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摘要】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指导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改进传统教学以词汇学习和语法分析为主的不足之处。掌握语篇的中心思想,段落中心,弄清全文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而准确地获得语篇的整体信息。
【关键词】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使学生又好又快地抓住所读英语文章的整体信息,理解文章的意义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问世以来,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语篇分析是研究比词、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分析文章中的段落、句子的排列、文章中衔接和连贯,是一种与传统阅读教学法不一样的超句法分析。就像Z.S.Harris所指出的,语言是一些意义相关联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是以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词句。文章中各个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英国教学法专家H.G.Windowson也认为语篇是“若干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包括大学专业英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通过英语释义,分析句子中的语法点和词汇用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语篇整体入手,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结合语篇的体裁特征,解剖语篇局部的组织方式,从而在高于句子的层面上,研究语篇的逻辑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使阅读教学更多地集中在“篇”上,少集中在“词”和“句”上。这种阅读手段的好处是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的其它知识。作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语篇分析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英语阅读和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外语教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和教师对外语阅读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外语阅读理解的理论和讨论也越来越深入。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猜测游戏。传统的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作者通过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如果读者要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弄懂这些文字符号及语法规则,即解码。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习词义,释义单句和分析语法,通过单句释义弄懂句中词汇、短语、句子,最后才是语篇的意义。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往往成为词汇教学,句法教学或是语法教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图视理论和背景知识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这种理论认为读者应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读者无需要逐词逐句地分析句法语法,而是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和情感,抓住文章中的有用信息来理解整个文章的意义。到了八十年代。“相互式阅读理论”得以提出,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对文章整体理解的需求。这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同文章中的信息的互动过程。总之,阅读是读者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阅读理解和读者本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关,它是读者本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章信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阅读的环境在阅读中也发挥着作用。
笔者多年从事大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着的问题。众所周知影响阅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在阅读材料非常难,词汇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学生阅读出现困难,这是正常的。但是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一篇文章中没有什么生词,每个单句也不难,学生可以流利地读完文章,但读后却不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甚至不知道文章在说什么。笔者反复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单个的词句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读完后一部分就记不清前一部分讲了什么,对文章的理解只是些脱节的片断。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造成的。传统的阅读过多地看重句子,把句子看成是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通过英语释义分析其中的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及过度地分析语法点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语法和词汇上,处于被动阅读地位,因而缺乏深层理解力和想像力,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而语篇是具有完整意义和情节的有机整体。语篇分析法阅读方法打破了传统纯语法和句本位的模式,主张将语言学习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完整的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文化、熟悉背景知识、掌握语篇意义所依赖的语境、预测文章内容的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是真正地从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得信息的思维活动。语境是指语言活动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所处的背景。语篇和语境相互依存。离开限定的语境就无法理解语篇中的词语句子,更无法明确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的介绍,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可就标题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也可以列出所读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使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语境而猜测将要阅读的内容。心理语言学将阅读过程视为“预测—推理—证实”的知识转换过程。背景知识介绍及内容预测有助于启发并改善学生已有的构思图式,使他们对阅读材料作好知识上、心理上和语言上的准备,并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章内容相互作用,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交流,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吴景荣编写的《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下册第一课Then and Now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知识,课上就其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内容就会有预测,读起来也就会有更透彻的理解。
2.掌握主题句。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因为中心思想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首先找出全文的主题句。这就为掌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奠定了基础。段落组成文章。英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在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作者会用一个主题句点明该段落的主题。而段落的主题句就是段落的核心,主题句有时出现在段首,有时在段末,有时在段中。教师可以用提问式和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寻找主题句的方法,理解各段落的主要思想。例如,在学习《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中的 What Use Is Philosophy?一课时,笔者首先启发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然后启发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这样学生不仅对全文有了基本的把握也掌握了每个段落的段旨,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了。因此,在阅读中找出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各段落的主题句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
3.弄清逻辑关系与衔接。为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除了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和分析语篇主题及段落主题外,教师还可对文章的外部层次及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宏观上的整体感知及作者所使用的布局特征。任何语篇的结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为一定的写作目的服务的。分析语篇结构就是掌握语篇的发展模式、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它们在语义上是相互连贯的。这种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得以实现。衔接手段包括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逻辑关系语。这些衔接手段是连句成段,连段成章的主要途径。语法手段包括关联性词语、连接性词语、照应、重复、替代和省略等。词汇手段包括关键词重复、同义或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逻辑关系语表现了语篇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和发展,也构成语篇的主要脉络和走向。要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语篇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篇衔接语的敏感和掌握。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弄清语篇中的逻辑关系与衔接,掌握承担语义联络作用的词和词组,注意它们在上下文中所起到的起承转合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语篇分析指导的阅读教学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而且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传授给学生。以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篇分析的方法能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内容,摸清作者的思维脉络,了解作者为表达思想而使用的语篇结构形式,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从整体上理解文章,获得所阅读文章的最完整信息,真正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 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2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2]Francoise, G.1981.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Taylor, B.M, Graves, M.F & Brook, P.2000.Reading for Meaning[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