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霞
摘 要:参加一些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时发现,许多教师对备课非常重视,大家都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让我找到了共鸣。但是在听一些教师介绍自己好的备课经验时,总能发现老师们更多关注的是教材和教法,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研究。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所以笔者觉得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体差异等都应该考虑到,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更有效,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是以学定教的道理。
关键词:备课 备学生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B-0018-02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效果。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往,老师们备课注重对教材的挖掘、对教法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备课时还要细致周到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学定教,“备学生”是备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备课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备学生的学习期待,即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自然事半功倍。所以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考虑本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些知识可以引发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如《中彩那天》一文,内容其实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基本就能体会到,所以课堂上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方法恐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不如采用一个辩论会的形式,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试着互相驳一驳对方的说法,学生肯定非常乐于参加,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备学生的学习前提,即已有基础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教师每备一节课都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让每一节课都能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体现一个层层深入、节节升高的知识学习过程。反过来,如果不了解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已有知识,我们的课堂要么不够深入,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么就拔得太高,让学生难以接受,这正是我们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道理。例如习作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由会写到写精彩逐步提高,因为作文教学时间太有限了。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是写让我们感动的事,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能完整地写清楚一件事,能分清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一个基础,这次课堂指导时就重在指导选材和如何把事情写具体,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如果学生还不能完整地按六要素把事情写清楚,那就更别谈写具体、写精彩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三、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
在备好学生学习前提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更应当考虑学生在本节课上可以学到哪些学习方法。课堂上对学法的指导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所以语文课也承载着让学生学到方法的重要任务。因此,每一节课上,都应当有学法的指导,当然这在备课时就要加以考虑,遇到某一类型的文章,要教给学生这样的文章要如何去阅读去理解,并时常进行总结。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就是一块很好的阵地,在这部分内容中,老师可以领着学生在交流读书体会的同时总结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就提高了。
四、备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多种预设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来源于平时的观察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但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一、二年级采用的教学策略到了三、四年级就不一定适合,对于这个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到了另一个班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有时要多预设几种情况,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要如何引导,都要在备课时考虑周全。尤其是借班上课的时候,因为面对的不是自己了解的学生,更应该在备课时多设计一些灵活机动的教学环节,应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当然这样设计的前提还是钻研教材要深入,调控课堂的教育机制要充足。以前听过一些借班上课的老师的课,总发现有的老师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草草收尾;也有的老师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早早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而无事可做。实际上,如果课前备课时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多准备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下转30页)(上接18页)备课是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假如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个精彩的剧本,教师好比剧作家兼导演,学生是主角。在这个精彩的“剧本”中蕴涵师生的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备课其实就是教师把教材内容和教法都考虑成熟并熟记在心的过程。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所以备课时,教师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不能本末倒置。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思路和过程,力争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