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点一线下的天灾24节气

2015-04-29 00:44刘明武刘源
人文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日影天灾规定性

刘明武 刘源

内容提要太阳与地球,永远是两点一线对应关系。太阳历中的24节气,实际上是太阳与地球的24个对应点。24个对应点中,最基础的两个对应点是冬至与夏至。冬至,太阳直射于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冬至夏至,决定着气候中的寒暑,决定着物候中的生死,决定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冬至夏至,是太阳与地球两点一线关系决定的。月亮每月两次出现在这条直线上,构成了三点一线关系。两次三点一线,形成了太阴历中的初一十五。初一十五,决定着江河天文大潮。研究地球上的一切,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日月,不能忘记日月与地球的点线对应关系。应该继续追问的是:日月星四点一线、五点一线、六点一线、N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在天文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上,能否找出各种天灾的规律性与规定性?中华先贤制定出了正常的24节气,后人能否制定出非常的24节气,即天灾24节气。

关键词冬至夏至太阳月亮两点一线N点一线

〔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1-0001-08

一、24节气的长青性与永恒性

24节气的确定,应该远远早于文字。

1.天文历法的重要性。没有天文历法,地球上与中华大地上不可能出现农业文明。

遵循天文历法种植,东北延续有“过了芒种,种了白种”的谚语,河南延续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谚语,湖南延续有“种稻不能过立秋,过了立秋,种也没收”的谚语。东北、河南、湖南的谚语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严格定量的时令,种植绝对不会有收获。

2.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浙江河姆渡出土了7千年前的人工水稻,湖南临澧出土了9千年前的人工水稻,道县出土了1万2千年前的人工水稻。面对7千年前、9千年前、1万2千年前的人工水稻,是否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没有时令的确定,会种植出人工水稻吗?

面对7千年前、9千年前、1万2千年前的人工水稻,是否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华大地上,什么时候有人工水稻,什么时候就有了确定时令的天文历法。

3.天文历法起于何时的追问。在中华大地上,确定时令的天文历法,到底产生于何时呢?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在中华大地上,包羲氏是“仰观天文”的第一人。苏勇点校:《周易》,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86页。仰观天文的结果是创作出了八卦。《尸子》:“伏羲始画八卦,别八节而化天下。”彭文辑:《百子全书》, 岳麓书社,1993年,第1617页。《尸子》告诉后人,伏羲八卦是八节历。八节者,四立加两分两至也。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冬至夏至。

据《周髀算经·日月历法》记载,中华大地上的日月历法,起于包牺神农。⑥[西汉]张苍等编撰:《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4、316页。

据《春秋左传·昭公17年》记载,在中华大地上,从炎黄时代开始就有了天文历法的分至启闭,太皞、少皞氏时代延续了分至启闭。分,春分秋分;至,冬至夏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分至启闭,表达的是八节。④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广东、广西、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51、1页。

据《尚书·尧典》记载,尧时代区分出了“四仲”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确定出了四时、366天的阴阳合历。④

据彝族典籍《土鲁窦吉》(汉语意思为宇宙生化)记载,中华大地上的十月太阳历,是由○●组成的鲁素(汉语译为龙书)记载的。中华大地上的阴阳合历,是由○●组成的付托(汉语译为阴阳联姻)记载的。鲁素音近洛书,其图形与汉族的洛书完全一致。付托音近河图,其图形与汉族的河图完全一致。王子国翻译:《土鲁窦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67页。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法。书表达太阳历,图表达阴阳合历,彝族文化对图书的解释,符合人类的历史进程,也与东西方的认识完全一致。书表达太阳历,图表达阴阳合历,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揭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真实含义。

十月太阳历,第一个重要节令是冬至,第二个重要节令是夏至。“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这是彝族十月太阳历所规定的两个年节。

阴阳合历,已经分出了十二月24节气。

4.关于24节气的记载。完整的24节气,《周髀算经》《逸周书》《淮南子》中均有记载。今天沿用的24节气,出于《周髀算经》。

立竿测影,中午的日影有长极而短、短极而长的变化,中华先贤就是从如此变化中区分出了24节气。《周髀算经·天体测量》:

冬至晷长1丈3尺5寸;

