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梅
摘 要:文章在反思一些案例基础上,着重探索母亲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形成优秀的文明礼仪、生活习惯。
关键词:母亲教育;礼仪教育;反思;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71-01
威廉·詹姆斯曾说:“播种一个理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前儿童发展存在多个关键期,对于儿童的良好文明礼仪、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忽视的奠基时期。礼仪教育不仅包括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包括孩子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家庭作为儿童所处环境的核心,母亲作为儿童性格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礼仪教育尤为重要。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养育和监护人,不仅要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所需,更应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反思案例
在信息革命的今天,人们开始着力于反思传统教育并对知识学习也开始了新的架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传统教育遗留下的弊病值得我们思考,如以下两个“镜头式”案例:镜头一:黄阿姨带着女儿小Q来小X家做客,小X只顾着玩自己的玩具,并不理睬黄阿姨。小Q懂礼貌地向小X妈妈问好,小X妈妈也提醒小X向黄阿姨打招呼。然而小X眼睛都没有抬,摆弄着手里的玩具,非常不情愿地说了声:“阿姨好。”反思:文明礼仪应该是一种道德文化的体现,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渗透。然而我们成人在生活中只关注行为的习得,缺少对孩子内心活动的关注。如果文明礼仪的习得并不能帮助孩子建立相关的价值观,并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是失败的。镜头二: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Y由于迟到没有拿到玩具圈,为了参与到游戏中去,小Y选择抢夺小J的玩具圈。这一幕被小Y的妈妈看到了,小Y妈妈不由分说地拿走小Y手中的玩具圈还给了小J。当妈妈刚想教育小Y的时候,小Y忽然号啕大哭并开始撕打妈妈。反思:上面的案例是儿童的身份认同出现偏差造成的,因为不科学的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致使儿童“自我中心”时间延长,认为自己可以对任何人发号施令,这对于儿童的良好文明礼仪以及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作为儿童的第一监护与养育者——母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探索途径
针对孩子礼仪教育缺失、许多母亲对孩子礼仪教育了解片面,相应的教育策略匮乏的情况,我在培养孩子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策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1)“源于生活”情境体验法。在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能第一时间吸引孩子的兴趣,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则更佳。如孩子体验互帮互助游戏:让混龄孩子一起活动,高龄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小老师,帮助低龄幼儿习成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行为等。这种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能促成幼儿移情,促成幼儿文明礼仪养成。(2)“示范——演练——反馈——指导”行为训练法。人的行为既然可以通过练习习得,当然也可以通过演习训练的强化得以矫正。如小班幼儿在挪动椅凳时往往将椅凳四脚离地或者高举过头,这些行为除了存在磕碰幼儿的危险以外,还影响幼儿养成文明行为。为此,我设计了“小椅子笑了”教育活动。孩子妈妈通过讲故事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做示范让孩子模仿练习。这样,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趣味的方式指导孩子掌握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为孩子养成在搬挪家庭轻型器具时应稳拿轻放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法。(3)“潜移默化”标记提示法。在墙面做文明标记,如“噤声”标记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看标反应,明白标记是为了提示自己不要打扰其他人。悬挂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儿童获得生活技能和礼貌动作。如在家中的整理角贴上收纳盒的编号与相应的填充类别,让幼儿知道分类收纳,从而让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幼儿一旦在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图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便捷地生活,更遵循社会的规范。(4)“童谣、绕口令”自我内化法。童谣童歌、绕口令都具备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特点,低幼年龄的孩子能够很快学习并达到吟诵的程度。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这些易于上口又富有节奏感的童谣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吟诵、强化记忆,并与幼儿的实际操作环节或者身临其境时产生共鸣,内化为幼儿礼仪的具体行为,这种方法是儿童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手段。(5)“环境熏陶”榜样示范法。榜样作用在幼儿文明礼仪习成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榜样来自父母、教师、同伴,甚至陌生人。幼儿总是模仿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第一养护人——母亲,他们观察并模仿母亲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母亲应当将自己的行为举止作为幼儿参考的模范,为幼儿提供示范作用。母亲应当致力于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处理好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的礼仪关系。此外,母亲对自身示范行为的严格要求也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民族必备素质的重要支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人——母亲,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递进式地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幼儿的未来生活铺垫道路。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