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治国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利用资源为其重要的一项环节,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对英语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全面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首先就我国目前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其次深入探讨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及其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资源;开发策略
一、引言
作为课程重要支撑的课程资源,其丰富程度与发展进度与课程实施的深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其掌握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以小学英语阶段为代表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无法对课程实现全面的开发与利用。找出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为英语教师提出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对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以及英语课程效果的提高均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与实施,我国众多小学加大了高效英语课堂的教学力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学生的学习模式等均发生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教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采用参与、实践、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英语学习。
从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进行观察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当前采用的高效教学模式的开发重点仍然为英语教材与课堂资源,对其它形式的课程资源开发较为缺乏,导致英语课程资源存在种类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等问题。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即为英语教师及学校领导缺乏对英语课程资源的全面认识,资源开发意识比较低,未能全面、深入理解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资源的实际内涵与意义。英语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应加大英语教材的开发力度,通过为学生创设随时可以使用英语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效果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由于英语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其主要目标为学生英语实践使用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与教学管理应将所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潜在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开发对象。只有遵循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性原则,才能使英语教学摆脱传统的教室、黑板、书本等教学材料的禁锢,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充满生活气息,实现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
2.创造性原则
由于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在具有教材单一性的同时,还潜在着多样化的可开发资源。在此种形势下,英语教师与学校在对英语课程教学进行开发时,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资源开发模式,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在考虑到学生、教师、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
3.易操作性原则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应严格遵循可操作性的开发原则,保证课程资源切合生活实际,资源的后续加工及实际操作实施方便容易,减少教师及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时间、精力及经济等成本的投入。通过开发出易操作性的英语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化语言环境。
四、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1.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作用
作为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核心部分的教材,不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和教师重要的教学与学习的工具。目前,大部分小学采用的教材为《新标准英语》,这套教科书有机结合了学习与练习,符合语言的教学规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此套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及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一系列语言活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基本使用小学英语教材的同时,还应全面、深入对其进行思考和研究,实现教材课程资源的完全挖掘。例如,在《新标准英语》这套教材中,其图片色彩丰富、富有童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和联想,并利用所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试着编写短小的故事等。
2.以实际生活为依据,为学生构建语言环境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英语为一门外语语言,由于授课的英语教师多为中国人,缺乏地道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难度。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与学习的因素,同时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师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和构造,尽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英语的语言氛围,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3.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利用的教学工具也大大增加。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掌握多项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从而开发出丰富多彩、切合实际生活的英语课程资源。由于网络技术能使教师摆脱传统的书本、黑板的模式,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网络课程资源具有显著的时效性、交互性、资源共享性等优势,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理念,加强对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重视。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的教材,结合实际生活情况为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并科学合理使用多项信息技术,将潜在的英语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促进课程资源的生活化和多样化,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运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