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雪艳 吴钟元
摘 要:从“知识精加工”到“知识贯通”需要一个过程,而实践培养过程是提升人文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经历这一过程的必经之路。设计多方法-多水平的实践培养模式,有利于人文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其中,人文本科生培养的具体实践理念、课程及激励机制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人文本科;多方法-多水平;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03-02
一、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 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的现状
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人文本科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如何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探索中,创新教育成为我国高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国内高校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结合创新与实践教育推进教改项目的实施。姜澄宇和王润孝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成才与发展,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使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模式中解脱出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陶卫东强调实践教育突破传统教学形式,教师参与到学员学习中,师生之间相互配合,没有等级差别。并依托网络通讯技术,去企业、学校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教学模式以情景式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实习、小组协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经历,提高学生的兴趣,切实体会到参与具体实践教学获得的益处。笔者也认为高校教改的核心仍旧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高校教改的要素之所在。新经济、国际化、电子化以及变革时代,对应用人文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纵观人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实践创新,培养应用型交叉复合人才正是基于现状而提出的相应对策。
2. 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原因分析
由于各个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师、实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人文本科生具体培养模式上实际存在很大不同。在研究型大学里,比较强调理论概念、研究机制,属于实验室导向培养模式;纵观国内,在师资、资源方面能达到这些条件的重点大学仍属少数,况且更多依赖于实验室培养模式也有其弊端。而社会对人文应用和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求贤若渴,普通大学人文本科生的培养模式直接拷贝重点大学,笔者认为不太合适。因此,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的提出首先是基于人文本科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的需要。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主流思想。行动研究是教师用以检验自己行动的一种研究形式,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实用创新人才是社会渴求的人才。因此,多样性、开放性、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模式已成为一种潮流。如何采用“多方法-多水平”的“多元网络型”立体交叉模式培养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推广,是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拟作出的重要尝试。因此,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迅速变革冲突的需要。
3. 多方法-多水平的实践模式的理论与理念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培养出更多的适应面宽、基础厚实的通识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其重要的内容。在个体-团队-组织的多水平实践模式中,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方法,促进学生迅速成长。“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教为不教、学为会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生“会学”,这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会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至高境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是教师开展“主动式”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授之以渔,才会后劲勃发。笔者认为,这种理念应渗入在多水平-多方法的实践模式中。此外,B.Schneider提出“以人为本”导向的组织行为模型。随着时间的流逝,组织是由人本身来界定的,形成一个吸引-选择-消退(ASA)的周期。而王重鸣基于ASA模型又提出了ASD模型(吸引-选择-发展)。为了促进个体和教学组织的发展,笔者认为创新与教改应该在“多方法-多水平”的“多元网络型”实践教育架构中相互匹配。基于ASD模型,本文以人文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吸引、选择、发展的视角探讨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这样一个吸引-择-发展的培养模式,加强本科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人文领域中的交叉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多方法-多水平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的适切性
实施高等学校的质量工程,应着眼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學生的能力培养,加大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关注“人文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理念
根据人文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培养教师重视实践教学的理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强化“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模式,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有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学生的实践锻炼,为人文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一套具有示范性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相融合的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条件,并为学生的开放实验提供形式多样的有效指导,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解决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弊端,使人文本科实验教学与实践水平及质量迈上一個新的台阶。
三、多方法-多水平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的设计
1. 构建创新的“多水平”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具体实施,形成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确保学生真正受到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形成个体、团队、组织层面的“多水平”系统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完善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变学生的被动实验训练为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实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的实验训练模式。拓宽学生实践活动的渠道,推进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形成“多水平”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符合其专业培养模式的多元网络型实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法。
2. 建立“多方法”实践教学模式
采用实验研究、田野调查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能够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实践教学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的弊端,通过因材施教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设计“多方法-多水平”的实践培养模式
通过“多方法-多水平”实践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改成果。形成成熟的人文本科生“多水平-多方法”人才实践培养模式,制定人文本科生“多方法-多水平”人才培养的实践系列课程,评定“多方法-多水平”人文创新人才胜任力结构与实践能力,注重人文本科生科研立项与成果展示,鼓励人文本科生在专业领域期刊上发表成果。(1)“多方法-多水平”人文本科生实践培养模式。以问题式学习(简称PBL)为基础,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培养学生的理论提升与实践创新能力。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其从个体水平、团队水平、组织水平方面,采用多方法模式构建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思路;从实证研究方法、团队培训、角色演练方面,多方法训练研究思路与实践能力。(2)基于ASD模型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本科教学实践体系。从吸引、选择、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人文本科生的特点、年级阶段,吸引、选择进入团队学习模式,通过团队互动、组织创造良好学术环境与实践环境促进个体的发展,从而推进组织不断创新,形成个体-团队-组织的良性互动与匹配模式,最终形成立体化教学实践与培养模式。(3)基于“多方法-多水平”模式的人文本科生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制定。以实践和实证课程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专业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是应用型人文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实践课程也是提升多元能力的必备课程。因此,实验教学体系与实证性实践课程相结合,应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围绕培养目标,把实践课程体系分多个层次、多阶段实施。(4)通过项目规划制定(人文本科生交叉学科科研立项与实践+应用型报告)配合实践和实证课程的具体实施。通过科研立项,把其中的成果通过应用型报告的模式呈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充分体验到意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素质和动态能力。(5)实践基地拓展与能力模型评价。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医院、部分外资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比较稳固的专业实践基地。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设计的素质冰山模型,对人的素质作了非常深刻的阐述,为本课题对基于“多方法-多水平”模式的人文本科人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多方法-多水平”模式的人文本科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应该注重胜任素质的培养。根据素质的冰山模型,人文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综合胜任力结构指标及评价体系,需要有清晰明确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6)形成有效的实践活动激励机制和实践教学队伍。形成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管理体系和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基金,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激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教师和学生紧密配合的研究与实践,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的创新型实践教学队伍。
参考文献:
[1]姜澄宇,王润孝.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7(06).
[2]陶卫东.探索职教改革创新:以香港职业教育为借鉴[J].职教通讯,2007(06).
[3]叶青,刘红宁,杜建强,等.“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
[4]许晓东,王乘.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