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重建的思考

2015-04-29 09:01张玉玲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常州

张玉玲

摘 要: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对常州而言,其城市文化应以发掘和恢复历史文化记忆为方向,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培养常州人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重建常州重要历史文化遗迹需要市政府在方法和途径上软硬件并举。常州诸多学者也对保护常州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了各项建议,并特别提出了在开挖地铁二号线同时重建白云溪的诉求。

关键词:常州;恢复历史文化记忆;重建历史文化遗迹;白云溪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117-06

当前,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和全民追梦的新时期,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而城市不仅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栖息的家园。据相关资料统计,现在世界上有50%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里,而没有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家们预测,到2020年,50%的中国人将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该数字更会高达75%。所以,不少学者称21世纪是中国的“城市世纪”。以上数字显示,城市业已成为更多人口所赖以生存与生活的地方,所以,作为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地方,她就必须适合人类居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城市的“宜居”性。然而,从我国城市建筑中所出现的误区和不足中可以看出,对“宜居”的理解应该进一步深入。宜居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宜居的物质环境建设,更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建设。城市文化建设是精神家园建设的核心和保障,城市文化是指城市中各种文化要素通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载体代代延续下去的文化。美国著名城市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城市是文化的容器”[1]24的观点,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有人把缺乏文化的城市称为“文化沙漠”,宜居城市不可缺少城市文化建设,而城市文化建设应以留住城市记忆为基础,以塑造城市特色为主要任务,一个没有自己特色城市文化的城市是无根的城市。

一、常州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常州在打造自己的城市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像全国许多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样,由于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不够,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定位不够准确,常州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偏差,甚至曾一度走入误区。

(一)受到历史与时代的局限

建国后,常州在保护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出现过较多重大失误。当然,这一现象与我们国家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许多地方官员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政绩分不开,失误的结果便是常州大量的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名人旧居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古桥不复存在,比如拆掉恽南田故宅,盖常州大酒店;拆掉文亨桥(以原桥2/3的比例移建)、政成桥(以原桥2/3的比例移建)、西仓桥、惠济桥、德安桥等。

(二)忽视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

由于过分注重经济和技术指标,局限于满足单块土地的容积率和功能,而在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忽视了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环境、遗产保护、能源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尤其忽视了以城市文化为基础的城市人文环境建设。比如,亚细亚影城门口的怀德桥的设计就非常不合理,不合理之处在于它的功能与亚细亚影视城的功能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衔接,它占据并且挤兑了影视城该有的空间,另外也影响到了古街——篦箕巷的风格。现代化的桥、吾悦国际广场与古老的篦箕巷之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从美学的角度看,显得混乱而不协调,而孤零零的影视城,与周围的建筑也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过渡与呼应,使得影视城的存在显得突兀,而不合适宜,这依然是规划上考虑的欠缺。

(三)城市发展的未来目标定位失误

常州将自己的地位定位为“特大城市”,是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其他城市的长处,是定位的不理性。“特大城市”只是强调了城市的面积和人口,但却无法体现城市的内涵与魅力,要知道一个城市的“亲和力”与“魅力”,并不是因其“大”而获得的,而是因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与特色而获得,何况常州作为中等发达城市,完全可以在“精致”上下功夫,为什么要去追求“大”城市的体量呢?这样的思路显然是有问题的。

(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特色

与兄弟城市相比,常州在旅游资源方面并没有优势,苏州有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民俗风情的水乡古镇,无锡有太湖、惠山,南京有秦淮河、中山陵,这些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我们也打造了恐龙园、春秋淹城、嬉戏谷三大主题公园,然而这些人造景观不具有鲜明特色,不断更新成本很高,缺乏长久的生命力,不足以支撑常州成为一个旅游强市。

常州傲人的资本应该是“老常州府”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都已经消失。但我们曾经拥有,这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我们可以将其重新挖掘,甚至重建,将常州人的历史记忆唤醒,就可以将常州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呈现给世界。说到重建,很多人会说是在造假文物,但不乏例子证明很多古建筑是历经多次毁灭后的重建才保存至今的,我们能说它们是假文物吗?!只要保持其古代的结构、材料与风格,几百年后一样是古迹,顶多为了安慰当代人,修旧如旧即可。但毁灭了不再重建,则将永远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挖掘常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途径与方法