小寒1丈2尺5寸,小分五;

大寒1丈1尺5寸,小分四;

立春1丈零5寸2分,小分三;

雨水9尺5寸3分,小分二;

启蛰8尺5寸4分,小分一;

春分7尺5寸5分;

清明6尺5寸5分,小分五;

谷雨5尺5寸6分,小分四;

立夏4尺5寸7分,小分三;

小满3尺5寸8分,小分二;

芒种2尺5寸9分,小分一;

夏至1尺6寸;

小暑2尺5寸9分,小分一;

大暑3尺5寸8分,小分二;

立秋4尺5寸7分,小分三;

处暑5尺5寸6分,小分四;

白露6尺5寸5分,小分五;

秋分7尺5寸5分;

寒露8尺5寸4分,小分一;

霜降9尺5寸3分,小分二;

立冬1丈零5寸2分,小分三;

小雪1丈1尺5寸1分,小分四;

大雪1丈2尺5寸,小分五。⑥

日影最长点,冬至;日影最短点,夏至。日影最长点,影长1丈3尺5寸;日影最短点,影长1尺6寸。24节气的确定,依据是日影的变化。日影长度每变化“九寸九分又六分之一”,就确定出一个新节气。

24节气,本源在太阳与地球两点一线的对应。

24节气,是太阳与地球的24个对应点。

24节气,决定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物候变化。

24节气,第一特征是严格的规定性,第二特征是无限循环性。

5.长青性与永恒性。24节气年年有,这里体现的是长青性。24节气延续了几千年,毫无疑问,还要继续延续下去,这里体现的是永恒性。24节气化为一首童谣,附录在了《新华字典》的后面:“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长青性与永恒性,同样是24节气的基本特征。

6.“三衡”的区分与确定。《周髀算经·七衡六间》区分出了“三衡”:外衡、中衡、内衡。“三衡”,由太阳运动的轨迹所界定。外衡,是冬至这一天太阳运行的轨道;内衡,是夏至这一天太阳运行的轨道;中衡,是春分秋分这两天太阳运行的轨道。⑤[西汉]张苍等编撰:《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8、322页。用今天天文学解释,外衡即南回归线,内衡即北回归线,中衡即赤道线。

“三衡”界定出了太阳与地球的点线对应关系。太阳直射于外衡,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这一天是冬至;太阳直射于内衡,即太阳直射相交于北回归线,这一天是夏至。太阳南来相交于赤道,这一天是春分;太阳北往相交于赤道,这一天是秋分。太阳与地球,四次两点一线,形成了四大时令。四大时令决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决定着风霜雨雪四种气候,决定着生长收藏四种物候。

从地球公转这一角度看,日影长而短、短而长的变化,实际上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南北两半球靠近与远离太阳的变化。南半球的近日点,在南回归线上,这里有严格的定量。北半球的近日点,在北回归线上,同样有严格的定量。南半球的近日点,是北半球的远日点,严冬降临北半球,所以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半球的近日点,是南半球的远日点,酷暑降临北半球,所以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

地球公转的轨迹,是一个稍微大于365度的椭圆。冬至夏至,正是这个椭圆上的两个点;这两点之间的连线即南北子午线,南北子午线将椭圆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个半圆。春分秋分,也是这个椭圆上的两个点;这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东西卯酉线,东西卯酉线将椭圆一分为二分为南北两个半圆。子午、卯酉两线将椭圆的面积一分为四分为四等分。这里的一切,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达。

24节气,经得起严肃的计算,这里首先是一个严密的数理体系。24节气,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达,同时又是一个严密的几何体系。《后汉书·历律下》:“在天成度,在历成日。”③[南朝]范晔:《后汉书》,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96页。日行一度,历中记载一日。一日一度,365天365度。空间天体大圆与太阳回归年的时间是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揭示的是,24节气建立起了中华大地上时空一体的时间空间体系。

太阳与地球之间两点一线对应点的变化,会引起地球上气候与物候的变化,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两点一线下的冬至夏至

