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Byram关于外语教材文化教学内容的评价体系作为理论框架、以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该教材文化教学内容以西方文化为绝对主体、中国文化较少涉及,说明该高职英语教材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以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本研究提出相关教材编写建议,将中国本土文化内容融入高职英语教材编写,增加中国本土文化内容在教材文化教学内容中的比例。
【关键词】高职英语;中国文化失语;教材评估;跨文化能力
引言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是强调了引进目标文化和学生的学习和对目标文化的掌握,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输入。有些学者已经对中国文化的失语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制定有关其现象的一些结论。不过,也有一些问题没有被全面研究——中国文化失语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现象。教科书在英语教学起到特殊的作用,有必要找出文化教学的现状职业英语教材。“失语”是由丛丛教授借用了她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表达中国文化的学生的英语无能的现象。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文中,它表现出来的所谓“中国文化失语症”,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违背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法实现成功、平等沟通。然而,很少有学者拿教材分析本土文化的缺失,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
1.1研究问题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教学,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文化教学在当前高职英语教材的现状如何?
(2)在目前的职业学生英语课本有关中国文化教学的问题?
(3)介绍中国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材的可能途径?
1.2教材分析方法和程序
笔者根据Byram提出的7个方面严格标用于这套教材的文化成分详细分析,有76篇段落归类在文化方面。任何有关信仰和行为、社会化和生命周期、政治和社会事业单位、社会的互动、国家地理、民族历史、民族和国家认同的特征印象等文化相关话题都被选择研究的对象。所有的76篇段落被分成7类,这是对这些教科书定性分析,然后将每个类别总结出总的段落数目,所有这些统计数据被用于该研究的定量材料。
基于上面的介绍,本文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高职英语课本的“中国文化失语”。
2研究结果
通过这本书新编《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成分的分析,我们发现教材的设计符合教材编写的原则。他们提供了各种关于文化热点问题,如教育,宗教,科技,社会问题等丰富的信息。其中1710篇段落中,有76篇段落是有关新大学英语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被融合到《新大学英语》教材中,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文化信息。文化成分在这一系列的大学英语书籍设计对在外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有帮助的。
然而,大部分包含在教科书文化的具体项目是关于西方文化,有21个段落关于美国文化的具体项目。例如,作为美国的代表——自由女神像在第三册的1单元中有提及;此外,还有美国的餐厅文化、个人主义、自由精神等都有介绍;此外有8个段落是关于英国文化的,例如英国的流行读者娱乐、酒吧等;日本、韩国和泰国各有一个段落,这显然??是有引进区域性特定项目的《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严重失衡。
据分析,在全套教材1710个段落中只有5个段落涉及中国文化,其中有一篇是关于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身体语言差异、中国禁忌、美猴王的故事、亚洲经商和中国孔子的介绍等等。
3研究建议
首先,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比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而5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对全球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中国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文化慢慢地消失殆尽,因此更需要将这些文化融入到学生学习的教材中去,并且将其广泛传播。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敦煌莫高窟、秦始皇秦兵马俑、中国功夫、京剧、绘画、书法等各种工艺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其次,语言技能包括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技巧,所以中国文化的结合应该是指各类课程教材。母语文化应该通过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运行,以使学生能够用英文表达中国的文化,并在同一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同步提高英语语言水平。一方面,应该选择能代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民间艺术,中国传统寓言诗、典故等。在另一方面,它应该注意文化的演变和英语再生,选择一些独特的“中国式英语”,如儒家,气功,道教。
此外,教材应加大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比较。由于中国和西方文化内容的比较有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课本应适当增加两种文化内容比较的效果。例如,用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可以加入到课本;引进西方节日的同时中国节日可以添加进去;如果对象是英式酒吧,将“茶馆”可以添加进去。此外,海外作家和中国作家,以及中国的杰作英文翻译的很多作品也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提供好的材料。例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朱自清的《背景》、鲁迅的《阿Q正传》等。
最后,灵活设计出多元文化的内容。一方面,课本应该选择比重较大的国外优秀文化,但不限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应该包括在内。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吸收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因此有一个多元文化观,提高文化批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能力。在另一方面,教科书应尽量反映整个世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文化的各个领域。例如,美国的印第安文化、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等。此外,课本应该把不同时间的材料、所有的文化,如经典的希腊神话、美国南北战争等融合进教材。
总之,新的英语教学课程意味着实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相关的文化教学大纲必须保持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平衡。与此同时,新的文化教学大纲应该反映在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测试和评估以及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
4总结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往往是由于学生无法将中国文化专有项用英语恰当的表达出来,并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而中国大学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的西方文化为主、中国文化几近真空的文化失衡现状,尤其中国文化专有项的严重缺失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直接原因。于是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加大中国文化专有项的导入,以提高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5):67-70
[2]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88-92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67-168
[4]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99-102
[5] Byram, M.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 The need for integration. In Byram.(Ed),Germany, its representation in textbooks for teaching German in Great Britain[M]. Frankfurt am Main: Diesterweg,1993,3-16
作者简介:
姚琴,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