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及其借鉴意义

2015-04-18 01:24:08赵飞
关键词:池田大作道德教育道德

赵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广东佛山528000)

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及其借鉴意义

赵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广东佛山528000)

池田大作是当今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在道德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本文对池田大作的道德教育系统观作初步的探讨。池田大作的道德教育系统观的基本内涵是: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应有之义,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应同时推进;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教育应以道德教育为主;道德学习应持续终生;全社会都应重视道德教育。借鉴池田大作的道德教育系统观并见之于实践,有利于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基本内涵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与之相伴的,就是人们普遍重视学校教育,但关注的重点却是如何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但对能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影响社会的道德教育往往不够重视,更有甚者,认为学校教育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占用了时间,影响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教育的进度,简直就是浪费。

池田大作认为,学校教育固然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进程表明,人类进步与冲突、发展与危机和科技进步始终相伴,有时影响到了人类和谐相处、甚至威胁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必须在教育全程实践中,切实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培养出专业技能和道德水平和谐发展的人才,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池田大作提出了道德教育系统观。

一、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的基本内涵

池田大作从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定位及如何开展,个体人生发展全过程始终伴随道德教育,全社会都要重视道德教育的全方位视角,形成了完整的道德教育系统观。

(一)“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池田大作认为: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知识、启发个人潜能的唯一动力,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教育是把一切知识导向创造人类幸福与和平的唯一动力,教育能启发人的无限潜力。在人与人之间系结平等与共鸣的纽带”[1]113。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对学生普遍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道德教育,“现在的大学教育……可以说根本没有进行人格方面的知性磨练”[2]136。这样做,虽然可以通过在可能短的时间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取得很大的教育利益,但却忽视了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严重违背了学校教育应坚持的“育人”宗旨。必须改变功利主义教育观,坚持“育人”这一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技能教育的同时,有效开展道德教育,因为“教育的根本课题是在于说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当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光把实利作为动机和目的,不是教育应有的状况”[3]60。

池田大作认为,人类面临的威胁是物质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由于道德危机使人因精神生活窒息而成为行尸走肉,是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的最终表现形式,因此,道德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威胁,“现在有威胁我们肉体健康的物质危机,其次有威胁心理健全的精神危机,而最后决定性表现出来的将是道德的危机,它将窒息我们的精神生活”[4]8。而道德危机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

(二)学校教育不应遗漏更不能排斥道德教育,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应同时推进

1、教育“是构成人的形成的根干”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知识和道德的传承。池田大作认为,学校教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根本动力,“教育是文化的原动力,是构成人的形成的根干”[5]351-352,学校教育必须在纯学术的理论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成功。培养出具备坚强意志和良好道德修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是学校教育应有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造就人。对于人类来说,磨练知性、丰富知识固然重要,但我坚信更不可欠缺的是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修养”[6]226。

目前的学校教育在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普遍忽视甚至忘记了“培养具备坚强意志和良好道德修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这一终极目标,代之以“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导致了学校注重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教育,“仅把探究真理当作绝对目标,并不注意其结果会违背人的福祉”[7]107,从而使学校教育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8]60,迷失了方向,也丧失了人类尊严。学生也因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受“丧失了人类尊严”的教育的熏陶而心灵健康受损,“偏重物质的思想在人自身的心中也排挤、压垮了同情、诚挚、爱等人所固有的丰富的感情”[9]61,可见,“唯知”的功利主义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应有之义,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应同时推进

道德固然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国家性、民族性的特点,但人类社会客观上要求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的一些道德,又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超越国度的共同特性,即具有普世价值。池田大作认为,学校教育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掌握任何时代都不会变的、超越民族或国度差异的、做人的伦理观或蒙泰涅所说的‘德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6]234。

