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 徐智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微博以其独特优势对受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发挥了极大的舆论导向功能。微博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基于微博视角,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应用,探索构建“微博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模式及其指标体系。
关键词:微博; 多维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6-0121-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微博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兴媒体,为大学生群体所广泛使用和乐于接受。网络新媒体时代下,微博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挑战,冲击着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面临巨大困难。因此,占领“微博”这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青年学生处于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较为成熟、贴近时代的思想意识。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大学生学习地点相对分散、学习时间不固定,大学生相互接触和互动的机会更少,班级观念较之过去更为淡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学习目标、职业倾向等方面更趋多样化。这些新情况导致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般采取的是“主体—客体”模式,受教育者多处于被动、依附地位,教育方式多为灌输式、训诫式。与此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与时代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相比显得比较呆板,教育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大学生关注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因此,大学生参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易诱发学生的抵触厌学情绪。
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介的特点在于其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微博用户间可以实现零时间、零距离、零成本的互动交流。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地域限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90后”大学生更加贴近、更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找准正确的人生定位,推动大学生建立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正面角度来看,微博精干短小的文字篇幅和丰富新颖的内容,以及它所具备的互动、便捷、灵活、原创等特点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搭建起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固有模式的藩篱。然而,微博上各类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和大量冗余的垃圾信息也可能会抵消基于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带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失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同样加大。尤其是如何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微博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并形成与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是当前基于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模式的内容
1.“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模式的概念
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微博为平台,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自发型思想向积极方向转化,进而最终达到思想教育工作目的的过程及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主-客”模式[1],教育者作为主体,而受教育者被当成客体,教育者只是通过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规范,没有把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看待,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具体实际和个性化差异。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受教育者同样应作为主体而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主-主”模式。该模式是以多种主体(高校、教师、学生等)存在的多维互动模式(如图1所示),各主体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微博进行互动。受教育者不再是处于被动地位,而是能够表达自身的思想与情感,与教育者之间进行双向互动并展开交流。
2.“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模式的指标构成
本文根据多维互动模式的主体,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指标体系,并进行细化和延伸,给出四个维度的二级评价指标,分别为校生互动指标、师生互动指标、校师互动指标和生生互动指标[2],建立多维互动模式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并以此展开多维互动模式的应用研究。
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1)“校生”互动指标 校生互动指标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方针、舆论引导宣传、舆情监督管理。运用微博学习贯彻思政方针,相较于纸质文档,具有及时、覆盖面广、易于传播等特点,能够减少其单调与枯燥乏味。学校以微博为平台,可以大力弘扬主流思想文化,积极引领舆论思潮,引导学生们的舆论方向。同时,学校对微博上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舆论热点进行监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状况,以进行及时反馈。
(2)“师生”互动指标 师生互动指标主要包括思想动态交流、思政知识分享、舆论思想监督。教师通过展开“导入互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捕捉并及时将不良思想置于可控之中,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学生也能通过交流反映自身及周围思想状况,缓解自身情绪压力。以微博为平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集中的课堂传授方式扩展到课堂以外,在一种更加轻松的氛围下灵活展开学习,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使思政教育工作者以一种更亲近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疑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
(3)“校师”互动指标 校师互动指标主要包括思政队伍建设、思政教育工作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反馈。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熟悉和掌握新型的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微博介入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可借鉴“微博问政”的形式,形成“微博问教”的教育管理机制[3],通过微博互动了解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其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通过微博将思政教育开展情况向学校进行及时、准确的反映。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并及时反馈,针对“把脉”中预见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诊治”,以此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
(4)“生生”互动指标 生生互动指标主要包括思政教育活动、思想意识管理、思政社团建设。随着微博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拓宽,学生们自主、创新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开展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活动,更加贴近学生,也易于被接受。微博为学生们交流思想、增进情感提供了一个活跃平台,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生们的思想走向,反映其所关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相互间了解和关注对方的思想动态。同时,微博作为宣泄情绪的平台,也能体现学生们的情绪问题。学生间也可以透过微博相互监督,对微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传播,除了及时向学校反馈,也可以进行相互纠正,共同构筑牢固的正确思想防线。此外,思政工作者也可合理利用微博的这些特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尤其是在重大节日和出现社会敏感话题时,监督能有效杜绝不良思想的入侵,稳定学生思想情绪。在这种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过程中达成了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思政工作者之间、学生与学校间的多维互动。
三、“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互动模式的具体应用
1.充分发挥微博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
充分发挥微博的优势是有效利用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核心。一要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用户的舆论情况予以关注,发现问题并及时疏导,缩小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间的距离。二要发挥微博中大学生用户彼此间的互动性,学生用户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对思想政治素养较高的学生用户特别是学生干部用户、学生社团用户进行重点引导,使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三要发挥微博中大学生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微博的普及也源自于普通用户与知名认证用户(加“V”用户)之间的互动,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宣传方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关注具备坚定政治立场、正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情操的“正能量”用户,以大学生的兴趣方向为基点,充分发挥微博的名人效应。
2.整合校园微博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分流
高校作为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注重把握团体特性进行推广宣传,发挥强大的教育和引导力量。一方面,高校应将现有的校园团体微博进行合理的分类、分流,整合微博资源,改进运营模式,根据不同团体的性质和特点对其微博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各类团体微博在运行上要避免撞车,打造出鲜明的自身特色,以满足不同的互动需求,避免千篇一律。同时,主动搭建校园团体微博即时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充分整合,为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推广策略,形成有计划、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
3.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互动机制,提升互动的专业化
一要健全引导机制。预先制定阶段性工作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和任务,这对于使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实践中,这一重要环节通常被忽视,微博的开设、运行都过度自由化、随意化,没有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二要实施专人负责机制。安排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和媒体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专门负责微博,既能明确责任,又能塑造出高识别度、高认可度的微博形象。定期展开培训,不断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三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微博上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研,了解大学生的内在诉求。
4.微博线上、线下全方位联动,形成互动效应
高校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微博活动与线下活动完全分割开来。通过运用成本低廉的微博扩大活动影响力,使线下原本局限于固定场所、固定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辐射至广泛的青年大学生。形式丰富的线下活动也能通过微博的图文直播方式阐释其高度的思想政治内涵,更加直观明了地升华活动主题,进一步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李果应.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
[2] 黄丹琳.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2-104.
[3] 吴学满.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58-260.
[4]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责任编辑: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