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儿童文学作品再读”选修课的研究

2015-05-30 07:08黄海燕
成才之路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阅读

黄海燕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的开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正确理解“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教师从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三方面对儿童文学作品再读选修课的开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课程价值;课程目标;内容与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100-01

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儿童文学作品再读这一选修课程的开设涵盖了“诗歌与散文”和“小说与戏剧”两大方面,属于语文课程范畴。另外,从选修课程的类型来看,该课程属于知识拓展类,为达到衔接深化拓宽必修知识的教学目的。下面,我就儿童文学作品再读这一选修课程开发进行研究。

一、课程价值

将选修课程的名称定为“怀赤诚之心 忆纯真童年 品幼时读物 悟人生智慧——儿童文学作品再读”。

童年,是人生历程中最为珍贵的一段时光。童年读物于每个人意义非凡,我们在这阅读起步中感知文字的神奇力量,感受世界的五彩缤纷,感悟故事的背后深意。这些文字带来的感动珍藏在记忆的深处,平日没有显露,但它们会在某一瞬间涌现在我们的心头。因为潜移默化之中,童年时期的阅读经历如同潜意识的暗流涌动在心灵深处。儿童教育研究者萧愚提出一种看法,即一生的基础在于小学时的阅读。可见,童年时期的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当下的高中生行走在青春道路之上,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同时也有伤感忧愁、迷惘孤独。曾经的赤诚之心暂时被遗忘在某一个角落,发现儿时的纯真不再,于是,怀念童年便成了高中生心灵感冒时的良药。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快乐原则、幻想品格、诗意境界和游戏精神依旧能与高中生的精神和心灵相契合。另外,童年时的阅读属于内隐学习,长期积累之后便能达到一种“厚积薄发”的状态。而高中时期极有可能成为其“薄发”之时。

高中生所处的成长时期和心理特点使得本选修课程有吸引学生的可能性——把握学生的心理,掌握学习的兴趣点。

文学作品常读常新。当高中生拿起幼时阅读的故事时,因为阶段的不同,因为经历的丰富,因为见识的增长,再读儿童文学作品时必然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另外,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象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儿童,也包括成人。看似通俗浅显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成人的阅读视角中有另一番景象。当然,与成人相比,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尚浅,但他们处于半成人状态之中,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接近成人,再加上高中生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能力可使其更加深入地透过表面探究内在,因此对儿童文学的再读能提高高中生的鉴赏品析和探究思考能力。

二、课程目标

首先,培养能力。与所有文学类文本一样,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肩负着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任。

其次,训练思维。与幼时读儿童文学作品不同,高中生阅读这类作品的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到较高级的思维去探讨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的内容,需要以探究和质疑的思维去研读文本。具体地说,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尤为重要,也就是对思维的发散性和聚合性有所要求。所以,在该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需侧重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即提高思维的发散能力。另外,也需要训练他们的概括综合思维,锻炼思维的聚合能力。

再次,熏陶情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带给学生的情感熏陶有其独特之处,“不论作品写的是儿童还是成人, 描绘的是现实生活还是幻想,到处都可以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一种对生活的喜悦”。

高中生的心理世界是敏感的,特别容易成为忧郁的俘虏。当他们重拾儿童文学作品时,这种欢快明朗的情绪能给他们的心灵注入一缕缕阳光。这对于高中生的成长而言,无疑是一剂神奇的心灵鸡汤。另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为高中生陶冶情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题材涉及生命、幸福、人性、亲情等方面,这些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最后,帮助写作。文本类作品的语言规范有表现力,情感意蕴丰富,形象生动具体,构思独具匠心,行文流畅清晰,儿童文学类作品也如此。学生本已具备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较为强烈的表达意识,再加上一定程度的模仿与运用,因此可尝试着让他们创造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儿童文学中的小说创作。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内容编排:按照文学分类的“四分法”将儿童文学作品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部分,又因为该类作品自身的特殊性,将诗歌部分分为儿歌和儿童诗,将小说部分再细分为童话和小说。这一分类参照《少年儿童文学作品选》一书的编排方式。另外,每一部分的内容包括精读和略读文章、相应的儿童文学理论和写作实践。这一微观的编排是参照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一书。

活动方式:文本细读、以读促写。

(1)读。①初读。注重学生的原生阅读体验。即在无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就文本感悟方面畅所欲言。②再读。为学生提供指导,即课堂师生交流指导和书面材料鉴借学习。③精读。要求学生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并形成文字。最后以文学沙龙的方式展开阅读体验交流活动。

(2)写。鉴赏点评写作和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尝试。两者视具体情况采用面批和互批的方式展开。

参考文献:

[1]蔡伟.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其南.写给春天的文学——试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3(03).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阅读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泰勒的课程目标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