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教育的根本目的所规约的。池田大作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完整人格、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的人,因此,学校教育的内容必然地包含知识和技能教育、也包含道德和人格教育,池田大作称之为“知性”和“感性”教育,“如果进一步深谈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知性’和‘感性’的教育”[2]135。池田大作进一步分析了“知性”教育是给予和吸取知识和智慧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人、职业人为目标的,“所谓知性,从根本上来说,则是作为个人的人格方面的知性。更具体地说,则是为了造就社会人、职业人而给予和吸取知识和智慧的教育”[2]135。所谓“感性”教育,是以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社会人、职业人为目标而进行的人格教育,它促使人精神成长、心灵丰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感性”教育,“它意味着人的心灵的丰富,这也是做人的条件”[2]135。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内在地包含知识和技能教育、道德和人格教育,只有两方面有机结合,同时完整推进,才能使学生成为既掌握扎实知识和技能、又具有高尚道德和完整人格的人,最终达成“育人”的教育终极目标。

池田大作还深刻阐述了知识和良心的关系:有知识没良心,知识就会成为利己心的工具被滥用而危害人类,“不管积累多少知识,如果不培养起使用它的人的良心,知识只会成为人本来具有的利己心的工具,到处滥用”[5]354;有良心没知识,良心也会因为没有科学知识的支撑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恶”,同样会危害人类,“有了良心,但是如果没有对具体现实的广博知识、敏锐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发自良心的热情,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恶’”[5]354。学校教育只有将道德教育与知识和技能教育完美结合,才能使学生德才兼备,懂得如何正确运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人类服务,避免缺乏良心或缺乏知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对于知识和良心,本来两者具备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5]354。

3、道德教育应促成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发展

池田大作认为,知、情、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属于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三个基本要素,伴随着人的终生。池田大作揭示了知、情、意的基本内涵,他认为:“知、情、意是指人的心灵的三种机能。这里我想规定知是指知性、理性的机能,情是意味着感情、情念等的机能,意是指意志、意欲的意思”[10]21。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复杂,且常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变化,使知、情、意经常失衡,池田大作进一步指出知、情、意的失衡会给个人和他人带来不幸,“但是知、情、意的不平衡,反过来会导致歪曲和破坏自己的生命,不少情况下会带来自己和他人的不幸”。池田大作主张:知、情、意应“圆满协调”,即应动态的平衡(和谐)。“所谓圆满协调,绝不是均等地具有知、情、意的意思,所谓协调,是可以在强有力的脉动中发现的。所谓圆满,应当是意味着生命的一切精神因素,在强有力的脉动中也统一、融合成为一个生命体”[10]21-22。在此,池田大作强调知、情、意的和谐发展不是量上的均等发展,而是三者在强有力的生命脉动中有机统一融合成一个生命体。

(三)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应以道德教育为主

1、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基础”

池田大作深刻阐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学校教育的重点是知识和技能,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道德,两者只有相辅相成、密切协作,才有利于实现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终极目标。

池田大作认为,学校虽应开展道德教育,但学校教育的重点,客观上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学校教育把重点放在开发人的生命的智能上”[10]353。家庭教育应长期不懈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并着重对孩子进行情感、意志的培养,“而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固然要把重心放在‘情’与‘意’上,同时还应当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进行不懈努力”[10]353。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为学校教育打好基础,使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终极目标更好地实现,“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认为,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基础,在这一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才有可能很好地开花结果”[10]353。

2、家庭是道德教育内化的场所

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固然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学校道德教育只是学生道德养成的外因,只有让学生将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和感悟,得到了真心的认同,才能真正内化。道德教育的内容要内化成受教育者内心的信念并转化成自觉的道德习惯,需要时间、空间进行实践和感悟。池田大作认为,家庭就是道德教育内化极重要的场所,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家庭生活对于塑造年轻人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态度和能力方面都起着极大的作用”[11]13。

3、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

池田大作认为,家庭教育固然包含着家长对孩子的保护,但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道德教育,由于“独立、自主精神”决定了孩子意志是否坚定、能否掌握适应将来在社会独立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孩子最终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人的关键,“如何培育孩子自己去开辟人生的能力、坚定生活的能力——即‘自主的精神’,可以说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点”[7]100,所以,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

4、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尊重人格、言传身教

池田大作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人格,家长应在尊重孩子人格、发挥孩子天性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自己的道德体验,以鼓励、引导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任何孩子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素质。我希望做父母的要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孩子有时要进行教导,提出忠告,并给予鼓励,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茁壮成长”[9]359,使孩子受到润物细无声式的道德教育。

