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银珠
【摘要】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将传授知识和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感教学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43-01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和反馈过程,更是师生情感融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情感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使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教学实际中,我觉得应该把传授知识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情感呢?笔者认为在数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的前提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促教,教师应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也是情感培养的一种方式,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一个满意的点头,一束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增强自信,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情感教学的基础
当老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时,也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感情交流的开始,教师的情绪情感如何都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气氛。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情感情绪的产生。
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认为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则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情感。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做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阐述,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和谐是一种无声的美,更是一种愉悦的境界。和谐的学习环境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美国学者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才能形成。现代教育家也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是首要条件。这犹如一潭不停流动的清泉,与一潭永不起波澜的死水相比,哪一种境界更让人容易融于其中而心旷神怡呢?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造生动、活泼、民主的和谐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断萌发上进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是重点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知识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中教师扮演重要角色,教师是开展情感教学问题的基础。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學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积极的期待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
课堂上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同时,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总之,一名好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认知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情感过程。教师注重感情投入,将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振奋,学习上的愉悦,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