(一)建立城市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

价值评估是城市保护的基石,评估标准的缺失或不规范,直接影响到保护对象的真确性与全面性,也直接影响到保护的成效。一部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史,其实也是对遗产价值的认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多元多变,需要综合动态地去考察与评价。而对于某一类型稀有或仅有的城市文化遗产,无论其他方面价值如何,其综合价值都应该是很高的。但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有可能使用价值评估的结果出现偏差。这更说明,城市文化遗产的评估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这也是城市保护的基石。在这方面,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训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知道,早期,由于仅认识到遗产的使用价值与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古罗马的马采鲁斯剧场在中世纪变成了市场,阿格瑞帕浴场变成了玻璃瓶制造作坊,斗兽场也险些被改造成教堂毛纺厂,直到文艺复兴晚期,遗产的艺术价值才逐渐受到关注。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法国人的观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法国保护学派的观点是:“修复一座建筑物,不是维护它,不是修缮它,也不是翻新它,而是要把它‘复原到最完善的状态,即使这种状态从未存在过。”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意大利。意大利保护派强调的是遗产的历史价值,主张尊重文物建筑的现状,修缮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要保护历史对它的一切变化与添加。以这一价值观为核心的保护思想也被后来的《威尼斯宪章》所沿用。之所以说值得我们借鉴,是因为常州这座城市像法国与意大利一样,也有着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常州史称“三吴重镇,八邑名都”,自春秋吴王梦寿第四子季札受封于此,距今已有2 500多年。常州是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文物古迹110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古迹25处。圩墩遗址,揭示太湖流域人类始祖起源;未园、约园,直追苏州古典园林之美。天宁寺、清凉寺,古木森森,香火袅袅;淹城遗址,三城三河环抱,举世罕见。唐朝大诗人独孤及曾称“江东之郡,常州为大”。王安石在常州上变法万言书。苏东坡爱常州甚于眉州,以至终老于常州。陆游说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龚自珍慨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昭明文选》的编者萧统、《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双双出自常州。中国书圣王羲之、中国画祖顾恺之呱呱坠地于常州。《永乐大典》的布衣都总裁陈济自常州乡间直登庙堂。“唐宋八大家”的旗帜由常州才子唐顺之擎出。东林党“头颅掷处血斑斑”,都是常州男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常州赵翼登高一唱……。[2]

历史之悠久与文化之丰厚及古迹之珍贵,少有城市可与常州相比,正因如此,常州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文化遗产评估体系,从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综合视角,针对目前常州文化遗产标准中有争议或易疏漏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制定出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标准,使得常州的文化遗产能够从法规上得到有效的挖掘与保护。因为文化遗产具有科学、历史、艺术等多元价值,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价值评估标准,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知道,一段不平凡的城市建筑历史,一定会孕育出众多建筑类型。需要指出的是,数量越少的类型,其价值就越珍贵。在英国的评估标准中,在建筑类型、建筑艺术、规划设计或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特殊机制,如工业建筑、火车站、学校、医院、剧场、市政厅、救济院、监狱等,都需要保护。所以其1 700年之前的所有建筑,哪怕是鸡舍、马厩、粮仓也在保护之列。[3]通常年代越早价值就越大,而意大利把有5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物,无论在城镇或乡村,都列为历史建筑而给予关注与保护;在奥地利,开始只保护19世纪末叶以前的建筑,现在已把现代建筑运动早期的作品也列入保护名单。可见,西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正呈现“低龄化”的特点。英国在1968年产生的第一个被保护建筑的名单为1840年以前的建筑,到1970年第二次调查时,就开始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建筑列入其中,一般满30年的建筑就可以申请登录[4]。目前,英国最年轻的登录建筑是1972年福斯特设计的位于伦敦附近艾斯维驰的威尔斯(Willis Faber Building,Ipswich),为I类战后登录建筑。该建筑的价值在于首次在英国引进美国的中庭理念,开敞平面连续柱网宽度达到14米,充分满足了办公、工厂、游泳池、屋顶花园等功能的需要。[4]由此可见,常州有2 500多年的历史,悠久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众多,如何挖掘、保护、延续它们,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价值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与关键的。

