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存在的“病症”及“诊疗”

2015-05-04 14:23张卫东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诊疗情境创设病症

张卫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病症 诊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34-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2011年版新课标的完善,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数学教师都在以最新的理念指导着教学实践,如教师精心地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来启引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实现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目标。但课改是个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笔者发现还存在极端化、形式化、无效化的倾向。鉴于此,本文针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病症”提出“诊疗”方案。

病症一:为创设而创设,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现实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和源头活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来创设相关生活场景,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这无可厚非。但从现今的部分课堂来看,一些教师没有关注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有进步,反倒以有没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落脚点。这样的课堂就偏离了新课改的轨道,陷入了极端化。如某教师在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时,课始带领学生围绕整栋教学楼走上一圈,课中为了引出“比例尺”并突显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求学生在稿纸上画出教学楼的平面图并作相关的分析。结果,走这一圈花了二十多分钟,再加上画图环节,一节课时间就过去了。笔者认为,虽然这样做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能使他们体验到“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但在此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是一种浪费。这样做无疑会挤压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时间,其实是以一种表面的动手操作、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繁华掩饰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空洞。

诊疗:数学教学活动虽然需要生活情境给其做支撑,但它不是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为主、人为地削减数学知识的教学。对此倾向,我们必须从情境创设的目的去着眼解决。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创设的宗旨是架设好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桥梁”,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网络的有序构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创设生活情境应因课制宜并严格围绕教学所需达成的目标为准则,绝对不能以课中有无情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坚决杜绝为了创设而创设。否则,既不能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教师也容易进入情境创设的误区。就上述教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校的教学楼,然后设问:从画面上看,这栋楼比较高大,你有什么办法让这栋楼的平面图大小适中地“跃然纸上”呢?这里的“什么办法”势必促使学生寻找一种“转化”的策略——比例尺,从而自然地引入新知。

病症二:过度关注创设细节,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笔者从一些公开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时只注重外表形式,忽视教学环节设计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例如,某教师在备课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制那些动植物的图片或其他教学具上,在课内却发现这些细节没有能够实现预设的目标,与教师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样做既浪费了备课时间,还形成了不正确的“备课观”。另外,教师要在课中展示这些教具,往往会挤掉师生互动以及其中的动态生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等环节,呈现出的是表面热闹非凡实则是空洞无物的作秀。

诊疗:这种病症是教师过分注重情趣化的教学思想所导致的。创设生活情境虽然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求知,但是教师片面地理解和追求形式化的细节,致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与知识无关的小狗、小熊等动物,学生会专心听讲吗?会认真思考吗?笔者认为这些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值得教师反思。

要防止走入这种误区,就要求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必须充满浓浓的“数学味”,要紧扣课时或单元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清目标和手段间的关系。创设情境只是手段,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不需要对情境本身做过分的详述或渲染,防止其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备课环节,创设了小动物们为小猴过生日“分蛋糕”的情境后,教师应当精心设置“数学味”的问题:它们分得的蛋糕一样多吗?(而不是“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做能避免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小动物的身上,而回到数学学习的重心来。

病症三:刻意创设生活场景,走入了无效化的误区

情境创设就是为学生习得知识、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要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还应把他们从生活情境中带出来。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不单单是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重要的是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假如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没有紧紧围绕、突显“学习数学”这个主题,就是无效的。如一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时,他首先创设了“搭配早餐”的情境,然后发问:“假如小红先选择了汉堡包和果汁,再选牛奶和鸡蛋会怎么样呢?”学生答道:“不利于身体健康。”“会闹肚子。”“会造成营养不良。”……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就是与教师的预设不沾边,教师只好自己明确提出问题:“小红如此选择全面吗?有遗漏吗?”兜了一大圈,也没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想看待和分析生活情境。这种现象说明了创设生活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既有有效的一面也有干扰的一面。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以推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为前提,避开其干扰的一面。

诊疗:要防止走入这样的误区,要求教师的教学思维、头脑必须保持高度的清醒。上述案例中教师如果在情境创设后针对设问作一些改动,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可这样问:假如小红今天选择了汉堡包和果汁搭配,从明天起她还有什么不同的搭配方法使这个星期的早餐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呢?这就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用数学思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可见,创设生活情境,不但要与学生的生活实现“零距离”,而且还要能够通过这个情境来启迪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启迪他们进行数学思考,有效地突破知识的重难点,真正实现生活情境创设与学生知识探究的“水乳交融”,使他们在真实、有效、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愉悦地求知。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诊疗情境创设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