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实践性提高德育实效性
————落实《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性的几点感悟

2015-04-17 18:30:54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交通规则品德与社会实践性

落实课程实践性提高德育实效性
————落实《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性的几点感悟

◎福建省松溪县渭田中心小学 朱满寿

课堂教学方式要将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组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为主。切实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受、认识,达到行与知的互相促进与发展。

学习贯彻课标;落实实践性;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了实践性,教学研究与实践也表明,落实好课程的实践性,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落实课程的实践性,教师首要重视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教师是否转变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方式上是以教师教授为主,还是以组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为主。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以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实践方式为主——切实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受、认识,达到行与知的互相促进与发展。

一、在游戏中探索增长新知

转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把课堂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感受、游戏体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内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活动的亲历者,方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愉悦的和老师一起学习。

先进的教学理念,提示我们组织课堂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有效引进社会生活事件和生活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游戏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游戏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感悟。如教学《我和太阳做游戏》一课时,我将学生带出教室,请同学坐在花坛边,坐在草坪上,听着悠扬的音乐,伸出双臂,用双手去迎接太阳,感受太阳的温暖;接着,我和学生在阳光下自由地吹泡泡,观察阳光色彩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6人学习小组,分小组寻找、观察,探究有阳光与没有阳光对花草树木生长的影响等等;最后,组织学生围坐在一圈,畅谈在自主或小组活动中的趣事、认识和感受,在交流和争辩中,初步了解一些和太阳有关的知识。学生在这样愉快活动中较好地增长知识,这样的教学实践了行知和谐并存共促发展的理念。

二、在体验中感悟提升道德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倡导联系社会生活,以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等等,正是顺应了课标的要求和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前几天,我们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作用,搜索并组织观看电影《一样的人》。可意外的是在看电影时,有些让人落泪的画面,在很多学生的眼里却成了笑点,看影视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这样的结果,让我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的前一天,我布置了“生活体验”作业——以3-5人为活动小组,根据自己所见到过的残疾人的情况,每人体验一小时残疾人的生活,并且做好当时感受的记录(描述)。学生在小组内感兴趣的去完成这个作业,有的体验盲人,有的体验聋哑人,有的体验一只手或者一只脚坏了的残疾人……

有了模拟一小时残疾人的生活体验,在上课时,再请“残疾人”体验式生活,交流亲身感受,课堂上就变得很严肃,也没有出现闹笑话的场面……体验活动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到作为一个“残疾人”生活的不方便,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悲哀不幸。这节课后,学生不再讥笑残疾人,对残疾人也多了几分的可怜和同情。虽然这些收获及其细微,但是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拓展知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新理念的教学,倡导教师以组织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直接参与的这些学习实践活动中,都离不开讨论、辩论、汇报等交流环节。“交流”是展示个体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锻炼表达能力等的有效方式;“交流”也是有效的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交流活动的呈现可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也可以是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在组织开展《小种植活动》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周期的亲身实践,同学们增长了许多认识,水到渠成举办一场交流活动更能收到集思广益拓展知识的效果。在交流会上,同学们有备而来、畅所欲言。有的提出问题:“我播下黄豆,可是发芽时豆豆是绿颜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说:“我发现培育绿豆芽时,种子要多泡一些,因为我在姥姥家和奶奶家都进行培育,奶奶家的绿豆多,绿豆芽很难发现异常,姥姥家的豆子少,绿豆发芽明显少于所投放的豆子,可见,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学生交谈中,还出现了相互出点子的情况,有的同学问:“我家中没有种子,哪位同学先给我一些。”马上有同学提议:“你如果着急用,可以先到菜市场或种子市场去买。”还有热心的小伙伴说:“我还有,我明天拿一些给你。”还有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可以利用来做花盆的器具,如:一次性纸杯、饮料瓶、暖瓶盖儿、药盒、冰淇淋盒等等……有效的实践与交流,让全班同学加深感悟,取长补短,增长了见识,也培养了合作互助的道德情感。

四、在社会调查中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一再警示我们组织教学——用反复强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如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换句话说,组织同学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这应该成为我们组织教学的首选方略。

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居住环境的交通状况,了解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便利,违反交通规造成的危害。要让学生较清晰地了解这些信息,不仅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组组数字,强调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最好的方式是组织学生到公路上进行实地勘察,引导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记录违反规则的次数;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组成考察学习小组,进行交通现状以及遵守交通情况的考察与访问,进行社会调查等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全国重大交通事故及违反交通规则种类和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等。

围绕“交通”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亲历交通中的人与事,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危害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亲身感受遵守交通规则危害和防范交通事故的重要性。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深刻认识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对遵守和违反交通规则也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获得主动学习、探究的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则品德与社会实践性
交通规则
太空也需要“交通规则”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4:49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交通规则要遵守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