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三个维度的评价,即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达成教学评价三个维度的目标,才能实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三个维度;教学评价;全面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仅占20%,而情商的作用占80%。智力高低决定着一个人成功的可能性,而情商因素(诸如思想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审美因素)却对人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只注重评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那么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与时俱进的三个维度教学评价正是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才使课改精神落到实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及协调沟通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全面发展。
1评价内容分项设置,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是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将教学评价窄化为仅是学业成绩的评价,培养出的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无用书生。这种低能儿在竞争残酷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立足的。正是针对这种评价内容知识化的单一倾向,我认为三个维度的教学评价内容必须分项设置。综观《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与写字”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通盘设计的。因而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我们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系统设计评价方案。
1.1识字的基本知识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双基要求,教给学生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同样是重中之重,只不过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而是把学习看作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从而愉快、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汉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正确地书写。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通过课堂巩固复习、单元听写、学期检测分阶段进行闭卷测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1.2识字的态度习惯
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一生成就的大小,这是无数成功人士总结出来的经验。功夫重在平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徒劳无益的。教师可采取日常观察和随堂评价的方式,具体说来有关于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执笔方法是否规范,笔顺笔画是否符合要求,书写是否端正、整洁、美观,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如何,有否主动识字的愿望等。
1.3识字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古老的东方智慧依然是今天教育界的经典语言。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会走上一条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光辉大道。教师可采取课堂观察的评价方式看学生识字的策略,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还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
同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评价一样,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内容也需要分项设置,才能把三个维度的评价贯彻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情况。
2评价方法多样化,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综合性
2.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应强调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只依据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探索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其效能之低可想而知。形成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它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及时反馈并随机调整教学步骤及方法,能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并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据此我认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最终裁定平日形成性评价占30%,期末终结性考核占70%(其中10%的实践考核,60%的笔试)。平日形成性评价表要求每位学生每月填写一份,基本能反映学生母语学习的全过程,逐月累积“红五星”数。对于分项及综合表现优秀或前进幅度较大的学生奖励一棵“果树”。学期末累计每月成绩,即为学生平日学业成绩。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标准化考试,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但它不能测量许多难以量化的内容,即学生的非认知领域方面如语文学习态度、兴趣、意志及人际交往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不能体现语文学科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可以说惟量化的评价是非人性化的,造成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定性评价较好地弥补了量化评价方法的不足,能够更为逼真地反映教育现实。然而量化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并不对立,在同一评价过程中可以将这两类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料、作业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等级性评语加激励性评语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评价的技巧上注重生命的活力,富有人情味,尽量减少同类评价结果的比较,减轻学生横向比较的心理负担。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也应以鼓励、表扬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对学生从正面加以引导。
2.3开创使用活动评价法
“教育即生长”论断就主张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进行组织,这样儿童才能真正地从教育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并把经验内化到自己的知识、行为结构中,形成自身的发展。因而教育要不断地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做中学”。我常依据教学内容另行设计实践活动作业,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了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种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3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多主体性
教学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的评价中依然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而不是参与评价的主体,这既不利于评价质量的改善,也不利于评价的民主化。新课改主张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让被评价者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有助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形成友好、民主的评价关系,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另外,多主体参与还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保证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以促进学生和谐地成长。
要使三维目标有效、巧妙地达成,决非一日之功,还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深入研究,才能在评价中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课堂教学监控》教学心理学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教育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
包小平,(1982~ )女安徽桐城人,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