太阳与地球永远是两点一线的对应关系,但对应点却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太阳与南回归线垂直相交构成两点一线时,冬至;太阳与北回归线垂直相交构成两点一线时,夏至。正是这两次的两点一线,解答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确定了岁。《后汉书·律历下》:“日影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日发其端,周而成岁。”③《后汉书》告诉后人,日影最长点为“天度之端”,日影从这一端点出发再回归这一端点,就是一岁。日影在端点时是冬至,冬至为一岁之首。苗族太阳历同样有以冬至为岁首的解释。吴心源:《苗族古历》,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页。

2.分清了气候中的寒暑。《周髀算经·日月历法》指出,冬至曰寒,夏至曰暑。⑤一个太阳回归年一分为二,分为一寒一暑两种气候。一寒一暑,终则有始,原始反终,无限循环。正常条件下,一个太阳回归年,一寒一暑一循环,秩序永不错乱。

3.认清了万物生死的原因。气候决定着物候!寒暑,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决定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地球上万物的生息,就变化在寒暑这两种气候之中。

4.分清了音律中的黄钟大吕之声。《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⑤⑦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广东、广西、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68、8、64页。和,和在何处?和在太阳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上。《周髀算经·陈子模型》:“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⑧[西汉]张苍等编撰:《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5、322页。中华先贤从冬至夏至这两个时令点,分清了十二律中的两个基本音调。今天全世界沿用的十二平均律,发源地就在太阳历,首先在冬至夏至这两个时令点。

5.认清了运动中的升降。《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南京中医学院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492页。天地二气有升有降,升降之中演化了万物。“更用”之用,用在万物演化处。升降是循环运动,升极而降,降极而升。万物生息的变化,就是升降两极之处,《六微旨大论》对此的描述是:“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升降的循环运动,形成了万物。《六微旨大论》对此的描述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有形谓之器。有形之器,就是万物。有形之万物,就是演化在天地之气的升降循环之中。万有引力,有降无升。天地之气,有升有降。冬至,是阳气上升点。夏至,是阴气下降点。

6.抽象出了阴阳。《苗族古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吴心源:《苗族古历》,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页。《周髀算经·日月历法》指出,寒曰阴,暑曰阳。一阴一阳,最初是由○●表达的,○●组成了洛书,构成了河图。一阴一阳,之后是由阴阳两爻表达的,阴阳两爻组成了八卦。一阴一阳,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奠定了中医文化的基础。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阴旦是阴气萌芽的第一天,阳旦是阳气萌芽的第一天。“两旦”之说,合理地解释了“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降”。

7.抽象出了一系列至理名言。《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⑤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创造于日影变化下。《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冬至日影最长,夏至日影最短;长极而短,短极而长;长极为满。短极为谦。影长为益,影短为损。日影缩短为损,日影增长为益。日影变化演化出了“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之说,最终演化出了“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至理名言。

冬至寒,夏至暑,这里演化出了“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至理名言。

“冬至阳旦,夏至阴旦”,这里演化出了“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至理名言。

以两个时令点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如此众多的重大成果,是不是值得后人学习?!

8.界定出了“道”的概念。道,在中华文化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在中医文化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在诸子百家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道从何处来?太阳可以论道!《管子·枢言》:“道之在天,日也。”彭文辑:《百子全书》, 岳麓书社,1993年,第1290页。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⑦

太阳本身能够论阴阳吗?能!请看以下三个论据:

论据一源于《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日月历法》以冬至夏至论阴阳,夏至阴而冬至阳。⑧

论据二源于苗族文化。《苗族古历》中有冬至阳旦,夏至阴旦之论。

论据三源于彝族文化。彝族十月太阳历中有“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之论。

三个论据,说明了一个问题:太阳本身可以论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成立于太阳历的“两至”之中。

冬至夏至,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天文意义。太阳与地球两点一线关系,是第一重根本意义。

道,是诸子百家论证问题的基本依据。儒家以道论礼,道家以道论德,医家以道论医,兵家以道论兵……知道了道与太阳的关系,知道了道与天文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诸子百家——理解诸子百家的本源。

三、三点一线下的初一十五

初一十五,是太阴历朔望月的两个具有重要天文意义的日子。

月如何确定?《周髀算经·日月历法》中的答案是:“故月与日合,为一月。”[西汉]张苍等编撰:《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3页。日月每重合一次,即是一月。