孩子是通过模仿、学习他人的言行成长的。家庭生活中,大人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与否,是通过家长的言行表现的,家长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切实体会到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大人说话做事要让孩子们能够懂,以尊重他们的个体性”[11]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是微型化的社会,而家长能否以孩子能正确理解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是家长是否真正尊重孩子人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只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孩子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就会学习对人的尊重。在家庭中是培养小的社会人”[12]71。家长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会使孩子体会到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孩子也会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孩子总是以父母为榜样。勤奋而严肃的生活方式远比不断祈祷更深刻地影响他们”[11]13。

(四)道德学习应持续终生

学校教育是学生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池田大作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再成功的学校教育,也不能代替人的终生学习,“人生并不是只用学校教育来培养的”[3]61。知识和道德总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在学校毕业后如不坚持继续学习,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有的将会过时,“学问本身也是日新月异的。在学校学过的知识,经年累月之后变成了落后于时代的无用的东西,这种情况也不少见”[3]61。只有终生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道德规范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人发挥才能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学好了学校传授的各种知识(含专业和道德知识等),而在于能否成功把握了机会,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实践证明,只有善于终生学习并与时俱进地掌握了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的人,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社会真正成功之人,“学生时代的优等生不见得就是人生的成功者……许多人在学校读书时并不引人注目,但到了中年或晚年以后才表现出才华”[3]61。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终生都面临着诸多机会与挑战,而扬善抑恶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挑战。池田大作认为,人性善恶共存,伴随终生,要成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一员,必须自觉扬善抑恶,这就要求人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每个人都应该自觉认识到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善恶两方面,并竭力抑制残暴的破坏性冲动”[6]100。正如池田大作在上文所论及知识与良心的关系时所揭示的那样,一个人如果只有知识和技能而无高尚的道德,将会因谋取一己之私而滥用知识和技能,成为自然和社会的巨大潜在威胁。正因为如此,作为个体的人,就应终生学习道德,在与时俱进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同时,终生自觉提高道德修养。

(五)全社会都应重视道德教育

池田大作认为,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道德的现实,是造成目前人类文明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人们失去了通过自身道德修养,正确处理影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了和谐相处,“现代文明最大的缺陷和歪曲,归根结底是在于使人们丧失了凝视自己的内面并加以正确引导的态度”[4]229。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切实改变目前社会上“道德教育只是学校的事”的观念,全社会都要重视道德教育,并切实采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个人修养有效结合的措施才能实现,“人性的磨练不应当全委托于学校,应当作为家庭、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提上日程”[10]353。

二、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的借鉴意义

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地位,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开展道德教育,个人道德学习要持续终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

一直以来,在我国教育方针层面都把德育定位为学校教育的首位,并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进一步强调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对高等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合格人才提出的殷切希望。

但现实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定位往往只停留在教育方针的“纸面表述”、或者只是停留在决策高层或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中,在学校教育的实践操作层面,德育往往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总体而言,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而忽视德育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在当前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贯彻。借鉴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为当下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提供了宝贵的思路。第一,道德教育与知识和技能教育都是学校教育题中之义,三者应同时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以“智”代“德”或以“德”代“智”同样都是不可取的。第二,强调德育首位,就是学校在制定、实施、评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加以考量,并不是要把道德教育无限扩大或无限抬高,也不应以道德教育去遮蔽知识和技能教育。重“智”轻“德”或重“德”轻“智”同样都是不可取的。

(二)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借鉴

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应促成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发展,他认为和谐发展并不是量上的均等发展,而是三者在强有力的生命脉动中有机统一融合成一个生命体。这些观点,对于启发我们如何开展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价值。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重视道德知识(理论)的灌输教育,忽视道德情感的激发、熏陶和培养,缺乏道德意志的自觉引导和锤炼;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以被动的知识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很不够;学生普遍把道德修养视同技能学习,以能通过考试为学习目的。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以普遍性问题为重点,极少能针对个人的道德发展需要开展。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使受教育者难以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切实体会到道德教育的个体价值和个体道德提升所带来的愉悦,造成德育有效性弱化。借鉴池田大作的道德教育系统观,有利于以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道德发展需要的人文关怀为切入点,改变道德教育的“唯知”灌输模式,探索“知”、“情”、“意”多端教育模式,高度关注并自觉推进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在学生个人生命体的激活、成长、丰满以及和谐发展,从而最终促使受教育者切实体会到道德教育的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享用等价值,真正在心灵深处认同和接纳道德教育,最终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家庭开展道德教育的借鉴

