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统战工作创新探究

2015-05-30 19:04:41周伊含王振丰
理论观察 2015年8期
关键词:统战工作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周伊含 王振丰

[摘 要]高职院校统战工作存在着沿袭本科院校统战工作研究思路与模式的问题。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若要想用统战法宝有效整合校企双方相关力量以达到办好高职教育的目的,则其自身必须在统战的思维、范围与对象、模式与形式、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校企合作;统战工作;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140 — 02

关于高校(包含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研究,CNKI主题搜索显示,各高校及相关研究者已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来看,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本科学校在该主题的研究上成果相对丰富而略成体系,而高职院校在该主题的研究上则还处于初始阶段,基本上还在沿袭本科院校的统战工作研究思路与模式;二是无论是本科学校还是高职院校,它们的统战思想都还不够开放、视域也还不够宽广,统战工作(对象)仅看到了校内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校外。在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理念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职院校若要整合调动校内及校外合作企业中的相关人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则创新开展统战工作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由是,本文议题产生,而下文是对其探究的展开。

一、高职院校统战工作思维创新

国内外几十年的高职办学实践经验表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在此背景下,面对如何整合调动高职院校内外各方力量以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课题,学界从多学科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进行了探讨,结果大体可归结为两类:一是在整合调动高职院校内部力量上主张运用统战法宝以达到全员育人的功效;二是在整合调动高职院校外部力量上主张运用一些平台(诸如行业协会、校友会、校企合作理事会、职教集团等)以达到合力办学的功效。两类探讨各自平行发展,互不交叉,呈现出高职力量整合上的“两张皮”现象,即,第一类探讨可以纳入统战思维,而第二类探讨却不被纳入统战思维。而事实上,上述两类探讨完全可以在统一的统战思维模式下合并讨论。基于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统战工作不能再沿袭本科院校统战工作的巣臼——就统战而谈统战、就校内而谈统战,而应该形成具有自身职业特色的统战思维与思路,即,既要在校内谈统战,也要在校外谈统战,既要对校内的无党非党人士谈统战,也要对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内外人士谈统战,统战部门要搞统战,非统战部门也要参与统战工作。总之,高职院校统战工作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职业特色和合作对象特点来开展,要善于并敢于突破常规、推陈出新。

二、高职院校统战工作范围与对象创新

统战的本质是团结、联合、统一。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语境下,统战内部与统战外部的第三方社会(政治)力量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对抗与斗争关系,两者遵循零和博弈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时空环境和背景下,统战工作虽然还在延续和发挥着它既有的功能和作用,但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已不再针对第三方势力而存在,其功能和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引导行为、协调关系、促进发展上,〔1〕而非针对第三方势力的对抗与斗争上。循着这一变化,国内相当一部分科研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统战工作范围与对象实际上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但遗憾的是,由于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滞后,致使许多单位和团体在实践中并没有及时地对其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在这一点上,国内的高校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例如,按照《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基本上重叠一致,主要被限定在高校内部的四类人群中,分别为: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名人遗孀、后裔等。〔2〕〔3〕而这与真实情况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事实上,除了上述四类人群需要被纳入统战范围和对象之外,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大量的来自校外合作企业的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兼职人才,这些人在促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发展等过程中都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也需要且理应被纳入到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基于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的范围可以由校内扩展到校外,统战工作的对象可以由校内的四类人群扩展到校内外的五类人群(包含那些来自校外合作单位的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兼职人才)。

三、高职院校统战工作模式与形式创新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但其工作模式基本上都遵循和保持着由党的统战部门直接主导的行政管理格局,其工作形式一般采用座谈、论坛、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联谊、交友等。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身上,在我国的各级各类高校身上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而言,考虑到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统战工作采取由党的统战部门直接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形式是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的。对我国的各级各类高校而言,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未进入大众化、职业化改革以前,在高职院校的企业兼职教师数还未达到在校教师总数的10%、校企合作还未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常态之前,考虑到我国高校的附属性质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统战工作采用由高校的党的统战部门直接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形式也是有理可据的。但是,当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职业化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企业兼职教师数已经达到在校教师总数的10%-50%、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常态时,要充分整合调动各方力量,高校统战工作僅仅采用由高校的党的统战部门直接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形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要了。此时的高校统战工作还需要采用一种由高校的党的统战部门间接主导的专业合作与协调的模式与形式,即高校的统战部门通过灵活运用统战政策和策略间接地将合作企业的统战对象交由高校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以合作与协调为组织基调和原则的部门去统筹联系的模式与形式。行文至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的模式已经非常清晰:一种是传统的统战部门直接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一种是统战部门间接主导的专业合作与协调模式。至于统战形式,笔者认为除了由统战部门直接主导的传统统战工作形式以外,高职院校统战工作还可以通过采用基于专业合作与协调模式基础上的诸如校企联合成立科研(技术、项目)攻关团队、共建实训生产基地、联办专业工作室(公司)等创新形式来开展。

四、高职院校统战工作机制创新

机制的建立,一要靠体制,二要靠政策和制度,三要靠一定的方式方法及策略。就统战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程度而言,国内有关高校(含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表明,高职院校的统战工作机制从总体上要滞后于本科高校的统战工作机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同时受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统战部门的设立上就存在着一部分高职院校设有统战部、大部分高职院校没设统战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若想在统战工作机制上取得突破和超越,它就必须得创新。那么,该如何创新呢?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统战思维与思路的转变、统战工作范围与对象的扩展、统战工作模式与形式的创新等实际情况,同时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对“探索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以及“高校统战工作要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重点”的具体精神,〔4〕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首先一定要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设置独立的统战部门而不是将其统战职能置于其他部门的监管之下;其次,一定要在吃透中央统战工作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及相关专业系部参加、校企合作相关单位参与的统战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形成开展高职院校(校内外专兼职)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合力;再次,一定要创新统战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平台,诸如校企合作理事会等专业性综合平台,以使统战部门在不宜直接出面接触统战对象的情境下,可以由这些创新组织与协调平台代理行使统战职能;最后,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灵活组织高职院校的校内外专兼职统战工作对象参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生产与服务等,寓统战工作于各类活动之中。上述四点综合在一起,最终便可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统战工作新机制。

〔参 考 文 献〕

〔1〕 吴大兵. 大统战工作的含义及功能探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6):38-41.

〔2〕中央統战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统发〔2004〕62号) 〔EB/OL〕. http://www.bzvtc.com/dangj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8181

〔3〕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EB/OL〕.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703/4495548.html

〔4〕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EB/OL〕.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82142/10993375.html〔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统战工作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8期)2016-09-30 00:31:3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