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军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扩大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章首先介绍课程开设的现状,然后以教学的具体操作为例,从语言文字、图片视频、交流领悟、实际生活体验等多种途径探讨如何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现状;多种途径;完善品德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016-01
“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开设,不像语、数、英等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算与交际等为目的的,而是以扩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宗旨的。
一、课程开设的现状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一些学校曾是不受重视的一门学科。因为这门学科是不作为统考科目计算成绩的,无法得到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的地位。首先,在课程安排上节次比较少,而且大都是安排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上课的效果很不好。其次,学校没有像语、数、英课程一样制定严格的监督考评机制,以督促和激励教师的教学,对于这一课程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再次,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和监管激励机制的缺失,教师对于这门学科的态度也自然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备课、上课很随便,更有甚者上课就看着学生上自习或者处理其他学科的作业。小学阶段很少有专职带这些副科课程的老师,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语、数、英老师兼任。在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时候,部分教师改上自己所兼任的那门主科了。换言之,在一些学校,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开设只是一个摆设,供上级检查的,满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足开全所有课程的硬性要求的。
二、利用多种途径完善学生思想品德
作为从事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学科的价值以及开设的重要性。学校和老师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学校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成才,还要注重育人与成才并重,育人为先、成才为后的教育本真追求。本着这一思想,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种途径完善学生品德。
1. 读一读:以语言文字影响学生品德萌芽
语言文字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基本就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价值的取向,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和教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一课,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阅读,了解在公共场合要注意遵守哪些公共秩序,判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进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今后在公共场合里面处理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比如学习“绿色小卫士”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一次性筷子的消费对于环境影响的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撼,在孩子的小小心灵中埋下环保的种子,而且会把这种思想带到生活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2. 看一看:以图片视频直观渐染学生品德发展
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精选了很多图片,这些图片以直观的形式给学生以联想想象,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直接把自己放入图片的情境中去思考和判断。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的多媒体播放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视频,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比如学习“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时候,让学生观看教材上残疾人的图片,还可以用多媒体补充一些残疾人生活的真实图片,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困难。记得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播放了一位贫困家庭的双腿高位截肢的儿童一天生活的视频,放完之后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看着他们凝重的神情,我知道不用多说,他们已经明白了很多。果不其然,在随后的发言中,大家都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要多帮助关心他们,不再嘲笑歧视他们。
3. 议一议:以交流领悟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学生的读与看有时候并不能深入认识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比如学习“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在一起分组讨论自己对于民风民俗的态度。学生的讨论很热烈,甚至有的小组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争得面红耳赤。在发言环节,各个小组竞相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肯定,有的否定,而且都列举了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看法。当然,等各小组表达完自己意见的时候,我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就变得更为理性和冷静。一节课让学生明白了人生中必然要遇到的一类问题,这种讨论的意义真的值得推广。
4. 行一行:以实际生活体验完善学生品德定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一味地只是让学生从书本上面、在学校的课堂中了解社会,完善品德的形成,笔者觉得还是不够深刻。书本虽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但是毕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来得更为直接和深刻。实践表明:凡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是最难以忘记的,也是最能够对心灵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的。但是受限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时间有限以及安全性的诸多问题,笔者只能有所选择地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体验生活。比如学习“在公共汽车上”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情况,感受公共汽车上的公共秩序,我要求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周末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注意观察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公共场所的个人素质,加深认识公共秩序对个人以及他人的切身关系。
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开设,有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语、数、英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本着大教育的思想,认真对待这一课程,相信一定会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积聚更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征红.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
[2]秦兴武.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