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县第三中学 裘晓凤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①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母语影响和中文为主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口语方面还是书面表达方面,“中国式英语”学习方式方法十分明显,且一旦形成很难纠正。在全球国际化趋势下,“中国式英语”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社交、学习和工作的正常沟通交流。我曾在任教的班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在口语对话或书面表达中经常出现“中国式英语”,约50%的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错误,主要问题是英语词组固定搭配“变形”和标准“英式”句型使用不当。如:I usually by bike to school,(我通常骑车去上学)I every day get up run.(我每天起床跑步)等。
(1)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决定行动。部份学生常认为自己不和外国人打交道,干嘛要学英语,这种思想必然对英语学习在心理上产生消极与逆反心理,无法产生正向的学习动力。
(2)畏于升学压力找“捷径”。畏于升学考试分数的压力,部份学生只好采取惯用的中文语法及思维“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进行“巧学”。每种语言的表达都具有民族性,英语语法是用时态和主格宾格结构来表达,而汉语语法则是依靠虚词和语序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在“中国式英语”中,学习者因为不了解英语语法的特点,为了走“捷径”,往往借助中文语法,掺杂上中式思维,再将英语词汇进行组合,产生了不规范使用语法的“中国式英语”。例如表达He studies very good(他学习很好),I in grow up want to be a player.(我长大时想当一个运动员)等。
(3)缺乏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部分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了解,未细心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例如描述一个人是新手或没有经验时,英文用“green hand”而不是“new hand”。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个英国典故:英格兰是个岛国,船是重要交通工具。英国人为了保养船只,常用与海水一样的绿色油漆来漆船,一个不熟练的油漆工,工作时常会双手沾满油漆,成为了“绿手”,所以英语中用“绿手”表达“新手”的意思。学生只有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了解这种修辞的意义,同时尽可能掌握标准英式英语的表达方式,才能避免“中国式英语”。
(1)“嫁接式”教学。迫于升学的压力和年终考评、评职称等杠杆的压力,个别教师采取“速成”的办法,借助中文教学方法,采取“嫁接式”方法进行教学。
(2)不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英式”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没有创设生活情境氛围,生动有趣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相关训练,使学生在枯燥的氛围下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缺少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人们语言的体验和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一个正常人在长年不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他的语言表达将逐渐丧失。目前我国广大偏远地区,社会和学校都缺少英语语言交流的环境,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学生多用母语即汉语交流,极少用英语对话,或因“自卑”不敢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怕发音不正确,或者词汇语法使用错误受到嘲笑,学生因为缺少语言交际环境和训练,使英语的使用率低,训练不足,所以很多学生在老师布置完任务后虽然自己完成了任务或写出了英语作文,却忽略了作文中出现的各种“中国式英语”的错误。缺乏英语语言体验学习环境,造成“中国式英语”现象泛滥,而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从学习语言的环境入手,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
(2)母语教育的影响。我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县级中学,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时从未接触过英语,即使有些小学开设了英语科目,也没有将英语作为主要科目。进入初中,英语成为了一门主要学科,在长期的中文教育中突然加入英语教学,导致学生的中英文思维方式无法转换,当他们进行英语书面表达时,极易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他们先用汉语想好一个句子,然后译成英语,导致英语的时态和主格宾格结构无法正确表达出来,如:In my school have many students run.(在我的学校有很多学生跑步)Swim can keep me health.(游泳能保持健康)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三心二意”。
(1)精心设计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导入英国文化,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避免中国式英语。从教学技能方面看,英语老师应注重自身英语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驾驭课堂及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起表率和示范作用。
例如我在刚接手初一英语课教学时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当与学生进行见面的问候时,学生说完“Good morning”之后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和混乱,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用英语称呼老师。于是我见机教学了如何用英语称呼老师,即英文称呼某老师为“Mr.或Mrs.﹢姓”以及这一称呼与汉语的区别,并告知学生用“姓﹢teacher”是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师生自我介绍时,我又见缝插针引导学生学会了英文姓名与中文姓名的表达区别:中国人是表达为“姓﹢名”,而英国人是遵循“名﹢姓”的顺序。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成功驾驭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英语课,对全班学生今后的中英思维模式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仁爱2011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Unit8Topic1的谈论天气这一课的时候,课前我有意询问学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这时有学生回答:“Today is windy.”初听这个句子并没有什么不妥,可实际上并不符合英语语法习惯。我利用短暂的课前闲聊,告诉学生英语语法中表示天气、时间和距离常用It作主语,所以这个句子要改为“It’s windy today”。学生也就听得开心,学得自然。
教师要有心安排,精心设计语言情境,巧借学生“错误闪光点”进行对比教学。初中三年的日常英语课教学中,中英两种不同的语言模式无处不在,只有让学生平时经常不断对比感知、不断体验英语和中文的不同表达语法,才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标准英语表达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有计划地制定书面表达方案,让学生在笔头表达时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
好的教学任务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回归生活,唤起表达欲望,使学生有内容可写;二是有效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增加词汇量,学习新句型。②根据这两个基本特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生活常识或句型链接游戏,引导学生趣味学习,大量训练口头表达。教师也可以活用多媒体,分阶段分话题精心设计不同的书面表达课件,课件可以包含PPT课件设计和书面表达档案设计两部分,课件设计用于课堂教学,书面表达档案设计为学生的作业文档。例如,我在教学2011新课标仁爱版八年级下册的Unit6 Topic3时,为学生设计制做的书面表达课件PPT是这样安排写作任务的:
①展示世界上的各种新款或另类自行车图片,让学生讨论并说出当今自行车的优点;
