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5-04-27 21:34张国丽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朗读习惯培养

张国丽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教学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理解语意,选择正确的朗读方法,逐步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朗读;习惯;培养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但仍有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分析,朗读训练被忽略了,朗读只求读通,有的甚至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讲究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朗读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最重点、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的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确它的地位和意义,摆正读与讲的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由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领悟、积累,为日后运用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把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语言教学要以读为本。有人指出,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就是好读。这有一定道理。“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课堂指导朗读达五次之多。这样教学生多读既使学生通过读,意会了课文内容,又使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落到实处。通常情况下,我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做到“三读”。①初读。读通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②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细读要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辅以试读指点。③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桂林山水》词好句佳,我就让学生反复吟咏、体味,悟出课文中传神的字字句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烂熟于心”。只有多读,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正确的读,流利的读”这一基本要求。

三、引导学生理解语意是朗读训练的基础

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在教学生理解描写树枝生长的句子时,我根据自愿原则,让一部分小朋友读这些句子做小导演,一部分小朋友拿道具到前台做小演员扮演“树枝”,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做观众,看演员的表演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符。一遍表演下来,观众发现“一齐”冒出的表演与课文中所讲的“一个一个地冒出来”不符,“一下子”长高的运用与“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的意思不一样,于是再表演第二遍。接着,又以三个人同时担任三个角色在各自座位上表演了第三遍。这样生动活泼的交往,学生读得多而不腻烦,印象深而非机械重复,全体学生在“放松”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既做到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读得多了,读得熟了,就自然能把课文里字里行间的感情通过声音充分地表达出来。

四、朗读方法的选择要服从于训练目的

朗读方法很多,但不能不加选择地滥用。至于选择哪种形式,则应服从于训练目的。常用的方法有:①齐读。齐读可以激发情绪,渲染气氛。如我在教学《孔子拜师》最后一课时时,在听完一位学生朗读完全文后,充满回味,饱含深情的说:“××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又一次想起我的每一位老师。他们不顾寒气袭人,灯下为我们批改作业,不顾酷暑难当,蚊虫叮咬,灯下精心备课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青春年华默默地培育了我们。而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今天的工作岗位,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代代相传,才有了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同学们,为了表达我对我的老师的崇高敬意,我想和大家一道朗读《孔子拜师》。”就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朗读,把学生对老师深深敬意随着激昂的语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②分角色读。要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可以选择分角色读的方法。低年级不少教材更适合分角色读。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等。分角色读能增添课堂教学的情趣,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③范读。为让学生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状态,进行有感情的范读,能给学生一种语感直觉,激发他们情感的冲动。范读可以是教师读,可以是读得好的学生读,还可以利用录音进行。范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机进行。朗读的方法还有引读、散读、轻读、领读、长文短读等等。

五、养成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从最基本的开始。朱熹的四到就是很好的办法。我以为朗读习惯中最重要的是坐姿。柳公权说笔正则心正,我借用为坐正则读正。坐正了,坐直了,注意力会集中;精神状态会更饱满。坐直了,身体撑开,肺活量才大,气息才通畅;发声才有力,才长久,才可以控制;想长便长,想短便短,欲重则重,欲轻则轻。坐不直,大概可以说就朗读不好了。怎么帮助学生养成这朗读习惯做法多多。这里要谈的是从老师角度说要多用心,多费力;从学生角度说要有兴趣、有恒心。本着这样的原则,什么方法都可以试。

研究表明,学生形成一定的朗读习惯后,再通过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吐字、发声等训练)、朗读技巧训练(主要包括停顿、轻重、快慢、语气等四个方面)、朗读节奏训练(主要包括节奏、音高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朗读时能做到正确、流利,初步做到有感情,效果显著。

六、教师要给时间

老师要重视,说句心里话,教课的语文老师们,谁特别重视朗读?这样算,整个语文教学为十成,朗读占几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用多大力,学生朗读才能出多大成绩。或者换个说法,朗读这种策略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必要手段;或者再直白点,只要朗读做得好,语文就好。这个观点语文老师们认可不认可。会不会说归说,做归做?

总之,任何形式的朗读都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选择,恰当地应用,学生才能读有所获。刘勰曾经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好些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朗读习惯培养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