冬至夏至,是太阳历决定的,准确地说,是太阳与地球两者对应关系决定的。初一十五,是太阴历决定的,准确地说,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对应关系决定的。

太阴历每月的初一称朔。《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释名·释天》:“朔,月初之名也。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朔的确定,在早期的中华大地上是一件大事。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岳麓书社,1998年,第928页。《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⑥⑦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广东、广西、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81、31、140页。这一论断告诉后人,并不是每一个邦国都能够确定初一的。确定了哪一天为初一,中国有责任告诉周围的邦国。

太阴历每月的十五称望。望,指的是日月相望。日月相望,正是月圆之时。《说文解字》:“望,月满与日相望。”《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月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④

用今天的天文学解释,初一十五形成于太阳月亮地球两次三点一线之下。

太阳-月亮-地球,如此三点一线时,形成的是初一。太阳-地球-月亮,如此三点一线时,形成的是十五。初一十五背后隐含着深厚的天文意义;隐含着数学上的严格规定性;隐含着几何学中的点线对应性。

朔望月的初一十五决定着江河大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故月满则海水西盛……月郭空则海水东盛。”南京中医学院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504页。

十五月满,月满则有海水西盛;初一月缺,月缺则有海水东盛。初一十五与潮涨潮落之间,有着如影随形的对应关系。大江大海在地球上,但大潮的决定因素在月亮,月亮背后的因素是太阳。初一十五所引起的天文大潮,归根结底,是太阳月亮地球三点一线的作用,这一点,也是人文研究者应该知道的。

四、异常天灾与新问题的提出

24节气,是正常的天气。有正常也有异常。正常是天气,异常是天灾。论正常的天气,论异常的天灾,论证问题的依据均为日月星。

1日月星论异常

(1)日影长度与风雨交会。日影最短点是夏至,夏至是风雨交会点,这是《周礼》记载的认识。《周礼·地官》:“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⑥用日影长度来确定风雨,这里是经典中的第一例。1尺6寸,是《周髀算经》中夏至点的日影长度。《周礼》的1尺5寸,与《周髀算经》中的1尺6寸,可能是不同观测点的数据。总之,两个数据都是中华大地上的日影最短点。日影最短点,就是24节气中的夏至。日影最短点的夏至,是风雨交会点。根据笔者十多年的实际观察,台风暴雨的一般规律是始于夏至,密集于秋分。起始点也有提前,也有推后,但基本规律如此。以日影最短点论风雨交会,论出的是规律。

(2)月亮与恒星两点一线论滂沱大雨。《诗经·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⑦月,月亮。毕,毕星,二十八星宿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五宿。离,通丽,指靠近。 站在地球上看,一旦发现月亮接近毕星,对应区内会发生滂沱大雨。地球上的观测者,月亮,毕星,这里实际上也构成了三点一线关系。

《尚书·洪范》:“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广东、广西、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52页。风雨的发生,在于月亮与好风、好雨之星的接近与对应。好风之星,被解释为28星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箕星。好雨之星,被解释为28星宿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毕星。天文中的月亮与恒星,地球上的观测者,《尚书》所记载的应该是最早的三点一线的风雨预报。

月圆月缺与潮起潮落关系,即太阳、月亮、地球三点一线构成三点一线时的天文大潮,前面已有讨论,此处不赘。

(3)北斗指向与风雨判断。北斗历,为中华民族所独有,《黄帝内经》《鶡冠子》《淮南子》均有北斗历的记载。

《鶡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黄怀信撰:《鶡冠子汇校集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71页。斗柄在天上,四时在地球上,天上的斗柄四个方向的指向,决定着地球上的四时。空间中的东南西北,时令中的春夏秋冬,统一在了斗柄之下。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了北斗历决定的24节气。以斗柄指向北方子位定冬至:“斗指子则冬至。”彭文辑:《百子全书》, 岳麓书社,1993年,第2829页。以冬至为24节气之首。