②展示人们在路上骑自行车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用if引导的条件转语从句,让学生分组,进行口头训练,说出骑自行车要遵守哪些安全规则;
③展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由句到篇到段,读写结合,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口头汇报;
④分享及评价: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对各小组的口头汇报做点评,指出其中的语法错误或中国式英语表达,并当堂予以纠正;
⑤限时限速笔头训练,当堂完成学生书面表达档案。
在这个任务设计中,教师利用第④个环节的分享及评价及时提醒学生避免中国式英语表达,使整个任务设计在交流展示中得到升华。
(2)恒心抓落实
英语基础是完成书面表达的基本,一篇文通句顺的书面表达需要扎实的基础进行铺垫。而有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翻译句子时只会生搬硬套,用中文的思维翻译句子,字对字、词对词的“扣字眼”翻译,这样大部分是错误的,有时还会出现充满喜剧感的错误。例如翻译“他学习很好”这一例句时,表达为“He studies good”,这里的错误十分明显,是形容词副词语法概念混淆,将“well”用成“good”,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在纠正“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时,英语基础是要严格要求的,是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前提。由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翻译某些句子时只会生搬硬套,教师平时要持之以恒地狠抓单词短语拼写,让学生掌握正确语法知识,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应注重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平时课堂上要经常听写小测,抓好语言知识基础落实。
其次,平时让学生积累常用的英文句子表达方式或惯用法,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简单句的六种基本类型,使学生了解在将汉语句子译成英语时要根据句子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养成标准的英语表达习惯。有的语句表达方式结构固定,出现率高,使用时不需进行多少再加工,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整体记忆,可建议学生适当背诵一些,如:
(1)It is+adj+for sb+to do sth
(2)Doing sth.is ….It’s a good way to do sth.
(3)As the saying goes.......
(4)As we know……
(5)No…..,no……
(6)Practice makes perfect.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再者,根据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采用适当模仿的学习策略。适时布置学生背诵一些短小精炼的文段,通过背诵模仿也能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从而减少写出“中国式英语”的几率。
(3)开心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笔头或口头训练活动。要让学生避免“中国式英语”表达,不能只限制于让学生写书面作文。语言表达的训练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可以通过每周增开作文欣赏课,让学生学习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自主创作英语手抄报;开设有关中外语言文化差异的的专题讲座;进行课本情景剧表演;开展以说代写或读写结合的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例如我在本学期六月份组织八年级英语组教师在全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3分钟小话题演讲比赛”。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笔头或口头英文表达上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同时了解中英文的不同思维模式及语言表达差异,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交流情感、相互学习并取得成就感。
(1)意在激励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必须因人而异,即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教师绝对不能用一把尺子或一个标准衡量学生,恰当的评价才能让好生、中等生更优秀,同时也能让差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从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作为教师应明确所谓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③教师可采用分项式、打钩式和批语式三种评价方式。
分项式评价较适用于中等生和好生,可采用十分制评分,设定长度(词数)、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和卷面五个评分标准,为了鼓励学生写出一定的词数,本标准将长度(词数)放在第一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适时调整词数要求(见下表)
?
将这个评价标准设计在书面表达档案(作业)的正上方,既方便教师打分,又能让学生对习作的要求有明确认识,在写作过程中进取争优,从而写出更多漂亮的语句。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教师应多采用打钩式评价,打钩式评价相对于传统见错打叉(×)的做法,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少纠缠错误。④这样做一改传统的抓语法错误的方法,用对好词好句打“∨”的方式寻找学生语言表达的亮点,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提升了他们使用好词好句的意识和能力。
批语式评价是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言语的评价,如在作文的页边或末尾写一些饱含赞赏和肯定的个性化批语,或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展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写批语应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根据学生的独特体验,促进学生反思、理解、整合和建构,以强化他们的写作优点,激发学生对写作持续的积极情感。⑤
(2)意在激活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动学生多种形式开展中英文思维,不要只局限于英语课内知识点或语法内容的学习,将眼光延伸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多种渠道拓展学生知识面。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想让学生摆脱或尽量减少“中国式英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看英语节目(如英语原声电影《狮子王》《冰雪奇缘》《小鬼当家》等),这样做学生既可以享受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又可以训练英语听说能力,还可以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在无形中形成英语思维。此外,建议学生尽量多阅读英文杂志或报纸(如《英语沙龙》《英语学习》《英语世界》等),既能感受西方社会风貌与风俗人情,又能开阔视野,同时也活跃了思维,增强了英语语感,这样学生就不难说出或写出漂亮的英语句子。
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和学生的英文思维及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及笔头表达能力,必需从早期抓起,从日常教学抓起,若教师能领悟三“心”二“意”教学的真正含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就能减少或避免“中国式英语”表达,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①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4期。
②王初明:《论外语“写长法”的教学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③黄远振、陈维振:《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 生态哲学视域》,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
④薛常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写长法”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4期。
⑤周胜敏:《基于学生体验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