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志
摘 要:教学过程中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激励性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注重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和多样化。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27-01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分组,一共有四个小组,首次实验中被实验的学生在成绩方面相差不大。自此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对第一组学生经常进行优点表扬,对其直接进行带有显著激励性特征的评价;对第二组学生则相反,主要就其缺点经常进行批评,申斥式直接评价;对第三組学生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让他们听着前面两组受表扬或批评;第四组同其余三组分开,实施隔离处理,对第四组的学生不进行任何评价。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学生学习上是进步最快的,其次是第二组,第四组则进步最慢。实验表明,评价与不评价大不一样。因此,要使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宜采用具有激励性特征的评价。怎样才能使评价具有的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呢?
一、应当积极转变评价理念
教育改革始终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调控与改善、学生能力培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显现出重要的作用,获得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评价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当树立这样的评价理念,即“立足于人这个最重要的出发点,为个体实现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评价的选拔与甄别作用不应当强调,而应当努力淡化,改变以往带着挑剔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要结合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着眼于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保障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全面,能够更加准确地关心一个孩子的成长,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和进步。
二、激励性评价务必要公正客观
保障评价的公正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而且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劝导效果,最终能够对学生的行为更好地进行引导。假如评价不公正,就难以使师生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容易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冷漠、对抗、消极等负面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也容易使得其他学生对被评价者进行孤立。教师对学生评价应当杜绝定式心理,教师在心理上不能存在偏爱的倾向,不能一味对自己偏爱的学生表扬鼓励。在心理上,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积极激励每一位学生进步。
三、激励性评价必须注重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和多样化
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个别教师常常缺乏耐心和爱心,只是简单粗暴地给予他们这样的评价:“你呀,除了爱踢球还会干什么”“看看你的作业,简直就是浪费纸张嘛”,等等。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心理需求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允许遗忘的,而学生又是各不相同的主体,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一步到位,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应该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和再评价的机会。激励性评价需要因材施教,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灵活应用,避免公式化,避免过于机械僵化。同时,应当注意激励性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也是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赞许的微笑,一个代表鼓励的手势,或是表示善意的沉默,都能传达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传达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鼓励。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极富有亲和力,能够在心灵上产生互动,这种效果要明显超过口头上的随意表扬。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认真倾听,适当点头微笑,通过这样的态势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鼓励,这种体态语言具有显著的激励效果,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甚至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温暖整个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这门课程。
四、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反馈效果。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尤其要重视学困生,对这部分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要善于挖掘这部分学生的长处,欣赏他们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即使是进步很小或是仅仅有一点好的征兆,对学生都应当及时肯定,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向上。不然,错过了最佳时机,就算对学生给予更大的鼓励,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五、结束语
评价性质往往会对被评价对象的心理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有什么样性质的评价,就产生什么样的心理行为。因此,要格外重视激励性评价,多多表扬,避免训斥。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应当及时,保持公正,具有明确的目的,并且讲究一个“度”。这样,就会对正确的目标行为进一步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赵志勇,李雪梅.激励性评价的点滴体会[J].吉林教育,2013(23).
[2]赵学勤.如何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J].中小学管理,2003(04).
[3]白文飞.应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促进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4).
[4]施晓燕.激励性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