《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记载北斗八节历。八节,始于冬至,终于冬至。八节依次顺序是: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九宫八风》对天气正常与异常,做出了三点结论:天气正常,八节的当日天必有风雨,“是这样”则有“岁美民安”的良好结局。《九宫八风》的原话是:“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这是正常的情况。正常之外还有异常。异常分两种情况:“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南京中医学院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476页。异常情况之一,是风雨早于节日;异常情况之二,是风雨晚于节日。异常之一预示着多雨的涝灾;异常之二预示着少雨的旱灾。《黄帝内经》以斗柄论八节,以八节论风雨。以风雨早于、晚于节日论异常。

《九宫八风》篇还出现了判断邪风的标准。邪风如何判断?以北斗星斗柄指向为标准判断。与斗柄指向相反的风为正风,顺斗柄而来的风为邪风。例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春风应该从东方来;春,东风为正,西风为邪。斗柄西指,天下皆秋,秋风应该从西方来;秋,西风为正,东风为邪。八节,有八种正风,也会有八种邪风。一种邪风会引起一种病,八种邪风会引起八种病。大面积的邪风病,就是疫病。《礼记·月令》中有“孟春行秋令,其民大疫”的论断,《吕氏春秋》也有相同的论断,以气候异常论疫病,是中医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4)天文异常与天气异常。正常的天文,有正常的寒暑;异常的天文,有寒暑的异常。《周髀算经·日月历法》:“日月失度,而寒暑相奸。”西汉张苍等编撰:《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3页。这一论断告诉后人,寒暑次序一旦错乱,一定与“日月失度”即天文异常相关。地球上气候的正常与异常,背后的因素是天文的正常与异常。论地球上的任何事物,一定不能离开天文,这是《周髀算经》中的基本常识,也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中的基本常识。

(5)冬至与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中的“厄尔尼诺”,汉语译为“圣婴”。栾巨庆:《行星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43页。“圣婴”,是一种奇异的海洋现象。“圣婴”来临,沿赤道的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洋面上的水温会增温2度左右。太平洋洋面增温,一会引起中美洲气候的异常,二会引起亚洲气候的异常。在西方,厄尔尼诺至今仍然是个谜。有专家解释为“上帝的玩笑”。“圣婴”之圣,取之于圣诞节。因为,厄尔尼诺往往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在人看来,厄尔尼诺是个谜。放在太阳历中来认识,放在太阳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中来认识,“圣婴”在时间与空间上即刻显示出了极其严格的规定性:时间上发生在冬至点附近,空间上发生在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时。这是典型的“点线效应”。点,是冬至这一时令点;线,是南回归线这条线。年年有冬至,并不是年年有“圣婴”,所以然则何?“圣婴”的发生,太阳与南回归线的两点一线是基础因素。如天文大潮一样,两点一线之间必须出现第三或第四种天文要素时,才能有“圣婴”的发生。

2新问题的提出

(1)原则性问题。地球上气候物候的变化与太阳相关,地球上潮汐变化与太阳月亮相关,地球上的疫病与邪风相关,这是结论。

这里新的原则性问题有三:

第一,地球上的海啸、地震、台风暴雨、干旱、疫病与天文有没有关系呢?某一种天灾与系统的天灾,会是孤零零的独立事件吗?

第二,能否从天文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中,找出某种天灾的规律性与规定性?

第三,能否从天文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中,找出所有天灾的规律性与规定性?

(2)具体性问题。太阳与地球两点一线时,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物候的变化,这是太阳历所揭示出的规律。

太阳月亮地球三点一线时,会引起地球上江河潮起潮落的变化,这是阴阳合历所揭示出的规律。

这里新的具体性问题是:日月星四点一线、五点一线、六点一线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里有这样几个新问题:

①太阳、月亮、地球与地内行星发生对应关系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月亮、地球、金星四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月亮、地球、水星四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月亮、地球、水星、金星五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太阳、月亮、地球与地外行星发生对应关系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月亮、地球、火星四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月亮、地球、土星四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月亮、地球、木星四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月亮、地球与地外行星五点一线、六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③太阳、月亮、地球与五大行星N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④太阳、月亮、地球与恒星二十八宿中的某一宿四点一线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例如与箕宿的对应,与毕宿的对应,与牵牛宿的对应。

⑤第五个问题:北斗星斗柄作用加上日月星的因素,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⑥彗星出现时,加上日月星的因素,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⑦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时,地球上发生过什么样的天灾?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时,地球上发生过什么样的天灾?太阳相交于赤道线时,地球上发生过什么样的天灾?

