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萍
摘 要:反思性教学的本质就是真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师生在共同的反思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教学理论;案例实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91-0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考,教师要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变,学生由接受型向反思型进步。只有真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师生在共同的反思中得到发展与进步。
一、用教学理论指导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思考,对照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断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反思与整个教学过程息息相关。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与经验,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会打乱你课前的完美预设。所以,反思是伴随教学每一步的,同时,对学生反思的要求也是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对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能够达成,如果设置过高,则可以降低一点要求,不要给学生造成付出努力也达不到的效果。在新知探究阶段,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要反思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不可只要学生出现疑问就马上去讲解,那样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懒于思考,激发不起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挑战心理。除了课上的反思,教师还要在课下根据教学中的案例来写出反思日记,积累自己教学的感悟,实现自己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同时学生学习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感所悟记录在课本的一侧,也可以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收获的点滴,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积累起更多的活动经验,使教学在师生共同反思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反思性教学应用于实践既丰富了理论,又弥补了理论应用中的不足,对教学具有实用价值。
二、用教学案例实践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得与失,从而更好地找出适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不能只是从知识的学习上去教育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反思适应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很简单的内容。但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几加几等于几,则对于培养学生数感失去了意义。只有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精彩。如在教学“和是7的加法”时,教师用图片描述了一次郊游活动:先来了4个孩子,又来了3个孩子,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孩子,大多数学生都列成4+3=7或3+4=7。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我列的不是这样的,我列成了2+5=7或5+2=7。”我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我发现男生有2名,女生有5名,所以,我列成这样的算式。”教师让学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在此启发下,有的学生又列成了1+6=7或6+1=7,并解释为有6个同学戴了太阳帽,1个同学没戴。由此,我对本节教学进行了反思: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只要调动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以教为主,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发现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用教学评价促进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积极正向的评价,从而重新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信心。在评价中教师要反思如何使学生获得学习带来的愉悦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實到具体操作中,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在作业中给予学生个性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课堂上不同的学生表现也不同,如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对于教师给出的问题,不管思考是否到位都会举手回答;有的学生则比较腼腆,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对于问题能够轻松解答;有的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简单问题都回答不好。针对学生的种种不同,教师在课堂评价时也要做到视情况而定。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出问题固然要表扬,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正确更要大力赞赏;内向型的学生敢于举手就是进步,外向型的学生回答有问题就需要委婉地指出“要思考好再回答”,这样体现了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也能够让所有学生都乐观起来,都有所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反思要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对将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学习反思要落实到实处,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反思。这样,对于教师来说能使每一节课准备更充分,课堂更精彩,业务素质提升更快;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使知识掌握更透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想方法的把握更到位,从而使课堂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官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吴晶.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