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素红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对于课本上数学内容的掌握,却很少关心学生有没有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为那不是考试内容。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落实“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将所学运用于生活,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 知识传授 生活化 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摒弃传统观念,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意义,更积极地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引入生活素材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生活中每个角落都会有数学问题存在,比如说去超市、商场购物,去银行存取款,交水电费,买菜……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我们经常会遇到,也是经常会忽略的。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从而会觉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如此得紧密。
比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时候,我拿来了一个方便面的包装袋,包装袋上印着——总重量:120克,面饼+配料:117克,面饼:86克。我让学生根据方便面包装袋上印的重量来计算包装袋和配料的重量。很快,学生便根据总重量减去面饼+配料的重量计算出了包装袋的重量——3克,然后根据面饼+配料的重量减去面饼的重量得出了配料重31克。通过这个生活素材的引入,学生既了解了“克”这一重量单位,又训练了计算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改组教材,贴近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的习题、例子,其中一些习题或者例子只是单纯的数字计算,无法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我们便可以将教材进行改组,体现出数学的生活化。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了改组,没有直接呈现题目,而是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有一次,你去商场购物,买了一顶帽子,价格32元,又买了一个玩具,价格68元。售货员开好了票,要去收银台付款,这时你带了340元钱,会怎么付?付完以后你还剩下多少钱?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了解决方案:把两张票一起交给收银员,先计算出两件物品一共需要花费32+68=100元,然后计算所剩的钱340-100=240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营造生活化的氛围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越来越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媒体的优势就是声像图文并茂,更加具体和形象。很多时候,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营造一种更为真实、具体的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氛围,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比如,在《认识小数》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带弟弟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课件第一页出示一个超市的图片,第二页展示的是各种物品的价签。我告诉学生,弟弟不认识价签上的数字,你可以告诉他,并且说出价签上的数字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课件上面出示的物品和价签,一一说出了具体的价格。一节课下来,学生仿佛置身于超市,调动起了平时去超市时的经验,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了起来,使所学知识回归生活,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练习形式生活化,架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
数学的教学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学以致用”,也就是将所学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学”与“用”之间必须要架设桥梁。在课后练习环节,我们完全可以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架设学与用的桥梁,使学生通过解决课后练习中的生活化问题,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長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以及门窗和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比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我要求学生把家里的水表和电表抄录下来,计算本月家里水表和电表所走的度数。通过抄录,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学会了计算用水量和用电量,他们以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强化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引入生活素材、改组教材,贴近生活、利用多媒体营造生活化氛围、练习形式生活化,架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生活化认识,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罗海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陈璐.浅论数学生活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J].金田,2013(2).
[3]缪亚红.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1).
[4]童立新.浅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2(8).
[5]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7).
[6]王玉清.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J].新课程:下,2012(1).
[7]罗新兵,李晶.数学生活化的含义与功能及其情境标准[J].数学教育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