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勇
摘要: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数量虽然不多,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悠久的诗歌文化,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因此,提高古诗教学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本文中谈谈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的方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比较侧重于字词、句段教学。但是,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古诗教学,虽然古诗在教材中数量不多,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古诗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古诗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直以来,“读”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和思想情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材料,要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内涵,重要的一步就是反复诵读。但是,很多学生认为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就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诵读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他们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体会古诗中隐藏的情感、描绘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共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配乐诵读、表演诵读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掌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声调,进而体悟到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我常让学生在诵读古诗时手脚并用,一边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歌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一边诵读古诗一边手舞足蹈呢?这种和着均匀的节奏、和谐的音乐进行的诵读,能够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而体会古诗的深层含义,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古诗的韵味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场景中获得生动形象、丰富具体的知识,同时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古诗的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更深刻的认知。
(一)直观展示古诗的意境
小学生的年纪小,生活阅历有限,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仅凭教师的讲解很难体会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足,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体会到古诗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美。比如,教师在讲解完一首古诗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画,或者配合古典名画和乐曲来营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他们的思维,进而使学生想象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并领悟到其中的意境美。
(二)发挥想象,引导联想
想象和联想都是心理活动,是人们根据已有经验和记忆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加工和改造,进而形成新的意象的过程。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往往配有插图,教师可以通过给插图补充内容的形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将文本与生活相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春晓》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填补“空白”。如让学生想象作者的动作:睁开惺忪的双眼,伸个懒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想象作者看到、听到的情景:花瓣飘落,小鸟鸣叫,空气清新;想象作者的内心活动:昨夜一场风雨,打落了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啊!
三、引导学生领悟古诗中的情感
诗歌是作者寄托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可以说,古诗词的灵魂就是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而要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必须要引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发挥古诗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熏陶和感染学生。
(一)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是客观物象和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機统一体,承载和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抓住作者在诗词中为我们描绘的意象,往往能体味出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在《滁州西涧》中,作者通过幽草、山涧、黄鹂、深树、渡口、孤舟这些意象创设出一个幽寂凄清的意境,抒发了他孤独的感情和无人理解的痛苦。
(二)让学生知晓古诗词中常用的抒情方法
古诗词虽然可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议论抒情,但常见的抒情方法不外乎两种: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感觉和感情抒写出来,像李白的《赠汪伦》最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直接写出他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是古诗词间接抒情最常见的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绘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缘情写景、移情于景在古代诗词中极为常见。比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融情于景,抒写了对秋景的热爱之情。
(三)让学生感知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对比、夸张、想象、虚实相生、点面结合等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虽然没有必要把这些名词术语教给学生,但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教师可对诗歌中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进行适当的点拨:作者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虚写满园的春色,表达出了对万紫千红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几种,古诗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体会,逐步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丘兴文.精心引导,提高古诗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下,2010(6).
[2]赵丽琼.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浅见[J].新课程:小学,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