⑧八节时令上,地球上发生过什么样的天灾?24节气的时令点上,地球上发生过什么样的天灾?

五、N点一线下的天灾24节气

宇宙间的一切都有严格的规定性!

冬至夏至有严格的规定性,这个严格的规定性就是太阳与南北回归线两点一线的对应。

春分秋分有严格的规定性,这个严格的规定性就是太阳与赤道线两点一线的对应。

初一十五有严格的规定性,这个严格的规定性就是太阳月亮与地球三点一线的对应。

太阳历有严格的规定性,太阴历有严格的规定性,北斗历有严格的规定性,阴阳合历有严格的规定性。回顾以上内容,是希望推导出以下结论:天地之间的一切都有严格的规定性。

海啸、地震也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性!

台风暴雨也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性!

旱灾也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性!

疫病也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性!

各种天灾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性!

天灾的规定性,应该在太阳与地球两点一线的对应关系上,应该在太阳、月亮、地球三点一线的对应关系上,应该在太阳、月亮、地球、行星N点一线的对应关系上。

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循环有周期性,月亮圆缺有周期性,五大行星循环有周期性,北斗斗柄循环有周期性,月亮与二十八星宿的对应有周期性,天灾的周期性,应该就在天文的周期性里。

同样的天文现象,江河流域会引起天文大潮!同样的天文现象,撒哈拉地区无论如何也不会引起天文大潮。“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一是认识天文,二是认识地理,就一定会找出各种天灾的规律性。几千年前,中华先贤制定出了正常的24节气。今天,先贤的子孙加以努力,一定会制定出异常的24节气——天灾24节气。

六、 结语:接着说,重新说,再出发

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创造第一学与第一法,中华先贤远远走在了世界前面。中华先贤先后创造出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天文历法,在民族(彝族、苗族、水族、傈僳族、华族)大家庭中稍加统计,仅太阳历就有近十种之多。陈久金:《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322~407页。以太阳为观测对象,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太阳历;以月亮为观测对象,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太阴历;以北斗星为观测对象,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北斗历;以二十八星宿为观测对象,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二十八宿历,还有五星历,最终形成了今天还在沿用的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欧美有太阳历(埃及学者制定的),阿拉伯有太阴历,印度有太阳历、太阴历合二为一的阴阳合历,唯有我中华先贤创造出的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在中华大地上,阴阳合历指导着生产,指导着生活。

欲知阴阳合历的准确性,可以看看“冬至日影长,夏至日影短”的规律。欲知阴阳合历的严密性,可以看看“十五月圆,月圆十五”的规律。欲知阴阳合历的准确性、严密性、周期性,可以看看“斗柄指寅,正月建寅”的对应。

阴阳合历,是一个严密的数理体系,是一个严密的几何体系,是一个严密的时空体系。有天文历法,才有伟大的中华文化与伟大的中医文化;有天文历法,才有生气勃勃的诸子百家。不懂天文历法,根本读不懂中华文化,根本读不懂中医文化,也无法真正认识诸子百家。

阴阳合历沿用了几千年,太阳历可能沿用了上万年,这里显示的岂不就是永恒性与长青性?!

永恒意义与长青意义的成果,其中有没有永恒的思路、长青的方法?!永恒的思路,应该是“以天文论人文”;长青的方法应该是“以太阳论之,以月亮论之,以北斗论之,以五大行星论之,以二十八宿论之,以日月星综合论之”。如果后人沿着先贤的思路与方法接着说,重新说,在先贤的基础上再出发,一定会找出各种天灾的规律性。中华先贤利用太阳建立了正常的24节气,后人应该利用太阳、月亮、行星、北斗等综合因素建立起异常的24节气,即天灾24节气。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自由学者

责任编辑:无语

猜你喜欢
日影天灾规定性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天灾无情 人间有爱
人在何时最清醒
一天中日影方向变化的判读
一天中日影方向变化的判读
十月节令行乐之制寒衣 灰飞葭管一阳通 彩线徐添日影中
再访杨山河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