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15-05-19 18:31:15罗慧慧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英语能力高职学生必要性

罗慧慧

【摘要】提升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是适应中国开放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是适应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对高职学生而言,英语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能力 必要性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属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人才的培养也要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兼具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自然成为此类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高职学生是否需要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也常常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作为一名从事高职院多年英语教育的工作者,笔者认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多方面的必要性。

一、适应中国开放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社会的优秀部分。他们必须适应中国社会,跟上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跟3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中国经济的开放度不仅在发展中国家中超前于大多数国家,甚至领先于一些发达国家。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继续保持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位置。而据商务部消息,中国2014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连续保持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第一大国位置。同时对外投资也快速增长,2014年全年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320.5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全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在开放度如此之大的中国,不论内地还是沿海,也不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成为他们经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内容。

对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必须认清的现实。这也是我国党和政府近年来大力扶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因。我国大中型以上企业开放社会和开放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学校发展开放教育和开展开放式教学。高职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是大中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这些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涉外业务,这些企业对中高层员工都有一定程度的英语要求。这也将成为高职学生的重要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与普通农民工劳动力竞争中的优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培养的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种人才必须是能和国际接轨的人才。现实也表明,英语能力强的高职学生在企业中往往能获得更大舞台和发展空间。

二、适应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需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快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也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3年8月15日,由著名经济学者王德禄主持和领导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今年第一期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世界第一产品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制造”产量中位居世界前列的产品,发现在制造业31个门类中,有28个制造业门类的172个“中国制造”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些“第一”的数字还在增加着。但是这些产品的大多数只是在中国加工而已,中国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世界“加工厂”。在以富士康为代表的这些加工厂中,劳动力中的主体是农民工。他们不要求掌握很高的技术水平,更不需要有很强的英语能力。但显然这条路已经渐渐走不通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15年2月8日公布的数据: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04.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出口2002.58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口140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录得贸易顺差600.32亿美元。

中国走出外贸不利形势的唯一出路,就是逐渐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以创新带动出口。2014年中国前六大贸易伙伴中除中国香港(排第二,主要为转口贸易)外,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等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技术、服务和零部件、半成品等。而相反,中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是经过加工后的成品。一方面,随着印度、越南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工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在衰减;而另一方面,继续以传统低成本生产取胜的方式也不利于我国实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转变。之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井”之中,原因恰恰也在于没能很好地完成这个转变。而要完成这个转变,需要满足多方面的条件。从大的方面上说,首先企业必须提升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致力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另一方面劳动力的素质必须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升,即逐渐以经过系统培训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取代简单培训上岗的农民工。科学技术无国界,到目前为止,科学技术一直是西方领先,科学技术著作的语言也以英语为主。因此,高职学生不仅需要学好英语,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核心专业英语能力。

三、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

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必须明白,高职院校是大学,是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大学,不是简单的培训机构;同样的道理,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不是短期培训机构出来的速成生。既然是大学生,当然有其基本要求。

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体现。英语作为今天世界的主流通用语言,自然包含着国际主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跟国际接轨的过程。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是文化的反映,并且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语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也蕴藏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与思维方式。因此,要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不仅要学习该语言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全面学习和了解该国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历史文化等知识。

对高职学生而言,英语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不能为了学而学,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能学到所需要的东西,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成长。具体来说,一是要着重提升他们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应用能力。他们出去之后能与涉外人员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能看懂以英语标示的各种文字和说明。二是提升他们的国际化思维。通过学习,不仅让他们掌握英语这门当今国际社会交流的最主要的语言工具,而且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思维和视野。在开好《大学综合英语》之外,还可开设《英美文化》之类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未来十年的中国: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

[2]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7).

猜你喜欢
英语能力高职学生必要性
高职教育中英语能力培养研究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2:08:29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1:25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5:00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3:33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9:35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42
简谈英语原著阅读对英语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考试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3: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