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文体特征彰显阅读能力
——全国新课标选做题能力要求和应对策略

2015-04-18 00:39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邹春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邹春盛

突出文体特征彰显阅读能力
——全国新课标选做题能力要求和应对策略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邹春盛

和福建高考语文卷相比,全国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选做题更能凸显文体特色,更注重考查推断能力。为此,要保证初读质量,要做好阅读前的准备,理清文章的脉络并画出结构框架图,把选项的内容和原文作对比,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要找准文本的核心信息,在文本中找到解题的依据;要突破重点和难点,从人物心理、时间先后、概念关系等角度来重点加强推断能力,从重要性、准确性、全面性的角度来把握选择题的赋分规律;要抓住文体特征,把握命题特点,分析小说和散文、小说和人物传记在文体特征和命题特点的不同之处,要特别注重选做题等值性的研究。

新课标卷;文体特征;推断能力;等值性

和全国新课标卷的对比,福建卷现代文阅读题基本没有体现文本的文体特征。如“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和“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从题目中很难看出这是文学类还是实用类文本。相比之下,全国卷注重在题目中体现文体特征。小说文本突出人物现象和情节,如“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散文则倾向于考察作者主观情感的变化和表现手法,如“‘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此外,近几年的福建卷很少考到推断能力,全国卷则注重这一能力的考查。

2016年福建省开始使用新课标卷,为了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保证初读质量

全国卷和福建卷在现代文阅读有很多共同要求,如议论类文本必考,文学类和实用类选考,阅读技巧和答题规范也基本相同。为此,要注意一下几个共同点以确保初读质量:

1.要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暗示:要张弛有度,克服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

2.要集中精力读文本

考生在接触到文本之后,要克制好奇心,先不要去看题目,集中精力,花5—10分钟,把文本认真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拿起笔来,把关键句和关键词标注出来,以便答题时能快速检索。

3.要理清文章的脉络、画出结构框架图

小说文本以理清情节结构为主。如2015年《马兰花》,小说以马兰花的三次流泪为核心来构成明线:第一次是马兰花没有向麻婶的女儿要钱,丈夫冲她怒吼,她流的是委屈的泪;第二次是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她流的是气愤的泪;第三次是麻婶的女儿来信,不但还了借款,还把房子无偿借给他们家住,流的是感动的泪。抓住了这三次的泪,就理清了小说的脉络,同时,也基本能找到两道大题的解题思路。

高致的小说,作者的情感隐含较深;相比而言,散文的情感则较为外显,捉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散文的情感脉络。所以梳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是初读散文的首要任务。以2013年《林肯中心的鼓声》为例,要把握听鼓声的三次变化来显现情感的脉络:第一次在林肯中心听鼓声,“我”的情绪是“惬意”;第二次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第三次,“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我”激动、迷乱、可怜。把握了这三次变化,会发现以下题目特别简单:

“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①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

4.要把选项的内容和原文作对比,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2014年新课标卷Ⅰ《科学巨人玻尔》的D选项是:“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这里隐含2个错误:“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是“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试图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也不正确,原文只是“接触英美首脑”并建议他们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通过选项和原文的比对,就能断定D项错误。

5.找准文本的核心信息,在文本中找到解题的依据

如2014年新课标卷Ⅰ《古渡头》(叶紫)选择题C项: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与之相对应的文段是: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这个文段的核心信息就是“危险”二字,渡夫认为岸上不安全,所以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捉住了核心信息,就能对这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突破重点难点

1.重点就是推断能力的突破

考生推断能力的失误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时间先后的判断混乱

如2014年《科学巨人玻尔》C项,原文是“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可见玻尔早就发现当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早就开始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科学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则是指刚刚发现,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可以据此推断为错误项。

(2)对概念的关系把握失衡

推断能力考查,常常在部分和整体、已然和未然、或然和必然、原因和结果等关系下功夫。如2013年《一个不能忘记的人》B项:

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一律采用”就是把部分当成了整体,因为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和不宜拆卸的大型机械是不能采用“三段航行法”的。

再如2014年《爱国科学家邓叔群》E项:

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原文“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可见,这是邓叔群的目标,选项则是表述为结果,是混淆了未然和已然、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3)对人物心理的揣测不当

如2014年《古渡头》B项:

