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 要:前概念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概念形成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对前概念的掌握情况入手,找到思维突破口,展开有效教学。
关键词:前概念 小学数学 思维突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B-003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概念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之前,根据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积累了一部分数学经验,当一个新概念出现时,学生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做出自己的推测,这种前概念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具有干扰和促进作用。教师要以此作为概念学习的起点,从中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前概念?如何根据前概念找到教学的突破口?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展开学情调查,推测前概念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每一个知识都具有迁移性,要想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就要展开实地调查,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了解和掌握学生概念学习的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概念的理解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以此判断学生建构新知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基于此,笔者在调查中设计了三道问题:1.什么叫两条线相交?2.什么叫两条直线垂直?3.什么叫两条直线平行?请你用图示法表示出来。根据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产生了很多歧义。如相交这个概念,学生根据生活中交叉的现象已有表象积累,认为“平行”就是“水平”的,因为里边有一个“平”字;而垂直就是“下垂,向下的”,这种依据生活经验产生的推断,对新知的学习产生了负迁移。另外,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是在图形上建立起来的。他们眼中的平行是与平行四边形有关,垂直是和直角三角形有关。平行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垂直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显然,学生的这种前概念是非常肤浅的。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从中分析,找到学生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则要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找准前概念与原有知识的链接点。
二、展开二轮调查,分析“前概念”
前概念的调查主要放在课前15分钟,不占用上课时间。教师要根据调查进行学情分析,既要从学生的答案中找到差异性和共性,又要进行合理分类,辨别其中的问题。分类的标准,主要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基础作为区分,如对“平行”的调查结果中,有学生认为不相交就是两条直线互不相干,毫无关联,就是平行;也有学生认为平行就是不垂直。根据不同的认识,我将学生的前概念分为四类:1.能够正确描画和表述的;2.画出的平行是一条线;3.画出的平行是一个平行四边形;4.不知道。根据统计分类,我将学生人数与总人数进行统计,记录所占整体的比例。而后做出归因分析。如对“平行”的前概念理解数据中,有31%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就能表示平行,有32%的学生认为,平行就是一条平平的线。由此,笔者从中剖析,学生之所以将平行想成一条平的线,是因为字面中有一个“平”字,学生认为这就是水平;另外,在教学直线时,大多数教师会出示方向不同的三类直线:一类是斜着的;一类是平的;一类是竖直的直线。但都是平的直线,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负迁移,认为平着的直线就是平行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笔者又展开了深度访谈,让学生谈谈自己思考的过程。
三、反思前概念,形成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学情的调查分析,能够从中找到前期的教学问题,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改进,重组和优化教学结构,形成新的教学思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反思之前的教学模式,而且要建构改进的策略。像“平行”这个概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负迁移形成的。那么该设计怎样的教学思路更合理呢?笔者参考了几个版本的教材编排体系,人教版是先安排垂直平行的概念,而后是教授画法。为此,笔者综合了人教版的方法,并根据前概念,从中找到突破口。
学生在学习垂直之前,往往不认为垂直是相交,根据前概念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正确表述垂直的概念,有67%的学生认为垂直就是“一条竖着的直线”,如何才能让学生从中发现错误,并由此比较和分析,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垂直概念呢?由此我在教学中从相交和平行展开教学,将教学结构调整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平行与相交,层次二是垂直与距离,因为有前概念中的“竖直”,我依照此种认知组织材料,顺应学生的思维状态组织教学:出示一组特例,其中有两条线段相交的,是斜着的,其中还有两条直线垂直,但这个垂直并不是呈现水平状态,而是斜着的,这与学生之前认为的竖直有了很大的不同。追问学生:你认为哪个是斜着的,哪个是直的?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可以以此展开探究,这样就能够将前概念中的竖直进行纠正,进而深入理解垂直。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前概念这个教学资源,摸清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思路,调研前概念并进行合理分析,这是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陶纪胜.数学教学是学生体验实践的过程[J].知识窗(教师版),2014,(4).
[2]殷丽霞.数学教学案例中教师问题意识透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6,(5).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