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高校贫困生的特殊群体,在帮困助学过程中少数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艺术类院校要发挥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重视诚信教育,在校园文化中体现诚信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感悟诚信教育,在网络领域中开展诚信教育,在监督机制中健全诚信教育,在以身作则中维护诚信教育,在专业学习中贯穿诚信教育,在自我修养中强化诚信教育,帮助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养成诚信习惯,促进帮困助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诚信教育;帮困助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77-04
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于1999年建立和推行以“奖、助、贷、勤、补、减”为主的多元化资助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帮困助学工作中也出现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他们个性张扬,追求自由,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成长环境的特殊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面临的高学费、高成本、高消费等问题更为突出,承受的学习、经济、生活、就业压力也更大,诚信教育可能会更为复杂。
一、现行帮困助学体制下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实践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需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素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并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应牢记历史使命,逐步完善自己。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员,理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诚信立身,处处体现诚信为人的根本。
(二)是帮困助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现行帮困助学体制下的多元化资助手段主要包括:“奖”——每年评审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助”——每年评审助学金,发放社会捐助款;“贷”——每年办理生源地贷款;“勤”——提倡和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并提供岗位和信息;“补”——对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办理学费补偿;“减”——对特殊困难学生减免学费等。其中,考虑到艺术类专业的学费和平时购买学习用具的费用较高,一些资助部门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帮扶政策还会有所倾斜和照顾。以上措施为大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高校大学生包括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更应知足感恩,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奖、助、贷、勤、补、减”的帮困助学过程中杜绝弄虚作假,做到以诚信待人,促进帮困助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现行帮困助学体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少数大学生包括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资助,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如:有的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靠高考前突击学习美术而考上大学,大学期间为获得奖学金,不惜使用考试作弊、虚构奖项荣誉等不正当手段;有的大学生在贫困资格认定中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贫困证明材料;有的大学生在助贷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不如实说明家庭经济状况,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有的大学生得到资助后并没有节俭生活,而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有的大学生过度依赖“助、补、减”政策,把国家、社会、学校的经济资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依赖心理,懒于靠诚实劳动获取合理报酬;有的大学毕业生借贷不还,幻想所贷款项不了了之,维权意识强而履责意识弱等。这些现象造成了资助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帮困助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并引以为戒,以诚信处事,以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素质,培育健全人格。
二、现行帮困助学体制下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作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新一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积极乐观、自立自强,但也有一部分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基本国情,现阶段各项具体制度还有待于逐步完善,公民素质有待于全面提高。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还不成熟,新的信用体系还不规范,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没有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媒体的负面因素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或出版要经过政府专门机构的严格审核,多以正面宣传为主,内容较真实;而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有益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有限,一些虚假和负面信息散布于网络,让大学生一时难以明辨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对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三)政府人员的疏忽
要执行现行帮困助学体制,首先要政府相关部门核实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便学校据此确定大学生的贫困等级。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必须向学校递交《家庭情况调查表》,其中需要填写家庭成员的年收入及健康状况、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突发意外事件、家庭欠债情况等信息,除了学生本人和家长签字确认外,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的经办人必须签字并加盖公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或碍于学生家长情面有求必应,或觉得艺术专业学费相对较高就无原则迁就学生的要求,或出于想让当地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更多资助的私心,或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踏实,出现了随意开具贫困证明的现象,这些做法让一部分大学生轻易得到了资助,在某种程度上默认了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四)高校德育的不足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高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但“德育内容过于理论化,主要是以说教为主,忽视对道德养成的实践教育”[1]。由于一些课程实效性不强,教材建设滞后,部分学生对“两课”缺乏兴趣,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也有部分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奖、助、贷、勤、补、减”的帮困助学过程中,一些帮困助学工作者并没有认真审核材料的真实性,也没有多方调查该生的经济状况和平时表现,这样难免造成贫困等级确定的不准确和奖励、补助标准的不公平。如果此类现象增多,无形中就会滋长大学生的投机心理,助长诚信缺失行为。
