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十一五”以来佛山产业发展研究
李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是佛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十一五”以来佛山三次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十一五”以来,佛山三次产业一直保持“二、三、一”的格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产业发展存在三大主要问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佛山;产业;研究
“十一五”以来,佛山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2.5%、62.7%和34.8%变为2013年的2.0%、61.9%和36.1%,依然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特点。(见表1)
表1 2006年—2013年佛山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单位:亿元、%
从第一产业内部看,2006年~2012年间,佛山渔业在第一产业中的产值比重虽然有所减小,但其在第一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产值总量和比重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在农林牧渔这个大农业中一直占37%以上。农业产值逐年增加,在第一产业的比重波动上升,基本维持在24%—30%之间;牧业产值也逐年增加,但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在27%左右徘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幅最大,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比重较低,只有4%左右;林业产值增幅也较大,但比例相当低,仅占0.3%左右。(见表2)
(一)总量持续增长
全市2012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2.52亿元,比2006年增长47.68%。其中农业增加值72.82亿元,增长55.40%;林业增加值0.93亿元,增长1.27倍;牧业增加值67.31亿元,增长40.32%;渔业增加值89.86亿元,增长31.9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1.60亿元,增长12倍。(见表2)
(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据统计,2012年末全市可耕地面积为581682亩,比2006年减少了104255亩,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2012年,全市农田水利化有效灌溉面积为581286亩,是总耕地面积的102.42%,比2006年提高9.19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2282684万千瓦时,比2006年增加531155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129939吨,每亩平均22.9吨/亩,比2006年增加1.52吨/亩;农药施用量2756吨,每亩平均0.005吨/亩,比2006年增加0.003吨/亩。
表2 2006年—2012年佛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比重单位:亿元、%
“十一五”以来,佛山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从结构上来说,轻重工业比重相当,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一)第二产业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据统计,佛山2013年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40.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72.79亿元,比2006年增长1.22倍,其中轻工业实现的增加值为1897.53亿元,比2006年增长1.23倍;重工业实现增加值为1975.27亿元,增长1.21倍。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十大支柱产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2670.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94%。其中,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158.3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3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6.97亿元,增长了1.51倍;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00.80亿元,增长了83.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283.61亿元,增长了71.9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76.57亿元,增长了40.77%;金属制品业实现增加值301.07亿元,增长了1.30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4.67亿元,增长了3.10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4.67亿元,增长了2.29倍;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81.81亿元,增长了1.19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实现增加值219.64亿元,增长了1.90倍。(见表3)
(二)轻重工业发展速度相当,重工业比重略高
2013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企业2942个,重工业企业3008个。2006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51.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8%,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2.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2%。到2013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97.53亿元,比2006年增长1.23倍,年均增长12.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0%,与2006年相同。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75.27亿元,比2006年增长1.21倍,年均增长12.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0%,与2006年相同。(见表4)
(三)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较少
2013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150个,中型企业880个,小型企业4917个。2006年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7.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5%,规模以上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5.4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4%,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1.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1%。到2013年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19.44亿元,比2006年增长2.32倍,年均增长18.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7%,较2006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0.37亿元,比2006年增长66.31%,年均增长7.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3%,较2006年降低了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12.98亿元,比2006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10.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9.1%,较2006年降低了4.0个百分点。(见表4)
表3 2006年—2013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续上表)
表4 2006年—2013年佛山企业规模及轻重工业情况
(四)传统制造业比重不断减少,现代制造业比重不断增加
“十一五”以来佛山现代制造业不断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4781.59亿元,其中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为8156.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2%;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4558.7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8%;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832.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到2013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7157.64亿元,其中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为6986.48亿元,比2010年减少了1170.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7%,比2010年下降了14.5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6147.60亿元,比2010年同类产品增加了1588.8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8%,比2010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1079.52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246.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3%,比2010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见表5)
表5 2010年—2013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十一五”以来,佛山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GDP总额为1010.15亿元,到2013年底达到了2530.76亿元,GDP比重也由2006年的34.8%上升为2013年的36.1%。在第三产业总量增长的同时,佛山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6和表7分别显示的是2006年~2012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GDP比重和增加值。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已占主导地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速度较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较大,但发展速度减慢;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模依然较小。
(一)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2012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69.16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1.35倍,年均增长12.27%。2006年增加值前五位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2007年始,金融业取代了住宿和餐饮业成为服务业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39.9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23倍;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14.03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28倍;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9.81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69倍;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52.32亿元,比2006年增长2.92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8.43亿元,比2006年增长-11.50%。(见表7)