(二)切实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形态是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的基础,包括评估对象的建筑空间、结构、造型、比例、材料、纹理、色彩等,包括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达到的技术层次与艺术水平。一般按照构思、构图、技巧、细部处理的优秀程度,或其所具有的吸引力与独特性评定,或者按照形式与技术类型的稀有与典型程度来评定,或者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划分标准,甚至可以按其在我国或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与意义评定。只有保证期形态的原真性,才可能保证其承载历史信息的原真性。正如常州市政协委员居松珍所建议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推进要以规划为引领,体现完整性、真实性,保存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不能移建新建”[5],而原汁原味就是原真性。

当然,关于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在业内曾有过一定争议。以西方国家文化理念为主导的《威尼斯宪章》特别注重对原建筑材料的保护。[6]而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东方国家日本,几乎所有的历史建筑都是用易腐烂的植物材料做成的,需要定期修复与更换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定期拆除和重建纪念物是其文化传统的要求,但这些建筑物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如溯源至8世纪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木质建筑法隆寺,以及遵循礼仪程序于1993年以原貌进行了61次重建的伊势圣殿。[4]为此,1994年奈良国际会议经过重新探讨,形成了更开放的、不再完全以欧洲为中心的观念共识,倡导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真实性,即不仅仅考虑遗产的材料,而且考虑它的设计、形态、用途、功能、技术和诠释,以及衍生出来的“精神”和“影响”,等等。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以砖石为主的建筑其争议要少些,而以木承重的大量传统古建筑就需要仔细甄别,能够用原材的当然是最好的,对于不得不更换的,若能够沿用传统的工艺、构造、技术,其价值肯定比不尊重传统技艺的要高很多。[4]其中形态效果及艺术上的感染力是评估的主要标准,此外,还应当注意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像渲染气氛的水声、鸟鸣及教堂的钟声等,是物质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应视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7]论述到此,就不得不提一下常州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失真”。比如,前后北岸的修复没有修旧如旧,西瀛里明城墙的修复没有保存其“原生态”,给人以造假之感就是因为没有遵循“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这一原则。

(三)凝练城市文化特色

近些年来,城市形象雷同、城市特色危机的现象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变得越来越严重。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外观的雷同,二是文化内涵的缺失,而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8]这两个问题,常州同样也有。从我们所喊出的口号就可以看出,常州随大流的倾向,而随大流的结果就是城市雷同,失去自己的特色。正像专家所说的那样:“在全球化的加速过程中,城市的面貌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同质化和‘趋同化,在世界范围内城市正在面临着‘特色危机”。[1]185问题是,常州完全可以不用“雷同”,也不需要去模仿哪个大城市,我们本来就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只要把他们挖掘出来,保护好就可以了。遗憾的是,常州过去的几届政府在这方面均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使得常州的发展定位一直模糊不清。正如曾任常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的张戬炜所指出的那样:“名城建设要向前看,着重从建设常州标志性历史文化符号入手,弘扬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常州历史名城的形象。要改变常州始终没有文化口号、缺少叫得响的历史文化街区、拿得出的文化产品的现状,树立起常州文化形象和城市精神”[5]。鉴于此,常州市齐梁文化研究会会长薛锋的建议十分值得重视,他建议重建季子庙,成立季子研究会,深入研究其精神以及对现代的影响;修复齐梁故里、中山堂纪念馆、藤花旧馆等;编撰《常州通史》,出版《常州先哲遗书》续集等;重视文笔塔这一常州的“笔魂”。这些建议无疑将使得常州精神变得具体而有力,使得常州不仅有文化,更有气概与精神。

“特色”就是性格,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城市特色的塑造必须以城市的历史底蕴为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文化的创新。从这角度来讲,常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基础,常州只要在进一步的城市发展中,做好挖掘和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的工作就可以了。对此,有许多专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常州市人大代表薛焕炳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目标,他认为常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重点很多,应主抓重建“一楼二庙三街四门”的古城风貌,包括复建大观楼,重修孔庙、季子庙,保护修复青果巷、前后北岸、石龙嘴——西直街街区等,尤其是前后北岸要恢复白云古渡水脉。而“四门”则是指萝城(五代时期常州当地最大的城池)的通门、德安门、朝京门和青山门。可谓是眼光独具。试想,如果常州真能将以上建议落到实处,常州何愁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呢?常州又何必要靠着人造景观的“恐龙园”和“嬉戏谷”来吸引游客呢?薛焕炳在考证中还发现,历史上明确写常州是中华龙城的古诗词有16首,《韩非子》中首次记载延陵为龙城;19座书院、18个状元;常州名人资源“全国总量第四”;源起五大学术流派等,这些就是常州的“文化特色”。我们有耳熟能详的名人100多位,遗憾的是常州人却并不知道他们的思想、观念、著作、理念。因此,修复名人故居就迫在眉睫,比如苏东坡故居、恽南田故居、黄仲则故居、盛宣怀故居等。同时,要加大研究力度,建立常州名人研究资料库、常州人文库、常州名人博物馆等,重点加强对西直街、三堡街周边的城西历史文化街区和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常州的祠堂文化、古镇文化。

