢复和增加对繁体字的考察。
三、高考考察字音,字形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普通话的水平高低不仅关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区域间的商业运作、经济发展,更关乎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沟通、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字音、字形作为普通话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使命。国家要想更好地推广普通话,就必须将高考字音、字形题进行到底。
四、高考考察字音,字形是青少年的书写现状决定的。
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学校是不专门开书法课的,有的学校即使有书法课也是形同虚设,只是应付检查的装饰而已。于是“提笔忘字”“粗制滥造”“错字横行”“白字连篇”……早已成为当今很多青少年的书写顽症。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大行其市也在客观上对汉字书写和读音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写字不如打字”“手写不如打印”等思想也逐渐在青少年中形成共识。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家再不用高考的杠杆进行有效地引导,那么除了专业人士,谁还会去书写和研究汉字呢?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有关部门似乎也意识到了“汉字的危机”, 一些汉字类节目几乎史无前例地登上了荧屏。诸如央视科技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湖南卫视推出的《汉字英雄》节目,都令国人耳目一新,给观众留下了振聋发聩的印象。在这样的喜人形势下,我强烈地呼吁国家考试部门尽快将字音、字形题重归高考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