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才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们所说的“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给学校、教师甚至家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他们是教育群体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去做呢?
转化“后进生”工作,是说来已久的老话题。提及“后进生”,人们认识态度不同、转化途径有异、收获效果有别,但是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转化后进生工作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課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呢?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如何转化“后进生”的认识与思考。
一、转化“后进生”,要心态平实
说到“后进生”,很多领导、教师和家长满腹牢骚,相互指责,怨天尤人。其实“后进生”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性。一是每个人都以个性存在于群体中,个性是人的本质所在,大千万物如果没有个性,哪有丰富多彩的世界。社会群体没有个性,哪有360行、行行出状元的天地。二是“后进生”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带有浓厚的人为色彩,与甄别方式和标准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后进生”,哪有优秀生,即使都是优秀生,优秀生里面还会找到“后进生”。三是每个学生都有天赋,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只是不同阶段或不同环境表现程度有差异。因此,对每个“后进生”都要充满信心,千万不能有“无可救药”、“没治了”、“皇上二大爷也教不了你”等想法。要坚信“后进生”是相对的、发展的,是可以改变的。四是做“后进生”的老师,未尝不是好事。我以前教的一些学生在校是“后进生”,当年曾对他们横眉冷对,甚至冷嘲热讽、拳打脚踢过,但现在这些人在社会上大多是强者,对老师常怀有感恩之心;而那些在学校受宠的“优等生”,虽然在社会有立足之地,但大多他们心中老师的形象已荡然无存。因此,要树立信心,以平实的心态,走进“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积极转化“后进生”,是教师应确立的正确态度。
二、转化“后进生”,要有耐心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转化“后进生”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等待,需要耐心。小时候在农村,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已经几个月没下雨了,田里的禾苗旱得早已打了蔫。一场瓢泼大雨,下了个沟满河平,该高兴了吧?但农民却摇头说:“这雨太急了,不接湿。”是啊,因为只有蒙蒙细雨才能湿透土地,让农民获得丰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丰实;这需要坚持不懈的耐心,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慢慢熏陶、培养、塑造……我们教育者不能大声呵斥着逼迫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有害无益。教育者应该学会等待,等待每一个生命的慢慢成长;学会聆听,聆听每一朵鲜花盛开的声音!
三、转化后进生,要学会“以长克短”
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住着十几户人家。村里人每天都要到一里外的地方去挑水。这家有两只水罐,一只完好无损,而另一只却有一条裂缝。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完好无损而骄傲无比,而那只裂缝的水罐则自惭形秽。每次从村外的井边挑水回来,它的罐中就只有半罐水了。当它把自己的愧疚之情告诉主人时,主人要它在回来的路上注意那些美丽的花草。主人告诉它,正是它的裂缝漏水,才浇灌了路旁的小草和野花,使草儿长得比别处的更鲜绿,花儿开得比别处的更艳丽。我们教育生活中的“后进生”不正是那一只只“裂缝的水罐”吗?每个生命都有绽放异彩的权利,教育要做的就是用心呵护这种权利,努力引导它走向属于自己的空间,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因此,对“后进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都要细心观察,寻找其闪光点。哪怕是拾起了地上的一片废纸、课堂上的一次不经意的举手、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捕捉,及时给与表扬与鼓励。要赏识他们,给他们阳光雨露,给他们以勇气、动力和成功的信心。
四、转化“后进生”,要拥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后进生”的转化。七、八年前,我下乡检查,看到一位二年级小姑娘考试只有28分,当我问及她的情况时,班主任老师就大声说:“她傻!”学生们也七嘴八舌地说:“她是傻子!她爹妈都是傻子!”小姑娘听着师生的议论默默不语,泪水不禁从眼角流淌出来。此时此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课下我调查了小姑娘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的妈妈确实是个傻子,她的爸爸也不怎么“透亮”,家庭在勉强中生活。事后,我和班主任一起研究转化小姑娘的学习计划,并付之行动。从此班主任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和态度,生活上处处关心她,送她衣物、给她买学习用品,还常常把自己的饭菜送给她吃……学习上给她补课辅导;课间带她做游戏。她不再感到孤独、自卑了,她不再是“傻子”了,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干净漂亮的小姑娘,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现在这个小姑娘在一中上学,已成为班级的优秀生。试想,这个小姑娘如果始终戴着“傻子“的帽子,没有老师爱的行动,她的境地会如何?
五、转化“后进生”,要学会对症下药
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是有其背景和原因的,只有了解背景,把握其形成的原因,转化“后进生”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对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个“后进生”形成的成因。是基础差,还是学习习惯不好;是智力问题,还是品德问题;是学校教育方式不对,还是家庭教育缺失;是学习兴趣不足,还是学习方法不当等等。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要学习根雕艺术家的制作原则,善于发现和尊重根形自身特点,然后经过加工,使其特点更加突出,以致成为精品、上品。
转化“后进生”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携起手来,把一颗颗火热的心献给“后进生”,我坚信每一个“后进生”都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