(五)自身素养的欠缺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比较强,情感比较丰富,追求比较自由的生活。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社会经验和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能正确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对事物的认识轻率而片面,“对诚信的认同有着矛盾的心理,诚信认识和诚信价值背离,对诚信的评价存在双重标准,对非诚信行为容忍度较高、诚信表现功利倾向明显。”[2]由于自身素养的欠缺,加上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和个人特殊的成长环境,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更为复杂。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学习,不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为获一己之利而违背诚信原则。
三、现行帮困助学体制下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现行帮困助学体制下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艺术类院校和大学生群体的共同努力。
(一)在课程教学中重视诚信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教育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网络问题等,宣讲诚信为人的道理和诚信缺失的危害,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从“知”、“情”、“意”、“行”各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重视“养成教育”,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导作用。在课程成绩评价中,不能只看书面作业和考试成绩,还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如上课是否按时出勤、作业是否抄袭、考试是否作弊、言行是否一致等方面,来考察学生的诚信情况,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在校园文化中体现诚信教育
开展吸引力强、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班会、诚信大学生人物评选、诚信辩论会、诚信黑板报比赛、诚信logo设计、诚信宣传画设计等,向大学生灌输“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宣传栏、报告会和讲座的管理,宣讲艺术类行业和其他行业中诚信为人的先进人物事迹,宣讲身边榜样诚信做事的道德力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创设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抵制各种不诚信现象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帮助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内在约束力,增强大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的意识。
(三)在社会实践中感悟诚信教育
通过引导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真实的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真切了解诚信的可贵与不诚信的危害,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感受诚信的重要性,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坚定诚信为人处世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网络领域中开展诚信教育
通过建设融思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形成网上网下诚信教育的合力;学生工作人员要熟知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为人处世方式,通过及时关注网上动态,如实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注重与大学生的沟通,监管和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发布及微博、微信、QQ信息的传播,严防失实信息在网上扩散,把握网络教育主动权,占领新媒体教育的新阵地。
(五)在监督机制中健全诚信教育
在不断完善“奖、助、贷、勤、补、减”的助学体系中,帮困助学工作人员要尽职尽责,结合艺术类专业贫困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如:签定诚信承诺书,引导艺术类专业贫困生在各方面约束自己;召开毕业生生源地贷款还款会议,以督促自由散漫的贫困生及时还贷;宣讲诚信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和励志故事,鼓励大学生效仿身边榜样等。同时,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多种渠道认真核实每一位需要资助的大学生信息,不偏不倚,落实帮困助学政策。如发现有学生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资助,及时严肃地处理弄虚作假者并通报,以减少并杜绝资助工作中的不诚信行为;通过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加强对大学生个体的约束,让大学生懂得诚信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六)在以身作则中维护诚信教育
所有的德育工作者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面对个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时,更需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理服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现实生活中维护诚信的践行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积极发挥德育工作者的引导力和课堂的教育力,充分运用制度约束力和环境的影响力,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诚信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七)在专业学习中贯穿诚信教育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接受专业学习时,专业教师应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举艺术大师的诚信故事或艺术品中蕴藏的诚信典故,激励学生们诚信为人,以诚信立足社会。艺术专业的特色也不同于其他文理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专业老师在课堂教学和学业成绩评定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判断学生是否诚信学习、诚信思考,诚信创作,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以诚信立身。
(八)在自我修养中强化诚信教育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维开阔,在信息时代接受的信息量大,但应主动接受正面信息,认可、敬佩并尊重诚实守信的模范,积极效仿,见贤思齐;贫困生应增强明辨是非的本领,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从内心鄙视不诚信言行,不以恶小而为之,在帮困助学工作中主动提供自己真实的经济信息,学会“慎独”;大学生应以诚信立身,用诚信的原则约束自己,不为一时之利而弄虚作假,用感恩的心对待资助政策,用励志的故事激励自己,牢固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大学生应以诚信处事,用诚信的行动感染他人,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修养中,养成诚信的习惯,成为心胸坦荡的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蒋笃君.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8.
[2]陈国敏.大学生诚信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112.
责任编辑 孙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