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
摘 要 为了研究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卢勤修订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对江西师范大学的126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45人,女生81人,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学院以及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男女大学生在性别角色的分布上表现出了差异,其中双性化大学生均占了较大比例,其中男生的双性化比例要高于女生。以上结果表明在传统单性化退居其次的今天,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拥有更健康的人际交往水平,成为了一种可以较为理想的性别角色。
关键词 性别角色 双性化 心理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2.089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Role
LIN Junjie
(Education Schoo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role, we adopt the LuQin revision of the Bem gender role scale (BSRI)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s 126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45 boys and 81 girls, from five different college freshman to a senior and four grad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gender roles, including double gender college students accounted for larger proportion, double gender male college student ratio is higher than female.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in traditional playing second fiddle today, a single gender bisexual of gender roles have healthier interpersonal level, can become a kind of ideal of gender roles.
Key words gender role; Androgyny; level of mental health
1 性别角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统的性别角色观一般认为男性和女性分别代表了性别角色的两端,一个人的性别角色即为“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一般提到男性便会提到诸如“奔放的、乐群的、侠义心肠的、胆大的”等词汇,而提到女性便会出现“爱整洁的、有耐心的、文静的”等词汇。①男性化特质通常有利于个人成就的实现,具有工具性特征而女性化特质通常有利于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表达性特征。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贝姆首次提出将性别角色观脱离传统的两性观念,加入双性化的性别角色,跳出了男女单极的窠臼。并认为双性化社会适应水平最好,贝姆在1974年根据受试者自陈是否具有社会赞许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性格特征来评价其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程度,依据此将性别角色分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四个水平,并据此编制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③在贝姆的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一些与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表明,双性化个体比单一性个体在行为的灵活性,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表现较高,④更具有效地压力应对方式。
国内在此领域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中国心理学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性别角色的研究进行关注,迄今,已有近百篇研究或相关论述文章发表。北京大学心理系钱铭怡等人通过加入负性因素的方法编制了更适合中国本土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⑤与此同时,卢勤等人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删除了贝姆量表一些因素负荷量不够理想的词条,使其适合中国大学生。⑥王登峰等也在被试对QZPS 项目评定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确定中国人的性别角色的构成,编制性别角色量表。⑦对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描述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整体分布情况。如2000年钱铭怡研究得出大学生双性化者占27.9%,2004年,卢勤、苏彦捷研究中双性化占31.7%。⑧而付迎春等人通过发放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大学生性别角色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⑨而蔡华俭等人研究发现我们发现中国大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女性化量表的得分比在男性化量表上的得分都要高。这一结果和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是一致的。⑩在杨玲等人关于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中大学生中发现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他们认为 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在庆海涛的性别角色与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贝姆男性量表和贝姆女性量表得分同焦虑状态—特质量表得分都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该研究的结果同贝姆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双性化者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差于男性化个体,因此,我们应鼓励个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接受自身良好特质的同时,多吸收异性的优点,做到双性化的发展。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被试的选取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江西师范大学的13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共计126个有效问卷,其中男生45人,女生81人,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学院,分散自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平均年龄22岁。所有被试均无严重躯体与精神疾病。
2.2 测量工具
大学生性别角色问卷,采用的是卢勤等修订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该量表包括39个测题,14个题目的男性化量表和12个题目的女性化量表,另外还有13个中性题目,其中中性题目不做计分考虑。用中位数分类法将受试者归于不同的性别角色组,男性化和女性化得分都高于中位数的人被划分为双性化型,两个量表上都低于中位数的人被划分为未分化型,在一个量表上得分高,但在另一个量表上得分低的人分别属于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类型。在修订时得到的中位数为:男性化5.00,女性化5.33。
2.3 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将两种测量量表及记分答题纸装订成册,应用统一指导语集体施测,一次完成测试过程。数据均借助于SPSS 17.0软件包进行录入及统计处理。
2.4 男女大学生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男女大学生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表
经卡方检验,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未分化的大学生比例较少。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在性别角色的分布上表现出了差异,其中双性化大学生均占了较大比例,而男大学生的双性化比例要高于女大学生。
3 结果与讨论
事实上从贝姆第一次提出应该跳出男性、女性两极单性化的桎梏开始,社会也开始逐渐关注双性化以及未分化的人群。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许多男性化与女性化杂合的丰富形象,例如贾宝玉的外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就同样带着女性的阴柔色彩,与此相对的就有像花木兰这样充满男性英气的女性形象,中华民族向来包容多元化的性别趋势,这些形象多半深得人心,例如宝玉在《红楼梦》中就是一个人际关系极好的角色,周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更加愿意与之接近,而花木兰身为女儿身在军营中能取得战绩,也证明她在与人交往方面表现的是较为出色的。
在女性独立解放的今天,双性化特质首先在许多逐步走向社会和职场的女性身上得以体现,她们开始变得果敢、坚毅,巾帼不让须眉,与此同时在秉承传统的男性特质的同时,男性也开始趋于更加细腻、包容、温和、耐心。双性化特质让人们更容易取得成功。而早在荣格《原型和集体无意识》中,荣格就男性的女性化和女性的男性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较为闻名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两个原型形象,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其中一个是女性而另一个是男性,所以荣格分别将他们称之为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通常来说这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直存在的,而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正是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的双性化倾向,荣格的研究证明这样的人具有更高的创造性,这也佐证了为何当今社会中成功人士大多具有双性化特质。
而在大学生中,具有双性化特质的同伴在群体中显得更受欢迎和讨人喜欢,一些具有双性化特质的明星也更加讨人喜欢,比如“帅气”的女明星,以及“温柔”的男明星,他们能够满足大学生关于性别角色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引导着大学生自身更具有双性化的特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双性化人群兼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特质,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展现出需要展现的性别角色特质,而单性化的大学生则无法完成这一点,因此双性化大学生能够吸引更广大范围的人群,这种类型的性别角色使得他们更容易融入集体。所以他们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显得更高。人际交往效能感高有助于控制和调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手段和方式,而人际关系在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效能感方面得分更高,与相关领域内双性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焦虑水平较低等结果较为吻合,大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可以通过吸取对立性别的正面特质,由通常单极的单性化走向双性化,不失为一种增强大学生交往自信及改善人际交往的途径。
注释
① Peck JH. The theory of male role identity : Its rise and fall ,1936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 205-225.
② Cook E P.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Pergam on Press Inc,1985.70-125.
③ Bem,S.L. Gender schema theory : A cognitive account of Psychological Review,1981,88: 369-371.
④ Shifren Kim ,Bauserman Robert ,Carter D Bruce 1 Gender Role Orientation and Psychology Health : A Study Among Young Adults [J ] Sex - Roles11993 Sep ; Vol 29 (5-6):421-4321.
⑤ 钱铭怡,张光建,罗珊红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心理学报,2000.32(1).
⑥ 卢勤,苏彦捷.对贝姆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50-553.
⑦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性别角色量表的建构及其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1-8.
⑧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04.40(4):642-650.
⑨ 付迎春,李娇丽等.大学生性别角色调查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8.23(2):169-173.
⑩ 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心理学报,2008.40(4):474-486.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4-27.
庆海涛.大学生性别角色同焦虑的关系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