关于恢复白云古渡水脉,本人建议利用修建地铁二号线之机,重现白云溪。白云溪曾是常州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承载了常州悠久的文化记忆,它对于常州,犹如“秦淮河”之于南京,“西湖”之于杭州,“苏州园林”之于苏州,是常州重要的文化符号。利用开挖地铁二号线的机会,将这条被民间传为常州文脉的小溪还原,与前后北岸近相呼应,将不仅接续上常州中断的文脉风水,更会赋予常州市中心以文风古韵和浪漫诗意。具体路线,大致如图1中的设想,趁地铁二号线开挖时,拆除迎春步行街和地面上的其他设施,地铁线路可以紧挨着新白云溪,就像苏州地铁一号线在干将路的处理方式,难度最大之处在北大街、新世纪商城附近,但本人认为可以先做一部分,留给后人继续完善。

图1 新白云溪的走向设想

三、重建常州历史文化遗迹的意义

留住了城市记忆就是留住了城市历史,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个时代在城市中都留下了各自的记忆。城市记忆以古代遗址、历史街区、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直接读取城市的“历史年轮”[8]。城市记忆是城市的灵魂和象征[9],它代表了城市的过去,更孕育着城市的未来,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修复常州的历史文化记忆,就是硬件上要还原常州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本来面貌,软件上要挖掘、整理、宣传、弘扬常州历史文化名人与学术流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常州市政府有足够的魄力,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还原一些常州的历史文化遗迹,尽管有些古迹是重建的,但毕竟使之延续了下去,一劳永逸,必为后人所称道。当前恢复“名人故居”、“古桥古河”、“古塔古庙”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以最辉煌、最知名为原则来恢复常州文化脉络中的重要遗迹,即使有些已经消失了也要想办法重建。只有这些重要片段恢复了,常州人才能清晰地触摸到自己土地上的古老文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常州城市才能恢复文化内涵,进而才能更加接近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才能水到渠成!总之,深入挖掘常州古老的文化积淀,恢复常州的历史记忆,重现常州的人文风采,是彪炳千秋的功业,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

四、结语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著名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如是说。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告诫我们:“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历史,正如创新必须要来源于传统,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治理,也都要对待好它的传统文化”[10]。在论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时,他强调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1],而传统文化的载体与记忆就是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12],挖掘与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便是留住城市的灵魂,能使一座城市呈现出自己独具的文化特色,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才能有根可寻,也才能使得他们有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培养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因此,保护与挖掘常州的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常州人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常州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74,185.

[2]村人.三哭常州[EB/OL].[2005-08-04].http://tieba.baidu.com/f?kz=28646309.

[3]刘武君.英国街区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1995(1):22-26.

[4]刘敏,潘怡辉.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J],城市问题,2011(8):25.

[5]常州市长姚晓东主持召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座会,2012.03.01.

[6]陈志华.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J].世界建筑,1986(3):13-14.

[7]晋宏达.澳大利亚文物保护考察[J].世界建筑,1999(5):16-44.

[8]王晓旭,王敬川.宜居城市与城市文化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6):124-126.

[9]蒋原伦,史建.溢出的城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2.

[10]习近平.以史为鉴 文化自信——论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EB/OL].[2014-10-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4/c_1112824713.htm.

[11]习近平.五四访北大讲话:强调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EB/OL].[2014-05-05].http://www.chinanews.com/hb/2014/05-05/6133612.shtml.

[12]习近平.“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EB/OL].[2015-01-06].http://www.xmnn.cn/llzx/llzt/xxxjpzsjjh/201501/t20150106_4299634.htm.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常州
常州薛典老街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常州青果巷里的“统战故事”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数字常州”架起“瞭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