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中运动技能教学的思考

2015-05-30 12:08:04汤卫东
成才之路 2015年6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兴趣激发主体性

汤卫东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要有适当的运动量,即运动负荷;二是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即注重兴趣的激发;三是要有明确的技能传授,即学习运动知识。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运动负荷;兴趣激发;技能传授;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53-01

【背景说明】新课程改革让我们这些一线体育教师总是很茫然,因为来自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实在太多了。如刚刚集体学习了这一位专家的发言,感受到模仿尝试教学的冲动,转眼间又被另外的一位权威所蛊惑……到底我们的教学实践围绕着前进的方向在哪里?有一段时间我们确实处在一种很模糊的阶段。作为体育教师,肯定是既想让学生学好技能,又想让学生玩得开心。当我们关注其中一方面时,另外一方面就会被忽视;当我们忽视技能时,学生只会是玩得很开心;当我们忽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注重传习技术技能的时候,课堂就变得没有生机与活力。难道学生一定要学到什么吗?开心点上课不好吗?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旋转着。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运动技能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在这期间有着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让大家目不暇接,只能走马观花地欣赏。一直争论的核心是“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并有从“淡化运动技能”到“淡化竞技性运动技能”的迹象。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案例描述】这学期初我们进行了学校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要求每个教师上一堂体育特色展示课,原则上是教学内容都必须要围绕“运动技能的学习”展开。因为条件的宽松和目标简单,每个参评教师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在技能教学展示上百花齐放。教学内容有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有跳远、有体操类的鱼跃前滚翻等。各个教师在教学上根据不同的年级展现着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这样的教研课,让我们更加直观明白了运动技能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让我们能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不是教师的基本功不行,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学习,而是教师没有把握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的运动负荷,没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加展示的教师教学反思中,暴露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在技能达成度上的要求太高了,都是拿标准的要求来对待普通的学生,这有点矫枉过正的感觉。

【案例分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刻体会到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可以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学生只有学习了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真正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可以肯定的是,运动技能一定是要学习的。那么学习技能后对学生将来的意义呢?运动技能的学习,会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他们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让学生掌握好那些被确认为具有“现在”和“未来”两方面价值的运动技能,无疑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虽然我们明确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不喜欢枯燥的技能学习,喜欢自己去运动。如果我们一味地逼迫学生进行练习,长期下来学生对体育是没有兴趣的。这是因为我们对学生掌握技能的要求太高了,老是拿培养运动员的要求来要求普通的学生。之所以以前学生常说“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技能学习”,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更要加强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合理设计。

技能学习是要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但在技能达成度上应该降低要求,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就可以了。教学设计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反复练习,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不能够吸引学生,因此我们要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我们还需要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创新拓展教学模式、成功体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才能使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只有明确目标,师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协调一致,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学目标既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对一堂体育课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检查教师的上课能力和水平。首先我们看的是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组织是否严密、讲解是否清楚、示范是否准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这些方面无可非议。但教师重视的只是示范、讲解,强调的是学生“跟我做”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在体育课上究竟学到些什么、体验到什么,对这一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等,一些体育教师从不会去过问。这种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得以体现。以前,我们的体育教师都比较偏重于传授各种成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试图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也一直注重学生模仿各种动作技能,这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均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主动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是否被诱发,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才能使他们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蔡爱东.关于对体育课有效运动技能教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0(S2).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兴趣激发主体性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体育选项课实施健身运动计划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43:20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0:40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41:58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6:00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21: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