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我”听了渡夫的话后“暗自吃惊”,至于为什么吃惊,作者并没有说明,也没有暗示,“担心他谋财害命”只是一种不够严谨的推测,而从作者对渡夫说话的神态“教训似的”的描写上分析,更多的应该是对渡夫之外的潜在危险的担心,因此B项的推断不合理,得1分。

再如2013年《峡谷》B项:

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呆”只是肥汉当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不能由此推断出他是个“呆子”,“呆”不是他的性格特征。

(4)对原文文意的理解无据

无中生有的表述、文中无据的推断,可以理解为错误选项。

如2014年《爱国科学家邓叔群》B项:

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岭南大学开学在即”,在文中没有依据,可就此推断为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2.难点是把握选择题的赋分规律

选择题的赋分体现了不同的阅读思路和答题的要求,仔细研读全国卷选择题梯度,其赋分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1)重要性的考量

如2015年文学类《马兰花》: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项是对全文主旨所做的准确概括,得3分;C项也是一种准确概括,但只是文本的局部,是对小说结尾的分析,重要性不如E项,故得2分。

再如2012年文学类《马裤先生》:

单独使用氯化铁作为蚀刻剂,会因温度变化导致腐蚀效率的变化。如冬天腐蚀速度显著变慢,需加温使溶液温度保持在30℃~40℃之间。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溶液中加酸,如印刷业普遍在其中加入稀盐酸,通过酸化溶液来提高腐蚀品质与效率,但会释放有害气体,增加污染,对健康不利。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B、D两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D项涉及小说结尾的作用,而且是两个作用,信息含量密集,是对作品的关键解读;B项只是涉及到某一个细节的描写,相比而言,在文本的解读中重要性自是不如D项,所以赋2分。

(2)准确性的考量

如2013年《峡谷》: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3)全面性的考量

如2013年实用类《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项的表述准确到位,赋3分;C项,卢作孚受到时人的称赞和推重,不仅因为他“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还因为他在乡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表述不够全面,所以赋2分。

三、抓住文体特征,把握命题特点

1.小说和散文

小说的文体特征较为明显,是以塑造人物信息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虚构性文体,命题主要也是从情节、人物、环境和表现手法的四个角度入手。

按照学术界较为流行的说法,散文是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种写实性文体。这就赋予散文文体以下几个特征:

(1)真实性。散文所叙写的事件应该是真实的,这就和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小说区别开来;情感的抒发张弛有度,不像诗歌文本这般浓烈。

(2)主观性。以抒发写作者特有的主观情感为核心,借此可以和科学文本区别开来。

(3)艺术性。讲究语言艺术,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借此可以和实用类文本区别开来。

在命题特点方面,以2013年全国大纲卷《林肯中心的鼓声》(木心)为例: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

这两题考的是对文本基本信息的捕捉能力,是阅读各类文本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这是散文文本的特质,考查抒发了作者那些主观情感。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

这体现散文的艺术性,考查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主观情感。

2.小说和人物传记

小说和人物传记都和塑造人物有关,文体特征较为接近,命题特点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1)都有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如2015年文学类,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2015年实用类,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都有对概括能力的考查,要求思路清晰,要点不丢。如2015年文学类: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答案:1.淳朴善良;2.善解人意;3.坚持原则。

2015年实用类: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受古代经典传记作品的启发;吸取别传作品写作方法中的精华;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

以上答案都是三个要点,少一个扣2分。

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要引导考生注意两者不同的文体特征和命题特点。

小说主要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马兰花的善解人意,是通过对麻婶女儿的关心表现出来,她看到麻婶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不但没提欠钱的事,反而还安慰了一番。

而传记则是通过大事件来塑造人物,在大是大非面前考量传主的智慧,磨砺传主的人格。科学家玻尔、爱因斯坦,正是通过他们对法西斯的反抗,对核武器的禁用等大事件突出他们高尚的人格。

从命题特点考量,新课标卷在等值性方面也做得比福建卷更科学。如小说文本阅读难度较大,但题目相对简单,一般只要求概括形象,不要求评价人物;传记文本阅读难度较小,但有对传主做法评价的题目,如2015年实用类:

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就是对传主评价的题目,这样,无形中提高了题目的难度,在等值性方面和小说文本达成平衡。

福建卷的选做题,由于在等值性方面无法达到平衡,导致绝大部分考生都是选做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际上成了一道废题,进入新课标卷后,这个现象应该会得到改观,考生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