(二)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06年—2012年间,佛山现代服务业有较大发展。2006年佛山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0.4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4.59%;2012年佛山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27.4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0.25%;2012年与2006年比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加976.99亿元,比重提高15.6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加287.65亿元,比重提高4.97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加187.91亿元,比重提高4.27个百分点;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增加值增加169.36亿元,比重提高1.4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增加85.19亿元,比重提高0.66个百分点;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加值增加80.64亿元,比重提高2.03个百分点;教育增加值增加79.61亿元,比重提高0.96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加18.94亿元,比重上升了0.07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加值增加6.63亿元,比重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见表6和表7)
表6 2006年—2012年佛山第三产业构成单位:%
表7 2006年—2012年佛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一)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理论上讲,GDP的产业结构应与就业结构一致,即各产业相应比例的就业人员应创造相应份额的产值增加值。但佛山第一产业情况并不是如此,表8显示,2006年佛山第一产业的产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量的8.30%,错位幅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达-5.8%;2013年佛山第一产业的产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量的5.66%,错位幅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达-3.66%。这说明第一产业中存在一定的剩余劳动力,他们不仅没有对产业做出贡献,甚至做出负贡献,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结构偏离度(即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1的差)可更为细致地度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状态,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结构越失衡;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结构越均衡;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产业增加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结构偏离度为负数,表明产业增加值份额小于就业结构份额。并且,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将越来越小,逐步趋向零。
根据表9数据显示,2006年~2013年间,佛山第一产业保持着较高的负偏离。“十一五”以来,佛山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虽然在波动中下降,但其绝对值一直在0.65以上。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由2006年的0.70下降到2013年的0.65,且保持负偏离状态。佛山第一产业呈现的结构负偏离趋势表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出结构极其不对称,结构效益极低。一般来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产业结构偏离度应逐步降低。而佛山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的趋势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劳动生产率低,也说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非常艰难。
表8 2006年—2013年佛山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表9 佛山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状况
(二)制造业大而不强
“十一五”以来,虽然佛山传统制造业产值不断减少,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逐步增加,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2013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157.6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为6968.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7%;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6147.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8%;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总产值为1079.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3%(见表5)。上述数据表明,佛山的制造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高技术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少。
从珠三角及全省范围来看,2013年佛山工业增加值为3872.79亿元,占佛山GDP的55.24%,占珠三角工业增加值的18.0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59%,工业规模在珠三角和全省均居第三位。但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其制造业规模极不相称。2013年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1254.10亿元,占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的11.23%,全省的9.86%,虽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在珠三角和全省均位居第三,但与其工业增加值在珠三角和全省所占比重有较大偏差。同期,佛山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为283.01亿元,占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的4.48%,低于深圳(55.34%)、东莞(13.70%)、惠州(9.42%)和广州(8.44%),居珠三角第五位。(见表10和表11)
从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增加值占各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来看,2013年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佛山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4%,与最高者深圳的71.4%相差39.0个百分点,仅比江门的31.4%高出1个百分点,位居珠三角倒数第二位。同期,佛山高技术增加值占佛山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3%,与最高者深圳的60.3%相差53.0个百分点,在珠三角九市中比例最低。(见表12)
表10 2013年珠三角九市工业增加值及比重
表11 珠三角各市规模以上工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占珠三角及全省比重
表12 2013年珠三角九市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及比重
(三)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近年来,佛山加大发展服务业的力度,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也使佛山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2006年~2013年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8%、34.7%、33.9%、35.0%、35.4%、35.8%、35.8%和36.1%。虽然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但无论与广东省先进城市水平相比,还是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佛山服务业增加值为2530.7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1%,不仅低于广州(64.6%)、深圳(56.6%)、东莞(53.8%)、珠海(46.3%)、中山(42.0%)、江门(41.4%)、惠州(37.0%)和肇庆(36.5%)等珠三角城市水平,也低于珠三角52.7%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广东省47.8%的平均水平。在广东省21个城市中,仅高于云浮(34.4%)、阳江(32.0%)和揭阳(27.2%),居第18位。(见表13)
表13 2013年广东省各市三次产业构成
“十一五”以来佛山十分重视服务业,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但时至今日服务业发展仍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工业为主的现实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凭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地缘优势、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著名侨乡的人缘优势和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大发展。目前,佛山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著名的制造业城市。2012年,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五位,全省第二位。三大产业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工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就会偏低。佛山以工业为主且工业比重居高不下,是造成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二是地理位置的制约。广州由于完善的设施和环境,汇集了发展服务业的优势资源,佛山紧邻广州,不仅服务业发展的资源短缺,而且对佛山服务业的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很多佛山企业直接受到广州工业服务业辐射,导致佛山工业服务发展缓慢;许多消费者乐于到广州购物和进行其他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佛山生活服务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十一五”以来佛山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不断调和优化,但第二产业占据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态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因此,佛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1]李军.佛山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李军.佛山产业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责任编辑:张惠fszhang99@163.com)
TheStud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Foshan since the11thFive-Year Plan Abstract
LI Jun
(BusinessSchool,FoshanUniversity,Foshan528000,China)
The optimiz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mplement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Fosha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three developments of industry in Foshan since the 11thFive-Year Plan,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industry of Foshan follows the pattern of“secondary-tertiary-primary”,with the expanding of industry scale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However,there are also three major problems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including low labor productivity in primary industry,weak competitiveness of large sca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Foshan;industry;study
F269.27
A
1008-018X(2015)03-0043-10
2015-04-16
李军(1962-),女,天津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