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第二中学 曹芳贵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健全是极其重要的。可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却形色各异,厌学、焦虑、郁闷、自我认识不足、人际交往障碍、目标理想不清等。对于学生,不能仅靠说教,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求方法,多管齐下,注重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要促进学生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就得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具有很丰富的人文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具体实践,更是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表明,要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听从老师的引导,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关键,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每个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事得到教师的关心与尊重。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言传身教,不论是讲授知识,还是纠正学生的言行,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既不取笑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也不随意挖苦打击学生,而是鼓励引导学生,交给方法,指明努力方向。在课堂上请同学读课文时,我要求同学们必须在朗读者朗读结束后,才能纠正其读错的字词。而在点评时,总是先点评同学的闪光点,例如发音准确,读得流利,饱含感情,停顿恰当等,再提醒学生哪方面不足,如果能怎么读就更好。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很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的建议,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平时多倾听学生心声,多与学生沟通等等,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了。
2.构建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更能使人兴奋,也便于记住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记忆更深刻。为了构建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我总是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最饱满的精神站上讲台,结合教学内容来点小幽默,穿插有关的小故事,这既拓展了学生知识,也激活了课堂气氛。如果教师无精打采走上讲台,学生的情绪也会低落,学习的效率肯定低下。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尊重他人见解,学会倾听同学意见、观点,这样也构建了友好的同学关系,力求共同进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积极愉快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有了基础,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师、同学的建议与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更能彰显个性,培养理想信念,释放出学习的潜能。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的主题思想多数是积极向上的,比较深刻的反映了特定时代人物的高尚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合理价值观,这些名篇佳作凝聚着作者的才华智慧,彰显着其高尚情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势利导,适时穿插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有许多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归类,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加以引导。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有学生只认识到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道理,我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感慨人生苦短时,“忧”的是什么?学生很快明白:生命易逝,壮志未酬,应珍惜大好时光,干一番事业,并表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定要增加生命的厚度。在教学《陈情表》一文小结时,我希望学生在学习李密对祖母的“乌鸟私情”后,对亲人特别是父母长辈应有实际行动,在生活中好好尽孝道。对于十八九岁的年纪,好好读书,认真做事,少让父母担心就是最好的“尽孝”了。只要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很多课文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定风波》中学习苏轼达观的生活态度;《离骚》中感受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怀;《囚绿记》中培养学生向往光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有一个梦想》鼓励学生学习马丁·路德·金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师生对话平台,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就看教师怎么在语文课文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找好切入点了。
在阅读教学这个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上,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启迪了学生的心灵。
有些高中生有焦虑、自卑、内向、郁闷等不良心理,喜欢封闭自己,不愿与家长、老师、同学倾诉,积压久了容易产生心理偏差,既影响了学习,又不利健康。如果用写的方式让学生把心灵释放,把心声吐露,学生会觉得方便得多。我坚持让学生写周记或日记,不论长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或喜怒哀乐写下来,时间长了,这些成长中的点滴记录就成了学生宣泄情感的见证。这个写作过程也是一场自我谈心的过程,比教师、家长的训导效果要好得多。
周记、日记虽使学生的情绪得以宣泄,毕竟这些内容较隐性,有时教师不便知道,也不宜引导。但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问题,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我布置作文都是一天布置一个班级写,当天就评改完成,第二天讲评;同时,对学生在作文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记录,在作文点评时给予鼓励,或者及时找学生谈话沟通,第一时间化解学生的“心结”,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使学生及时摆脱困境,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表示以后读不读大学都是打工,写得有点忧郁。我在文末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都不知道未来能做什么,但我们都知道现在要做什么,活在当下,为现在要做的事而努力,你将无怨无悔,到时候能做什么自然有了答案,相信自己,你的未来不是梦!学生看到诸如此类的话语,定会有自己的思考,也将得到启发。
在高中语文写作实践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时加以点拨引导,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又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启迪心智。
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易理解,也乐于接受,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五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主要是朗诵、演讲、讨论、辩论和访谈,这些实践切合学生实际,也契合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活动,既是完成教学任务,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结合课文编排和活动安排,可以有所侧重的开展这些活动。必修一学习了新诗、散文、短新闻,我们也可模仿中央台的“新年新诗会”,在班级开展新诗朗诵会,在各小组先开展评选推荐,再在全班朗诵表演,最后在两个班级进行打擂台赛。在这过程中,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许多经典作品,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内容思想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朗诵水平。结合必修二的主题实践活动“演讲”,在学习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之后,我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梦想,并来一次演讲比赛,优秀的选手最后还推荐参加学校和县里的演讲比赛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既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次检阅。讨论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分享,更要有核心探究点;辩论不但需要亮出观点,更需要注意逻辑思维的严密;访谈需要制定周密计划,考虑提问技巧,还要学会倾听与分析,及时调整访谈内容和方向。这些活动中的开展,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与尊重。这也是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与沟通,懂得协作与分享。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尝试。营造好学习氛围,打好渗透的基础平台,在阅读中渗透、写作中关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健康个性将也能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