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氛围的构建策略

2015-05-30 19:31王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语文教师

王密

内容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师善于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在新奇热闹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教学实效的许多不足。文章从现状着眼,重在探讨建构理想课堂氛围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教师 学生 语文 课堂氛围

一.传递情感,叩击学生心灵

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实践表明,情感丰富的教师更能启迪学生思考。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亟需教师的智慧:

首先,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情感派的代表于漪就曾经说:“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本佳作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以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以阎维文唱的《母亲》为背景音乐,饱含感情的导入。动情的言语,旨在为课堂奠定情感基调。当学生进入状态之时,抓住作者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将乳母家生活的艰难与地主家的富裕做对比,将乳母的爱护与家人的冷谈形成对比。这两个鲜明的对比,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由对乳母的同情与怀念,进而产生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情”展开,将诗歌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三方互通共融,创造出一个有“情”有“理”的课堂氛围。

其次,传递情感还要对学生用“情”,这需要教师的神态、体态配合。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列斯总结人接收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出教师的体态和神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语气温和,眼里有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润饰语言,调动课堂氛围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同时能够给学生以有效点拨。鉴于此,提倡从以下方面来提升:

首先,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将这些动人的话语诉之于听觉,应该语速恰当、音量适中、语调和谐;同时,加强遣词造句方面的修养,运用名人名言及修辞手法,力图使文学气息浓厚一些。

其次,授课的语言尽量诙谐幽默。著名教育家维斯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语言寓庄于谐,寓情以理,效果往往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最后,注重文学知识的积累。教师的信手拈来,能吸引学生;教师的文采飞扬,能感染学生。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需要教师适时“亮剑”。

三.创新教法,发掘文本特色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因采用不同的教法,常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创新,摈弃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我们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

以诗歌为例,呆板的翻译,容易局限学生的想象,破坏意境与美感。尝试换一种教法,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交流读后感想。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备课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着手,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上课过程中要转化为学生“认真听讲”,准备做好课上点评。从师生共同备课到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后由教师作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结构零散的文言文,如《论语十二章》,容易讲的枯燥无味。可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教学,在备课时设计好相关问题;上课时可将全班分组,形成竞赛格局;课下对表现优秀的组进行奖励。这种相互竞争,激烈讨论的氛围,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有效得多。

不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设计都要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生命化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这里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者,更是作为完整意义上的生命去体验和创造的。”。新课程理念就强烈反对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真正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快乐起来,思考起来,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军靠.传统教学的弊端与矫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丽芳.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张文质.迷恋人的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