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2015-05-30 22:01:32林中青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志愿服务

【摘 要】志愿服务是医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也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实践经验,对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素质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志愿服务是医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也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能够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实践经验,对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素质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一、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及特点

(一)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内容

医学生志愿者是大学生志愿者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因医学专业优势,医学生除了参加一般志愿服务外,还可凭借自身医学专业知识,开展相应的活动。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有:

一般志愿服务活动。一般志愿活动主要指剔除专业性比较强之外的志愿活动。如重要会议的礼仪接待、大型体育赛事工作人员等。一般性志愿服务活动对专业要求不高,医学生中以低年级学生参与居多。

支教、支医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的以学生利用自己寒暑假时间、实习时间,深入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志愿这些地方的医疗、教育事业。

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和团体心理辅导。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参与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和团体心理辅导志愿服务活动。如2010年南平郑民生在学校门口杀害8名小学生,福建医科大学心理学专业师生赴南平对受害者的同学亲人进行心理疏导。

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志愿服务活动,对参加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志愿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参加应急救援志愿活动的医学生以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

农村、社区义诊活动。农村、社区义诊活动,是医学生最常见、参加人数最多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义诊活动受季节、时间限制较小,很多医学生到医疗较不发达的农村、社区提供医疗服务。但受诊疗器械限制,义诊内容以常见病为主。

医疗健康知识咨询、宣传活动。要求志愿者具有较专业的医学知识,如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常见病和传染病流行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讲等。

(二)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特点

一是专业性强。专业性强是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最突出的特点。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训练是不能够治病救人。医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运用其医学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服务,是其与其他学科学生最大区别。

二是内涵丰富。受社会急功近利思想影响,很多部门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如有的部门大张旗鼓搞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启动仪式,而实际没什么内容,志愿服务存在走过场现象。医学生志愿服务,由于服务对象明确,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又为服务对象所急需的,因而开展的志愿服务内涵更为丰富。

三是志愿精神与医学专业精神结合紧密。志愿精神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他人、社会的无私奉献。医生所需具备的专业精神核心也是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医生对患者充满人道主义关怀,对生命充满敬畏,尊重病人。志愿精神与医生专业精神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医学生更多接受专业精神训练,提高医德。

二、医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对医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活动是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能够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习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志愿服务通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契合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志愿服务有利于医学生志愿者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抵御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有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医生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中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医学院校是医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对于医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爱心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体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医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基于医学生对于公共生活的不断体验和参与中形成的。医学志愿服务活动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提供了绝佳的道德实践机会。志愿服务的过程较少受到金钱、权势的干扰和影响,行为动机单纯,是医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特别有利于处于青年时期的医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医生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医学生志愿者通过直接投身社会事业,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命的理解,丰富了社会阅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责任和奉献精神。

(三)有利于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能力需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才能养成。志愿服务能够强化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磨练他们的意志。通过志愿服务,可以使医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可以促使医学生们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身,奉献社会。

(四)有助于医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医学志愿服务往往要求志愿者具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义诊、紧急救援、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等。这些志愿服务可以使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可以促使他们回到课堂后不断地学习解决难题。医学生志愿者在参加医学志愿服务活动时可以充分感受到实践对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志愿服务活动是医学生步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志愿服务培养了医学生的亲和力和服务意识,有利于树立医生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医患冲突问题的解决。

志愿服务活动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平台。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得成功,要求从活动的策划、志愿者的招募、服务现场的组织应变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改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要求组办方要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和经验。志愿者们通过参与其中,无形中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协调应变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艺,张根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志愿服务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邱丹丹.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创新,2011(3).

[3]黄晓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管理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5月.

作者简介:

林中青(1983~),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福建医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2014SZ017)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志愿服务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未来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0:57:39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8:28:51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师道·教研(2016年7期)2016-12-14 12:00:06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15:57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6:07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58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