池田大作重视家庭的道德教育基础作用,倡议利用家庭重点开展道德教育,指出家庭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指明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尊重人格、言传身教”。这些观点,为我们如何开展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基本的思路。

池田大作家庭道德教育观为解决当前我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第一,正确认识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启蒙和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成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改变“道德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的观念。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关系。学校与家庭在道德教育上各司其职,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校开展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道德教育,以显性教育为基本手段,以社会伦理为基本内容,侧重于道德理论的传授和认同;家庭则是进行灵活的、即兴的、隐性的道德教育,以家庭伦理为基本内容,侧重于道德的践履和内化。第三,相对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道德教育三者而言,学校的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教育,因为学校拥有相应的师资资源,而家庭的重点在于道德教育。第四,家庭道德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家长要学会在尊重孩子人格和天性的基础上实施教育,切忌强权和暴力。其次,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人格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活榜样,家长就是孩子品格形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是家庭道德教育永恒的、可行的、有效的基本方法。

(四)关于道德学习要持续终生的借鉴

池田大作的道德教育系统观强调了道德学习的终生性,这个观点从个体人生的持续发展需要阐释了终生道德学习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如何对待离校后的道德学习指明了基本路径。

当前,有不少人误以为,道德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道德学习的目的只是换取毕业证,所以在学校毕业后,不再需要道德学习。其实,道德学习是个体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人的基本要求和手段,道德学习不只是学生时代的任务,它是人生的永恒课题,因为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伦理规范也在不断地发展,这规约着道德学习的终生性。因此,只有确立终生道德学习的理念并见之于实践,个体才不会被永恒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毕业后的道德学习主要靠高度的自觉、自主、自律、自检和长期的修炼。

(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整合系统化

借鉴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必须切实改变人们对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将学校、家庭、社会作为道德教育的有机体,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切实从场地、时间、人员、经费、教材等方面贯彻和落实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在尊重学生人格、天性的基础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并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家庭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因此,一方面家长要切实转变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观念,重视对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切实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养成孩子的优良道德品质;社会应弘扬正气,通过加强道德和法治建设、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守法者和道德高尚人的切身利益,以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

借鉴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系统观,将学校、家庭、社会作为道德教育的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培养出与科技发展适应的、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掌握丰富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1]池田大作.人生寄语一池田大作箴言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池田大作.人生箴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

[3]池田大作,阿·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6.

[4]池田大作,路奈·尤伊古.黑夜寻求黎明[M].卞立强,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5]池田大作,松下幸之助.人生回答[M].卞立强,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6]池田大作,狄尔鲍拉夫.走向21世纪的人与哲学[M].宋成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池田大作.人生的坐标[M].卞立强,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阿·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苟春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9]池田大作,松下幸之助.人生问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10]池田大作,松下幸之助:人生问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11]保林,池田大作,著.生生不息为和平:保林和池田大作对话录[M].周佰通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2008.10重印).

[12]池田大作.人生箴言[M].卞立强,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戢斗勇jidouyong@qq.com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Ikeda Daisaku’sView on Moral Education and ItsImplication

ZHAOFei

(Departmentof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Sciences,FoshanUniversity,Foshan528000,China)

Ikeda Daisaku is the famous Buddhist thinker,philosopher and educationist at present time.He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mor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is systematic view on moral education which emphasizes the following aspects:a.moral education,along with skill education,is essential for schooling that both of them should be promoted synchronously;b.household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and should mainly evolve around moral education;c.moral learning is a life-long project which deserves to b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community.Such a systematic view sheds valuable light on moral education that will promote its pertinence and efficiency.

Ikeda Daisaku;systematic view on moral education;fundamental implication

G410

A

1008-018X(2015)03-0072-06

2015-03-18

赵飞(1965-),女,广东新兴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池田大作道德教育道德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池田大作诗歌小论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池田大作高等教育思想架构
浅析池田大作人本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科技资讯(2014年35期)2015-03-23 05:33:27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